?

傳統劇團在新媒體時勢下改革及發展

2019-05-27 14:19張陳陳
戲劇之家 2019年10期
關鍵詞:新媒體改革發展

張陳陳

【摘 要】劇團作為藝術創作演出活動的載體,對藝術發展起著質與量的規定性作用,政府推進藝術事業的繁榮,總以劇團為生長點和支撐點。從劇團史看,劇團的產生對藝術的傳播、提高和繼承,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對社會審美思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在新媒體嚴重沖擊傳統舞臺藝術的現代社會中,劇團依然是保存、繁衍、傳播藝術最重要的基地。

【關鍵詞】傳統劇團;新媒體;時勢;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J8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033-01

在新媒體嚴重沖擊傳統舞臺藝術的現代社會中,劇團依然是保存、繁衍、傳播藝術最重要的基地。在新媒體時勢下劇團管理模式規定了政府從劇團內部直接管理轉移到劇團外部,為傳統劇團改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劇團如何治理,則基本靠自己練內功了。

一、獨立法人,自主經營的原則

藝術表演院團由政府調控,由自己獨立自主經營,是擺脫計劃經濟時期統包統管對藝術生產力束縛的一種管理結構,也是避免過分依賴政府、躺在政府身上過日子的一種良性機制。在文化市場中,劇團是市場主體之一,必須具有自主權,才能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活體,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去應付去競爭去開拓。若劇團作為政府的依附,市場主體沒有活力,文化市場又怎么會繁榮呢?劇團必須進行獨立法人登記。獨立法人,自主經營,體現著自我的責任,自我的能力和自我的價值,可以激發管理者和藝術人員自覺的工作責任心和創造力。

二、以藝為主,分離杜會職能的原則

劇團行政化、機關化,呈“小社會”狀態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在現有條件下,完全剝離社會職能,從“小社會”轉變為單一的藝術實體,尚難做到。但是,在劇團兼有藝術生產、三產副業經營、承擔社會職能的情況下,必須分離社會職能,突出和強化藝術生產主干。劇團姓“藝”,劇團存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元素是藝術生產、藝術創作、藝術表演,以藝術產品為社會提供服務為最終目的。要分離分流劇團現有職能,按各自活動的規律辦事,既不能因生產副業效益好因而沖淡藝術生產,也不能用藝術生產的方式去經營“三產”副業,“三產”副業創造一些經濟效益和實施某些社會職能,都是劇團服務于主業的輔業,以藝為主,以輔助主,藝社分開,是劇團理順關系、優化結構的邏輯起點。從發展趨勢看,住房商品化、貨幣化,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障等社會化,都已起步實施,發展很快,劇團應該順時而動,主動減輕或甩掉包袱;藝人經商,也終是外行,吃力不討好,也可考慮委托代理經營,跳出小生產者經營思路,分離產權和經營權,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劇團藝術生產上來。

三、民主決策,按勞分配的原則

劇團是以表演藝術產品向社會提供服務的藝術生產經營單位,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專業機構,應建設和完善新形勢下藝術創作和藝術生產的民主決策機制,尊重和突出專業藝術人員的地位,按照藝術規律辦事。決定劇團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的是藝術家和藝術人才,院長負責制并不是個人決策制,而是在藝術家和藝術人才以及員工的民主決策后,劇團具體運作的負責者和執行者。要把民主治團提到一定高度來對待。劇團治團核心思想就是以藝為主,以人為本。有了人才,就能出戲,要把長期以來形成的養戲為主的機制轉換到重人養才、聚人出戲的以人為中心的機制上來。以人為中心,就要在環境氛圍、工作條件、經濟利益等多方面給藝術家和藝術人才寬松、有利、穩定的實實在在的條件。

四、企業化管理,經濟核算的原則

藝術生產的成品具有多重性,既產生社會效益,又可產出經濟效益,這兩種效益的不均衡性,促使劇團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把握兩種效益的最佳結合點。這是指對藝術產品策劃、設計、流通應持的政治態度。就藝術生產過程而言,它的管理與產品的社會效益無關,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在文藝作為單純的政治工具之時,管理呈現一種政治斗爭的形式,是根本不計經濟成本的,在文藝作為經營服務載體后,管理注重經濟核算和成本效益是無可非議的。在經營性藝術生產的整個過程,應該推行企業化管理,將藝術生產的各個環節,層層核算,盡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經濟核算機制對劇團來說,還沒有現成的規則,在未來管理中,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劇團管理科學化有很大的意義。

五、實行聘用制,演員自由職業化原則

藝術生產力第一要素是人,把藝術人才歸為國家干部行列,顯然與文藝發展規律不相適應。藝術家本質是自由職業者,即是在一個劇團中,他們之間的合作是建立在個人藝術能力基礎上的。國家干部的身份不能概括藝術人員的職業特性。在藝術產品經文化市場流通而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社會里,無論是國辦劇團還是民間劇團,藝術人員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和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所制造的藝術價值,而獲取社會或團體的給予,是發展繁榮文藝的利益機制。

六、結語

就國家劇團來說,不管選擇何種樣式,作為自身的組織形態,重要的是針對劇團存在的歷史弊病進行制度創新,重構內部機制,優化管理結構,適應變革形勢,才能在跨世紀社會發展中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劇團重構內部機制,并無固定模式可循,但有些共通的原則可供抉擇時考慮。

參考文獻:

[1].葉東林.體制改革,縣級劇團能否徹底推向市場.戲劇之家,2015.

[2].林軍.改革后,劇團如何走市場——以大連話劇團為例.戲劇之家.2014.

猜你喜歡
新媒體改革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改革之路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革備忘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改革創新(二)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