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2019-05-28 17:12楊巍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9年5期
關鍵詞:梅瓶陳設器型

楊巍

Plum blossom vase is a type of common appliances in large size among Chinese ceramics. With graceful shape and reasonable design, this kind of vase can be displayed for appreciation, and also applied for daily use. The function of plum blossom vase has shifted from wine utensils to devices for furnishings and appreciation. The shape of this type of vas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mproved from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rrying distinctive era characteristics. In other words, the vases represented the social fashion back at that time.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確很像是用于插梅花的瓶子。很多人也這樣認為,“梅瓶”因梅花而得名。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寫道:“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薄懊菲俊辈粌H名字美,其形制誕生的歷史更為久遠。

梅瓶原稱“經瓶”,收藏家馬未都在他的《醉文明》中解釋說,這與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經瓶”。這一歷史在許多梅瓶的銘文中都有所反映。在一對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器腹上分別寫有“清沽美酒”“醉鄉酒?!钡脑娋?,可見當時的所謂“經瓶”確實被作為盛酒用器。其腹大口小的造型,的確方便盛酒與倒酒;而其優雅造型,又可以為酒桌宴飲增添不少風雅。

在中國陶瓷體系中,梅瓶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大型器具,造型優美,體制科學,既可用于陳設賞玩,又可用于日常實用。

早在唐代,這一器型便已出現。至宋代,梅瓶燒制達到一個高峰。當時的民間窯口都十分樂于燒制這種好看又好賣的器具。這也是最常在酒鋪中見到的器具之一。

從唐宋至明清,梅瓶的器型不斷得到優化,造型越來越優美,且具有每個時代的審美特征。如宋代文弱,梅瓶的造型也比較偏俏美;明代剛強,梅瓶的造型也向雄健、敦厚發展。這種時代審美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并被深刻地反映在當時各類手工藝品、藝術品之中。每個時代的梅瓶,都可看作是當時社會風尚的代言。

盡管梅瓶的造型在不斷變化,有時胖,有時瘦,但這主要表現在肩部線條和角度,其大體的形制卻始終如一。豐滿的肩腹部圓潤敦實,給人一種大氣的觀感;而上下皆收的口和足則弱化了其笨重感,通過一收一放的對比和節奏展現出一種流動的姿態,讓整個瓶身的造型瞬間生動起來。

從“經瓶”到“梅瓶”名稱上的變化,標志著梅瓶從實用器向陳設器的轉變。明代之后,人們越來越重視梅瓶的觀賞價值,而其造型特點也符合皇家敦厚宏闊的美學標準,因此梅瓶的儲酒功能被逐漸弱化以致遺忘。明清傳世或出土的梅瓶,大多是以陳設器、觀賞器而存在。一些觀點認為,“梅瓶”這一名稱至少在明末清初即已被固定下來。在1713年的《萬壽盛典》中,記錄有康熙六十大壽的禮單,其中就有多件梅瓶。但也有人認為,“梅瓶”的最終定名是在民國,即源自上文引用的許之衡《飲流齋說瓷》。

猜你喜歡
梅瓶陳設器型
梅瓶
青銅器的時代性與器型的演變
嘉慶時期味馀書室的功能與陳設
毓慶宮光緒書房的使用與陳設
鈞瓷梅瓶
簡述羅布林卡格桑頗章陳設幢幡的保護與修復
鈞瓷梅瓶
流光恬語 軟裝陳設
景德鎮早期青白瓷的器型與色度
錢樟法與紫砂壺器型裝飾新視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