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管樂表演中美育培養的重要性

2019-05-27 14:19陜海峰
戲劇之家 2019年10期
關鍵詞:審美重要性

陜海峰

【摘 要】21世紀是科教飛速發展的黃金期,高等院校在快速發展教研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學生美育培養,旨在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接班人。管樂演奏不僅是藝術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育傳播的特殊媒介。本文就美育在管樂演奏中的意義、作用進行分析,以期提升學生音樂表演審美力。

【關鍵詞】管樂教育;審美;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169-02

美育也稱美感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①。管樂表演是美育藝術形態化體現的一部分。因此,在管樂表演中應加強美育意識的養成并將藝術教育審美化,最終通過表演來傳遞藝術之美。

一、管樂表演中審美意識的建設

(一)培養審美意識,提升學生表演內涵

管樂表演對演奏者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演奏者在熟練掌握演奏技法的同時要準確操作樂器用優美的旋律將音樂作品展現出來,呈現給觀眾。想要達到好的演出效果,首先就要從思想層面對作品進行準確剖析,從作品中感受美并且將美感意識附注到表演中,提升表演內在高度。目前大多數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奏技術的完善上,很少有學生會關注到自己的演奏效果美不美,一味地追求技術的高度,忽略了藝術最重要的本質——美感的傳播。在2018年上海國際樂展上,一位管樂愛好者問美國的一位單簧管演奏家:“您覺得您的中國學生在演奏時最缺乏的是什么?”演奏家說:“中國學生練琴都很刻苦認真,但是他們總是注重技術的練習并且在練習時很少靜下心來慢練,聽著自己的音色練習,所以我覺得他們的演奏還是不夠美,打動不了我?!泵绹麊位晒苎葑嗉疫@樣說到??梢?,想要讓演奏變得充滿美感,先要從思想上進行美的“樹立”。其次,表演時要用審美者的眼光進行表演,就好比演奏時大師就在我們身旁聆聽一般,時刻保持高水平的演奏質量。最后,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將精神美與行為美結合起來,營造一個愉悅的演奏狀態,更好地提升音樂內涵的展現。

(二)培養審美意識,開拓學生演奏想象力

管樂表演是演奏者借助樂器進行的“第二次創作”在作曲家成譜基礎上進行新的演奏創新。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所有喜怒哀樂都通過旋律表現出來,想要準確地表達樂思,就要求學生有充分的想象力,將線條性的旋律賦予想象,通過思維加工整合,用音樂語匯將其展現出來。優秀的演奏者往往會通過專注的演奏將觀眾帶入自己的音樂畫面中去,將簡單的旋律賦予生命化、儀式感,仿佛通過演奏就能聯想到相應的畫面。要達到此類演奏級別不僅要加強練習,更重要的是提升演奏者自身的人文修養,拓寬知識層面,加強情感的輸入才能使演奏更加鮮活。欣賞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按照自己的審美習慣和愿望聯想和想象,使作品中音符不再是獨立的音響,而是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通過藝術傳遞讓欣賞者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自由翱翔,感受真實情感的流露,體驗極具審美的聽覺享受。

(三)培養審美意識豐富學生演奏情感表現力

管樂器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聲音可塑性,不同的情緒可以用不同的音色進行詮釋。學習管樂不僅僅只是為了學會演奏,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首作品的展現若只有旋律做支撐會顯得很蒼白。沒有情感注入的音樂就好比干癟的豆莢一般,因此在演奏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時刻保持充滿感情的演奏狀態,將自身的感悟與作品的內在情感準確的融合在一起,積極投入演奏之中,將情感表現力運用到最佳。李嵐清同志在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座談會上指出:“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的高雅藝術的教育,學校要多倡導健康的高雅藝術?!薄八囆g教育主要不是技術教育,不能只是教學生彈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對藝術的鑒賞力?!笨梢?,藝術教育的本質不僅是教會學生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

二、管樂表演的美育意識發展

(一)美育意識的確立

音樂美的表現是抽象的、無固定時間限定的。管樂表演成功與否,演奏作品能否感動到欣賞著,都和演奏者的自身演奏意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俗語道:“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边@就說明管樂演奏者作為藝術“美”的制造者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意識參與到藝術美的創造中去。在管樂表演與教學中,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體,音樂作為被美化的客體,二者要相互作用,教師在學生表演或者教學中要起到連接二者的媒介作用,要有超越主客體的藝術審美意識,通過音樂教育更好地發展學生美育意識的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美育意識的發展

德國當代美學家姚斯說:“人的審美活動,不管是創作性的還 是接受性的,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國家統治,還是神權政治,都無法強迫我欣賞或拒斥意見美的藝術品,都無法命令我按照規定的意義去讀一件文學作品。因為不管是一部文學作品,還是一幅畫的意義都必須聽憑讀者或欣賞者內在的自由來評判,這種自由是無法轉讓的?!?/p>

在管樂表演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演繹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演奏情感認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更好地詮釋作品而不是要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理解和意愿進行演奏。學生在表演中是音樂“美”的再現者,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代表著一種獨立美感的存在。管樂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審美客體對審美主體產生情感鳴響,更好地挖掘藝術作品“美”的內在價值。

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表演中美感的養成是諸多藝術作品核心的要素。管樂演奏作為音藝術教育板塊中的一個分支,更應該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為己任,讓學生在管樂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情感觀、世界觀。在音樂學習中獲得知識,在表演中提升“美”的認知,積極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發展,充分發揮美育教育在管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詞條貢獻者王瑋。

參考文獻:

[1]蔣秦.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情感審美[J].現代教育論叢,2004(04):59-62.

[2]沈雨.管樂藝術在美育中的意義和優勢分析[J].大眾文藝,2013(01):234.

[3]教育部辦公廳(教辦[1997]32號)《關于印發<李嵐清同志與部分音樂家座談在高等學校提倡交響音樂問題的講話>的通知》.

猜你喜歡
審美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