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瓶

  • 鑒寶
    叫絕,不就是一個梅瓶嗎,而且還是仿的,有啥稀奇,老爸你別忽悠人?!碧珷敔斝α?,說:“你倆別爭,靈不靈拿出來耍耍不就得了!聽說明天有個專家鑒定組要到市里舉辦一場鑒寶拍賣會?!薄疤珷敔斈χ烂魈煊需b寶拍賣會?”孫子兵欣喜地問著?!澳銒寢尣皇俏覀兗沂袌鲅邪l會主任嗎?她可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闭f完,太爺爺把梅瓶交到孫子兵手中,“明天周六,你們就拿著梅瓶去參加鑒寶拍賣會?!钡诙焐衔?,孫子兵和父母帶著一只古色古香的木盒來到科博中心鑒寶現場,幾位老專家都在主席臺上

    民間文學 2023年6期2023-07-26

  • 基于明代梅瓶在IP形象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前市面上對于明代梅瓶文化形象IP設計的研究,仍然比較傳統,不符合當今時代形象設計發展進程。隨著IP形象設計的不斷創新發展,作者打算以現代IP形象設計作為載體,實現明代梅瓶文化創新的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來提高明代梅瓶的認知度,用以繼承明朝梅瓶的文化內涵,給予梅瓶新的展示方式,將原本的梅瓶形象演化成了一種受大眾歡迎的形象。提取梅瓶的外部輪廓線,運用藝術手法,將梅瓶的形象加以轉換和表現,再結合衍生的表情包設計,后期可將其運用到各種實物展示中,從而將梅瓶IP形象

    大眾文藝 2023年10期2023-06-16

  • 簡析中國古代瓷制花器的器形
    關鍵詞:瓷花器 梅瓶 膽瓶 仿古花瓶 花盆考古資料證明,在距今約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時期,我國已能燒造原始瓷,是世界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三千多年來,瓷文化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從未中斷,其卓越的制瓷技術和輝煌的藝術成就,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陶瓷燒造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文明在世界舞臺上的一張名片。瓷器不僅是廟堂之上的虔誠供奉、君王案頭的名貴賞玩,也深深地楔入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寄托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的理解、對美的敏銳感知。一部陶瓷史,也是

    收藏家 2023年2期2023-05-30

  • 宋代景德鎮青白瓷梅瓶造型語匯研究*
    333400)梅瓶是宋代的一款流行產品,主要針對高端市場,制作精良、集實用與審美于一體,宋代景德鎮窯場燒制較多。和其它產品相比,梅瓶最具有審美形態,其形制渾然天成,整器沒有鋬、耳、流、系等附件,器形的變化主要通過瓶身輪廓線的不同曲直走向加以呈現。宋代景德鎮青白瓷梅瓶,有著自身的造型特點及演變脈絡,體現出較為鮮明的造型風格,這是它背后的設計哲學、造物法等文化因素的外化表現。所以,研究宋代景德鎮青白瓷梅瓶的造型特點,只有深入到其內在深層結構,探究其背后的造型

    陶瓷 2022年12期2023-01-04

  • Q “梅瓶”是如何得名的?形制有何特點?
    A:梅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最早出現于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并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span class="hl">梅瓶”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具體描述了梅瓶的形制和特征:“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奔词且环N具

    藝術品鑒 2022年31期2022-12-19

  • 鎮館之寶 —— 一對“明星”梅瓶
    文/楊 畦梅瓶的樣子很有趣,它“嘴巴小,脖子短,肩膀寬,小腿細,還撇著外八字”。明代早期及以前,梅瓶是裝酒的器具,叫“經瓶”;明代中期以后,人們覺得這酒瓶子著實好看,索性將它擺上桌,當作擺件。到了清代,梅瓶基本上就作為花瓶使用了。東莞市博物館就有這樣一對鎮館之寶——白釉貼花折枝花卉紋梅瓶,是非常漂亮且稀罕的明代梅瓶。這對梅瓶出土于東莞市寮步鎮鐘松雪家族墓地,底部印有“大明年造”的款識,從整體造型、圖案到釉色都十分精美。咦,這么漂亮的梅瓶為什么有幾道明顯的接

    奇妙博物館 2022年11期2022-12-02

  • 宋代景德鎮青白瓷梅瓶的功能探析*
    333400)梅瓶作為容器,盛貯液體是其主要的功能屬性,之后在嬗變過程中逐漸兼備花器的功能。這種現象在宋代變得十分普遍,如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有詩云:“公余中日坐閑亭,看的梅開梅葉青??墒墙鼇硎杈票K,酒瓶今已作花瓶”?!短昭拧肪砩陷d:“古以瓶貯酒,今以瓶插花”??梢姰敃r文人已有將酒瓶作為花瓶使用。因此,宋代的梅瓶既是蓄酒之器,同時又是插花之具,它在酒事、花事等不同的使用場合進行功能置換。同時,作為花瓶的梅瓶又衍生出陳設清賞及喪祭供養的功能屬性。1 本體

    陶瓷 2022年11期2022-11-24

  • 論龍泉青瓷“半刀泥刻花梅瓶”的傳統藝術和人文內涵
    青瓷“半刀泥刻花梅瓶”的傳統藝術這件龍泉青瓷“半刀泥刻花梅瓶”(見圖1)采用了傳統的瓷器梅瓶的造型特征,把許多的工藝技巧運用其上,半刀泥工藝、龍泉青瓷等等都讓整件作品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效果,也讓我們了解到龍泉青瓷精美絕倫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品。此瓶修長挺拔,瓶身流暢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瓷器的端莊典雅,由肩部到底部,形態逐漸收攏,特別是肩部的處理過渡自然,沒有一絲的矯揉造作之感,帶給我們一種絲滑的狀態,瓶頸部則是短小卻具有鮮明的特征,延伸其上的瓶口卻突然地

    江蘇陶瓷 2022年4期2022-10-08

  • “孿生姐妹”江城重聚
    館藏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首次聯展”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分別藏于湖北省博物館與武漢博物館的兩件元青花藏品——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首次“合體”,為觀眾講述同一時代里這對“孿生姐妹”不同的文物故事。元青花瓷器存世甚少,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現世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僅有正在展出中的這兩件。它們在造型、胎質、紋飾布局等方面十分相似,并同以“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鶴”“周敦頤愛蓮”為主題,在瓶身繪制“四愛圖”。該展覽不僅為觀眾詳細講述了兩件梅瓶

    中國收藏 2022年7期2022-07-15

  • 栓綁法固定館藏文物的抗震有效性振動臺試驗研究
    的兩種瓷瓶形態(梅瓶和賞瓶)進行振動臺試驗及數值分析。為考察文物復制品在實際地震波作用下的動力響應以及栓綁法的抗震固定效果,選取某博物館首層沿墻柜中放置的文物,以這些文物尺寸為原型,所選用的梅瓶和賞瓶文物復制品試件如圖2所示,兩者高寬比(高度與最大寬度的比值)相近、底面直徑相近,重心高度不同。試件的主要參數見表1。圖2 試驗選取的典型文物復制品Fig.2 Typical cultural relic specimens selected in the te

    工程力學 2022年2期2022-02-11

  • 明代梅瓶在當代首飾中的應用研究 ——以作品《梅瓶之韻》為例
    000)引言明代梅瓶的工藝美學價值非常高,隨著有“嶺南第一陵”之稱的靖江王陵考古工作的展開,大量被隨葬的梅瓶被挖掘出來。明代梅瓶是當今研究明代的瓷器工藝、民間文化的重要參考依據,現存的明代梅瓶大多陳列在博物館里供人參觀和欣賞。隨著梅瓶離大眾的生活越來越遠,其制作工藝和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正在受到嚴峻考驗。本文以明代桂林靖江王陵墓出土的梅瓶為例,從造型以及裝飾紋樣出發,進行研究和實際制作,以現代首飾設計為載體,使其能夠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探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

    西部皮革 2021年23期2022-01-12

  • 桂林梅瓶藝術風格的成因與文化積淀
    006)1 桂林梅瓶藝術風格的成因1.1 功能演變的內在要求任何一種陶瓷器最初都是以實用功能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它根據當時人們對器物的要求來設計,以實用為最終目的。日用陶瓷把功能效用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工業生產的材料和技術,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器物造型獨特的形式美感。器物的制造原本基于使用的要求,在造物的同時產生了造型,創造了各種適應生活需求的造型類別。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和水準的不斷提高,引起陶瓷造型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樣式,同時,還有一部分實用造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1年7期2021-12-30

  • 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圈足的瓶子,叫作梅瓶,因和經筵制度有關,又被稱為“經瓶”。霽藍釉自元代景德鎮開始燒制,一反青花瓷白底藍花的做法,除了在剔刻火珠云龍的地方施白釉外,通體施藍釉。在進口鈷料非常珍貴、鈷藍發色尚不十分穩定的元代,景德鎮的陶工們燒制出如此純正的大件霽藍釉瓷器,實屬不易。霽藍釉的燒制對溫度要求極高,成品率極低。傳世的元代霽藍釉瓷器不足百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更是稀少,目前存世只有三件,另兩件分別在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和法國吉美博物館,以揚州博物館的這件器形最大最完美。霽藍

    時代郵刊·上半月 2021年12期2021-12-23

  • 淺談“禪韻梅瓶”的美學韻味
    214221一、梅瓶的發展歷史陶瓷的發展歷史幾乎與人類的發展歷史是不可分割的,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它將人類發展的痕跡以各種不同種類、不同造型的陶瓷器具展現了出來。梅瓶作為陶瓷器具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它的起源是比較有爭議的,有些學者認為梅瓶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作為一種盛酒的器具出現的;還有些學者認為梅瓶起源于北方,是從雞腿瓶演變而來的。在這里以時間線來描述梅瓶的發展歷史:從唐代起出現了梅瓶,但是并不是特別興盛;直到宋代,梅瓶才得以盛行,造型上具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6期2021-10-12

  • 明代梅瓶賞析
    李文涓 胡景茗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于唐代,宋元時期較為流行,且一直流傳至明清。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頸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标P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與“醉鄉酒?!钡脑娋?。因此它既是酒器,又是不可多得的精美陳設品。所以,這類器物多制作精美,不但考慮到貯酒容量,還要注重造型優美。各個時期的梅瓶,都有著自己的不同風

    收藏家 2020年6期2020-07-24

  • 明代梅瓶人物紋淺析
    收集的95件明代梅瓶人物紋飾的淺析,以窺探明代的社會風貌及人們的審美意向。關鍵詞:明代;梅瓶;人物紋為更好地發掘明代梅瓶的文化內涵,桂林博物館于2016年啟動了《明代梅瓶資源調查與初步研究》課題,目前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和出版物篩查等方式已收集到明代梅瓶數據822件。其中陶梅瓶83件,瓷梅瓶739件,年代貫穿整個明代,主要產自明代景德鎮,也有部分產自磁州窯、宜興窯、石灣窯、陽江窯、龍泉窯。所收集的梅瓶紋飾富于變化,分為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三大類,其中人物紋9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6期2020-06-04

  • 梅瓶源流考
    翠一、名稱及功用梅瓶是現在人們對“小口、短頸、豐肩、修腹、窄脛”的一種器物的稱謂。但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梅瓶”一詞最早出現于清末陳瀏所著的《匋(陶)雅》中,稍后的《飲流齋說瓷》(民國許之衡著)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未豐,因其口徑之小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歷代皆有斯制”,清楚地說明了“梅瓶”這個名稱的由來及其形制、起源。由此可知,人們把“小口、短頸、豐肩、修腹、窄脛”的器物稱作梅瓶是在清末民初

    文物季刊 2020年2期2020-04-01

  • 元青花演繹“四愛圖”
    時代?!八膼蹐D”梅瓶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于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明代以前并無梅瓶稱謂,清代的《飲流齋說瓷》中說道:“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日梅瓶?!蔽錆h博物館藏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7.6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13厘米,器體較厚重,通體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內無釉,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圈足平底。梅瓶通體繪青花紋飾,以帶狀卷草紋和錦帶紋相間,自上而下分為三組:肩部繪鳳穿纏枝牡丹紋,腹部主體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分別繪有中國古代四位高士閑情逸

    中國收藏 2020年5期2020-01-14

  • 鈞瓷梅瓶
    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證書,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他心想,要是能親手拿著撫摸、欣賞一下,那該是一件多美的事呀!他進去問價錢,店主回答是五千元。對于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的柳隨風來說,這價錢實在是太高了?!叭绻俏灏僭薄澳鷦e說玩笑話了,它可是非常古老的東西,是我們家的傳家寶??!”自從見到這只鈞瓷梅瓶,十年的時間里,柳隨風像被它迷了心竅一般。他先后幾次跑到古鎮,站在一旁盡情欣賞這只鈞瓷梅瓶。最近一次去古鎮,柳隨風是第

    愛你·健康讀本 2019年7期2019-11-22

  • 桂林博物館明嘉靖時期梅瓶收藏情況及特點分析
    收藏有明嘉靖時期梅瓶38件,其數量、種類在全國國有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是桂林梅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對這一時期梅瓶的研究背景,桂林博物館收藏情況及來源,數量豐富的原因,器型、釉色、紋飾等特點進行初步分析和探討。關鍵詞:明嘉靖;梅瓶;分析桂林博物館現藏有各類明代梅瓶三百余件,年代涵蓋明早、中、晚各個時期,其數量、品種、器型、紋飾豐富,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在三百余件梅瓶中嘉靖時期梅瓶數量豐富,其器型、紋飾、釉色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一時期梅瓶

    藝術大觀 2019年28期2019-10-20

  • 鈞瓷梅瓶
    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證書,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他心想,要是能親手拿著撫摸、欣賞一下,那該是一件多美的事呀!他進去問價錢,店主回答是五千元。對于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的柳隨風來說,這價錢實在是太高了?!叭绻俏灏僭薄澳鷦e說玩笑話了,它可是非常古老的東西,是我們家的傳家寶??!”自從見到這只鈞瓷梅瓶,十年的時間里,柳隨風像被它迷了心竅一般。他先后幾次跑到古鎮,站在一旁盡情欣賞這只鈞瓷梅瓶。最近一次去古鎮,柳隨風是第

    愛你 2019年25期2019-07-16

  • 青花瓷器的修復工藝探討
    青花雙龍戲珠紋瓷梅瓶的破損情況,通過對比,篩選出最合適的修復技法、修復工具、修復材料,制訂了具體的修復流程,對器物的造型、紋飾、釉面進行了最大程度的還原。透過明代青花瓷梅瓶這一特殊的文化載體,可以看到我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內涵。傳統文化和梅瓶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交錯,延伸發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陶瓷文化。關鍵詞:梅瓶;修復;文物保護1 引言目前,國內普遍根據不同的修復目的及修復要求將古陶瓷修復分為三種類型,即考古修復、展覽修復和精細修復。筆者此次修復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6期2019-06-07

  • 飲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at time.梅瓶,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確很像是用于插梅花的瓶子。很多人也這樣認為,“梅瓶”因梅花而得名。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寫道:“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薄?span class="hl">梅瓶”不僅名字美,其形制誕生的歷史更為久遠。梅瓶原稱“經瓶”,收藏家馬未都在他的《醉文明》中解釋說,這與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9年5期2019-05-28

  • 宋元時期陶瓷的實用性和美感 ——以梅瓶與玉壺春瓶為例
    有必然關系。1 梅瓶與玉壺春瓶的出現由于宋朝的國力強大,當時的商品經濟貿易頻繁。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以及吳自牧的《武林舊事》當中都有所記載關于宋朝繁華的街景以及種種商業活動。正是因為當時社會經濟繁榮,商人百姓交流甚廣,茶與酒就是日常消遣談資的必然物品。我們能夠在博物館里看到的古代瓷器,在當時并不是擺放于桌子或是幾案上用于裝飾的陳設品,而是裝酒、茶或是其他物品的包裝。宋元時期的陶瓷是我國古代制瓷業的巔峰時期,這個時期無論是燒造工藝,以及審美水平都是極高的

    陶瓷研究 2019年3期2019-01-17

  • 四系瓶、經瓶與梅瓶 ——“經瓶”名稱由來之我見
    梅瓶是一種瓶體修長,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傳統瓶式,其造型特點是挺秀、俏麗。如北京石景山區雍王府墓出土的兩件明青花折枝桃竹靈芝蓋梅瓶(圖一)。一、前人關于“梅瓶”與“經瓶”之名來源的認識有人認為經瓶即是后世所稱之梅瓶[1]?!皳墨I記載,‘梅瓶’之稱謂晚清方始出現,因其小口僅能容一形態瘦小的梅枝而得名,而并非專用于插梅花。清人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稱:‘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曰梅瓶也?!?/div>

    文物天地 2018年10期2018-11-22

  • 釉里紅“歲寒三友”圖梅瓶賞析
    紅“歲寒三友”圖梅瓶顯得尤為珍貴。關鍵詞:釉里紅;梅瓶;歲寒三友“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边@是元代文學家、雜劇家白樸在《朝中措》曲中對松、竹、梅的描述。在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中,關于“歲寒三友”的詩和畫比比皆是。提起松樹,我們會想到王維的田園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樹永遠是那高潔挺拔的意象;說到竹子,我們會想到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蘇軾一生剛直,種竹、用竹、畫竹、詠竹;講起梅花,我們會想到林逋,梅妻鶴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3期2018-10-09

  • 鈞瓷梅瓶
    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證書,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柳隨風結婚才兩年,女兒剛剛出生?,F在,柳隨風的女兒已經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柳隨風是因為單位里的一樁公事,出差到那個古鎮的。那是一個平原地區以種植莊稼為主的小鎮,全鎮彌漫著莊稼味兒。在這個古鎮的一條小巷里,柳隨風意外發現了一家古董商店,在這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潔的櫥窗里,他發現這只淡紅色的鈞瓷梅瓶時,感到異常驚奇,心想,要是能親手拿著撫摸、欣賞一下,那該是一件多美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8年8期2018-08-16

  • 造化可能偏有意 ——再論梅瓶的起源與用途
    □劉昕梅瓶是指一種造型特征為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平底或圈足的器物,因其體態修長,造型優雅,深受國人喜愛。我國古代梅瓶數量眾多,根據梅瓶的來源大致可分為考古發掘品和傳世品。其中,發掘品主要出自墓葬、窖藏、窯址和遺址,傳世品主要收藏于各博物館。出土梅瓶的墓葬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蘇南京、廣西桂林等地,山東、山西、甘肅、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也有所發現。已發現的窖藏有河南寶豐縣蠻子營村宋代窖藏、四川遂寧市金魚村宋代窖藏、北京房山縣(現房山區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6期2018-07-04

  • 磁州窯白釉黑花牡丹紋瓶略談
    新的道路。磁州窯梅瓶是我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珍貴品種,有人評價為:“磁州窯梅甁之美,獨步瓷史”。上海博物館館藏的宋代磁州窯白釉黑花牡丹紋甁(圖1),便是一件非常典型的白地黑花作品。梅瓶原稱“經甁”,宋代廣泛流行在南北各窯,是一種盛酒的器物。磁州窯器物大多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具,其中酒器占的比重非常大,種類繁多,隨著社會發展,有些酒器也從實用性逐漸轉換,開始具有裝飾品的作用,經甁便是典型代表。作為盛酒器具的經甁,小口短頸便于加蓋密封,酒液不易揮發或蕩出,寬大的腹部與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2018-05-21

  • 名窯寶瓷話梅瓶
    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收藏在南京博物院。釉里紅是中國元代創燒的一種瓷器品種,在燒造初期由于窯火溫度掌握不好釉里紅成品率很低,數量也少,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因此十分珍貴。關鍵詞:釉里紅;梅瓶;歲寒三友坐落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中山東路的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院之一,這里收藏了近五十萬件精品文物。其中有一件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作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顯得尤為珍貴。梅瓶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常見樣式,因為它小口短頸、圓肩長身,呈現出亭亭玉立的樣子。有瓷器專家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2018-05-14

  • 宋代梅瓶形制定型考
    000)0 引言梅瓶,口細而項短,豐肩,至頸稍狹折,于足則微豐。形制定型于宋代,唐代景德鎮窯雙系瓶和遼代雞腿瓶造型皆與其關系緊密,或為其形制源流脈絡中的重要參照。以下,就宋代梅瓶之功能用途,形制定型規律,演變緣由,南、北方造型差異等問題做一簡要考述。1 梅瓶之功能用途梅瓶始見于宋代,是重要的盛儲酒具。最廣為人引用的例證是上海博物館藏的一對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分別在瓶腹上書“清沽美酒”和“醉鄉酒?!保ǜ?3cm,口徑4cm,底徑9cm。)另外,從梅瓶的形

    陶瓷研究 2018年6期2018-05-13

  • 淺談中國古代梅瓶的功能
    姚佳玲摘要:梅瓶歷史悠久,窯口眾多,以小口、短頸、寬肩、腹修長、近底處微外撇,全器成修長優美的曲線獨特造型而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文主要從其功能性來探究梅瓶的文化特征。關鍵詞:梅瓶 造型 陶瓷梅瓶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典型的實用性器物,是瓷器中一種常見的瓶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時期的儲水陶器,經過不斷的改良,產生于唐代,定性于北宋時期的民窯。梅瓶的功能存在許多的爭議。有人說是盛酒器,有人說是觀賞瓷。上海市博物館收藏有兩件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上書寫有“清沽美

    景德鎮陶瓷 2018年1期2018-04-21

  • 古代工藝品 ——以元藍釉白龍紋梅瓶為例
    一、元藍釉白龍紋梅瓶時代風格概述概述元藍釉白龍紋梅瓶的時代風格,將會分為兩方面來敘述時代風格,一方面是施在梅瓶上的藍釉色,而另一方面則是梅瓶的時代風格演變,以梅瓶為第二個切入點,分析時代風格的繼承與創新,在繼承中的時代風格尋找發展,把握時代風格審美的共性。(一)藍釉時代風格演變藍釉,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堿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2018-04-01

  • 元代黑釉剔花梅瓶鑒賞
    一件元代黑釉剔花梅瓶,紋飾精美,工藝獨特,堪稱精品。關鍵詞:瓷器;梅瓶;剔花瓷器的發明源自于陶器,是我國古代先民在長期燒制陶器的過程中逐步摸索發現的。瓷器以瓷石或高嶺土為原料做胎,胎表施釉,經過高溫(1200~1400℃)燒制,器表有光滑的釉面,胎質細膩、堅固且具有不吸水的性質。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青銅時代,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它與東漢以后成熟的瓷器相比,燒成溫度偏低,胎體沒有完全燒結,吸水率和氣孔率都比較高,釉層薄而且容易剝落,也不像習見的瓷器那樣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3期2018-03-24

  • 景德鎮元代青花梅瓶藝術美感之探析
    :本文試對元青花梅瓶造型、料色和紋飾進行分析與研究,深入詮釋其制作工藝、藝術美感及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加深世人對元代青花梅瓶的認識。關鍵詞:景德鎮元代青花 梅瓶 藝術美感梅瓶,最早出現于唐代,至宋代又稱“經瓶”。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解釋說:“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趶街?,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睆纳虾2┪镳^兩件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紋梅瓶上的“清沽美酒”、“醉鄉酒?!便懳纳峡梢缘弥?,梅瓶在宋代屬于一種實用性的酒器,

    景德鎮陶瓷 2017年5期2018-03-16

  • 元代黑釉剔花梅瓶鑒賞
    一件元代黑釉剔花梅瓶,紋飾精美,工藝獨特,堪稱精品。關鍵詞:瓷器;梅瓶;剔花瓷器的發明源自于陶器,是我國古代先民在長期燒制陶器的過程中逐步摸索發現的。瓷器以瓷石或高嶺土為原料做胎,胎表施釉,經過高溫(1200~1400℃)燒制,器表有光滑的釉面,胎質細膩、堅固且具有不吸水的性質。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青銅時代,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它與東漢以后成熟的瓷器相比,燒成溫度偏低,胎體沒有完全燒結,吸水率和氣孔率都比較高,釉層薄而且容易剝落,也不像習見的瓷器那樣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2期2018-03-07

  • 試談梅瓶的發展與文化內涵
    /劉源源一、陶瓷梅瓶的器型發展概況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對梅瓶作出了具體分析,他指出:“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窄,于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曰梅瓶也?!彼未鷷r期無論是南、北窯都制作過梅瓶,梅瓶的姿態以不同的工藝手法和不同的紋飾特點得以呈現。宋代梅瓶的器身中線偏上,造型風格高聳挺拔、亭亭玉立,體現了優雅、挺拔的特點,這與宋人儒雅的風度與雅致的審美偏好是息息相關的。元代的梅瓶品種主要是青花梅瓶,同時還有青白釉、藍地白花、釉里紅梅

    景德鎮陶瓷 2017年6期2018-01-19

  • 鈞瓷梅瓶
    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證書,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柳隨風結婚才兩年,女兒剛剛出生?,F在,柳隨風的女兒已經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柳隨風是因為單位里的一樁公事,出差到那個古鎮的。那是一個平原地區的以種植莊稼為主的小鎮,全鎮彌漫著莊稼味兒。在這個古鎮的一條小巷里,柳隨風意外發現了一家古董商店,在這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潔的櫥窗里,他發現了這只淡紅色的鈞瓷梅瓶時,感到異常驚奇,心想,要是能親手拿著撫摸、欣賞一下,那該是一件

    小小說月刊 2017年8期2017-08-14

  •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紋飾芻議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紋飾芻議童秋利 TONE Qiuli 喻仲文 YU Zhongwen武漢理工大學,武漢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紋飾為主題紋飾的代表作品。對于該瓷器的人物紋飾所繪的具體人物所指,至今仍有一定爭議,且在兩件器型和紋飾都高度相似的“四愛圖”梅瓶之間存在的細微差別,是探討該紋飾意義不可回避的部分。結合元代文集《四愛題詠

    設計藝術研究 2017年3期2017-07-18

  • 談館藏文物折枝花卉梅瓶
    館藏文物折枝花卉梅瓶楊 娜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館 747000)梅瓶是漢族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此瓶因瓶體修長,宋代時被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瓶體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后被稱為梅瓶。梅瓶;雞腿瓶;契丹民族現收藏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館的折枝花卉梅瓶,是1984年5月由原館長李振翼先生于臨潭縣新城鎮征集,此瓶通高37.8厘米,口徑7厘米,低徑10.3厘米,腹徑14.1厘米,卷口、束頸,高圓肩,深腹,圈

    大眾文藝 2017年12期2017-07-10

  • 從兩件吉州窯梅瓶談起
    彩開光折枝花卉紋梅瓶引開,試從梅瓶的發展和吉州窯白釉褐色彩繪工藝的傳承等方面進行探討,來凸顯這兩件南宋吉州窯梅瓶在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珍貴之處。[關鍵詞]梅瓶 南宋吉州窯 白釉褐色彩繪馬鞍山市博物館館藏品中有兩件極為珍貴的南宋吉州窯白釉褐彩開光折枝花卉紋梅瓶,為早期征集,現為國家二級文物。二者大小、形制、紋飾近乎相同,尺寸為口徑3.5厘米,底徑5.5厘米,高16.5厘米。其中一件為完整器,另一件局部微殘。這兩件器物為灰胎,褐彩,小口,翻唇,短直頸,豐肩瘦腹,圈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11期2017-04-25

  • 百囀千聲隨意好
    枝而歸,將其插入梅瓶之中,把春光留在屋中,也許是再好不過的了。梅瓶起于唐代,勝于宋時,這也許與宋人的文人情趣分不開。梅瓶因口徑之小與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體修長,小口、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許多較早時期的梅瓶都帶蓋,這說明梅瓶原是裝盛液體之類的容器,后來其主要用途則是作為裝飾品和陳設用器,實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若是用甜白釉的梅瓶插上一束花,想必會不負這春日的明媚。古人說莫負了韶華,便將姹紫嫣紅與鳥語鶯聲繪于瓷器之上,萬般春色皆出于此。若是不能將其把玩于

    中國收藏 2017年3期2017-03-29

  • 鈞瓷梅瓶
    ◎王吳軍 鈞瓷梅瓶◎王吳軍柳隨風在豫中地區的一個古鎮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標志,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柳隨風剛剛結婚兩年,女兒剛剛出生?,F在,柳隨風的大女兒已經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小女生了。柳隨風是因為單位里的一樁公事,出差到那個古鎮的。那是一個平原地區的以種植莊稼為主的小鎮,全鎮彌漫著莊稼味兒。在這個古鎮的一條小巷里,柳隨風意外發現了一家古董商店,在這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潔的櫥窗里,他發現了這只淡紅色的鈞瓷梅瓶時,感

    短篇小說 2017年1期2017-03-28

  • 鈞瓷梅瓶
    上看到了一只鈞瓷梅瓶。還附有一份鑒定標志,證明是北宋時期的鈞瓷珍品。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柳隨風剛剛結婚兩年,女兒剛剛出生?,F在,柳隨風的大女兒已經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小女生了。柳隨風是因為單位里的一樁公事,出差到那個古鎮的。那是一個平原地區的以種植莊稼為主的小鎮,全鎮彌漫著莊稼味兒。在這個古鎮的一條小巷里,柳隨風意外發現了一家古董商店,在這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潔的櫥窗里,他發現了這只淡紅色的鈞瓷梅瓶時,感到異常驚奇,心想,要是能親手拿著撫摸、欣賞一下,那該

    短篇小說(原創版) 2017年1期2017-02-24

  • 宋代梅瓶
    10607)宋代梅瓶何欣城 (四川大學 610607)梅瓶的出現豐富了我國陶瓷史的種類,特別是進入宋代后隨著宋人的生活習性和精神風貌的影響,梅瓶的功用開始轉變,從早先的貯酒器到花器的發展,再到明代的“風水瓶”提升了梅瓶的藝術價值。這種以小口,短頸,寬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的特征出現在世人的面前的器物,直至晚清才被正式命名為“梅瓶”。由此本文以宋代為主線,直至明清時期,以各時期文化生活來概述梅瓶功用的轉變,從而揭開梅瓶的面紗。宋代梅瓶; 功能;酒器;花器一、宋

    大眾文藝 2017年5期2017-01-28

  • 淺說麥積區博物館館藏宋代磁州窯梅瓶的藝術風格 ——兼論磁州窯梅瓶的發展演變歷程
    館館藏宋代磁州窯梅瓶的藝術風格 ——兼論磁州窯梅瓶的發展演變歷程裴志超(麥積區博物館,甘肅天水741020)[摘要]天水市麥積區博物館館藏一件磁州窯梅瓶,其造型優美,紋飾構圖嚴謹,布局合理,工藝先進,是宋代瓷器中最為典型的一種器物,更是宋代文化氣質、經濟昌盛的集中體現。這件磁州窯梅瓶豪放雄偉,代表了北方藝術特色,對于研究宋代磁器在麥積區的發展、演變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關鍵詞]麥積區博物館;磁州窯;梅瓶磁州窯在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該地宋代屬磁州,故

    絲綢之路 2016年10期2016-11-23

  • 從元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看陶瓷裝飾
    本文從分析元青花梅瓶蕭何月下追韓信出發,通過對其整體到局部的分析,初步的得出陶瓷裝飾上的一些特征以及此運用這些裝飾方法的原因。關鍵詞:梅瓶;蕭何月下追韓信;陶瓷裝飾談起青花梅瓶,最讓人們所熟知的當為梅瓶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梅瓶由今南京博物館收藏,被視為鎮館之寶。梅瓶的尺寸為:高 44.1cm,口徑5.5cm,足徑13cm,最大腹圍80.2cm。紋飾依次為:仰蓮瓣紋、中間繪火珠、犀牛角等雜寶;纏枝蓮花紋、蕭何月下追韓信畫面,這是主體;卷草紋;大括號式仰蓮瓣頭紋

    大觀 2016年2期2016-03-30

  • 明代青花梅瓶研究淺析
    100)明代青花梅瓶研究淺析熊愛云(柳江縣文管所 廣西 柳江 545100)梅瓶種類繁多,器型多變,紋飾精美,題材多樣,文化內涵豐富,可謂是明代制瓷業的一個縮影。我們對梅瓶形制、色彩、器型、文化內涵等方面的研究,不但可以見證明代制瓷業的發展,見證歷史的興衰,梅瓶本身蘊含的豐富的時代文化更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新一、明代青花梅瓶研究的意義梅瓶興于唐,盛于宋,經元至明達到鼎盛,明代“官搭民燒”“官民競市”更是將明代制瓷業推向了新的高峰。其精湛的工藝,流暢的線條,精

    黑龍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元代孔雀藍釉梅瓶
    要就元代孔雀藍釉梅瓶進行探討。關鍵詞:孔雀藍釉;梅瓶;瓷器2009年5月,在濟南市歷城區化纖廠路北段、信榮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藍調國際項目建筑工地 內發現1座元代磚雕墓葬,是濟南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較大的元代墓葬之一。市考古研究所對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發掘。墓內共清理隨葬器物22件,包括瓷香爐、瓷碗、瓷罐、瓷碟、梅瓶、玉臥馬、玉佩飾等。其中最為精美的是一件梅瓶(如圖M1)。此件梅瓶,通體施孔雀藍釉,釉面光亮,外釉不至足。近底處由于積釉較厚呈紫黑色。足底露出一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5年8期2015-11-25

  • 豐肩瘦股 體態婀娜
    劉東“梅瓶”一名最早見于清末寂園叟的《陶雅》,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則對“梅瓶”有較詳盡的描述:“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庇谑?,今人就將小口、短頸、豐肩、窄脛的這類瓷瓶稱為“梅瓶”。今天所能見到的中國古代“梅瓶”為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認為“梅瓶”主要是陳設之用,多用來插放梅花,故名“梅瓶”,這大概是據《飲流齋說瓷》中的描述演繹而來。近來有學者考證“梅瓶”其實就是一種“酒瓶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1期2014-05-05

  • 不靠譜的古玩
    5%的人賠錢?!?span class="hl">梅瓶”的鬧劇 2011年10月5日,在香港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只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刷新明代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不過,如今梅瓶已從“香餑餑”變成了收藏界的一場鬧劇。吳樹告訴記者,梅瓶造假已成“瘋潮”,僅浙江公安部門就收繳了幾千只假古董梅瓶。金貴的“高仿”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在英國拍出1500多萬英鎊的天價。隨后,“高仿”大師黃云鵬做的10件仿品直接上市,售價2.8萬元一個,

    共產黨員(遼寧) 2012年3期2012-06-07

  • 試談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的藝術特征
    試談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的藝術特征鄒玉雪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株洲 412008梅瓶是我國古代陶瓷領域的一種傳統器型,其小口、短頸、豐肩、修腹、斂足的造型特點,倍受人們青睞。由宋至清,它成熟的造型變化體現了“大體則有,定體則無”的形態特點,對其各時期造型的詳細分析,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細微區別展示的氣質及風格。陶瓷梅瓶;造型;完整;典范郭沫若先生在論述殷周青銅器分期問題時曾說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體,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字體,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0年3期2010-08-15

  • 蒼莽天穹 蛟龍趕珠
    談到的藍釉白龍紋梅瓶就是其中之一。梅瓶作為瓷器造型,始創于北宋時期,因口之小僅容梅枝而得名。清末民初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云:“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趶街H與梅之瘦鼓相稱,故名‘梅瓶也”。梅瓶最早是作為貯酒的酒具,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發展,逐漸演變為彰顯尊貴的陳設器。頤和園園藏的這件藍釉白龍紋梅瓶,系元代景德鎮窯燒制。隨著元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張,對外貿商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導致元政府對官辦手工業生產格外重視,特別是制瓷業發展迅猛

    文物天地 2009年3期2009-06-29

  • 明代青花梅瓶鑒賞
    同點。就明代青花梅瓶而言,因為明代盛行以梅瓶陪葬,故明代梅瓶較為多見,又稱之為風水瓶。器型有大、小之分,有小唇口、直口、小盤口,有溜肩、豐肩,而脛部則有收脛和近足處外撇兩種造型,均為淺圈足,胎體厚重,腹部有明顯接胎痕?,F藏于甘肅省文物商店的這件青花梅瓶,高35.5厘米,底徑10.55厘米。其造型古拙渾厚,小唇口,短頸,豐肩,長弧腹,脛部內收,近足處外撇,圈足為淺寬,露胎,較緩,器內胎體厚重,故重心在器內中部。白釉顯青白色,釉面肥潤,整個畫面分三層布局,疏落

    絲綢之路 2009年9期2009-06-17

  • 永不凋謝的“元青花”
    靖王墓出土的龍紋梅瓶和四愛圖紋梅瓶等。這些珍貴的青花瓷器,向我們展示著它們各自代表的豐富內涵。對于投資者,幾十件元青花瓷器的經濟價值,只要按市場價值相加則可;對于研究者,則將相關信息排比,以期得到成倍數放大的信息。1949年后的考古發掘中,在明初藩王和功臣墓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青花瓷器,以1959年南京江寧東善橋觀音山沐英墓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紋梅瓶最為著名,被定為典型的元青花瓷器。隨著近些年考古發掘工作成就的積累,越來越多的明初墓葬出土瓷器給我們提供了越

    文物天地 2009年5期2009-06-11

  • 名頭精致與大路貨
    爿古玩店里有兩只梅瓶,一只是南宋青白釉的;一只是明代青花人物紋的。他都很喜歡,但囊中羞澀只有夠買一只的錢,買哪一只更好,讓我做參謀,我建議他買明代的那只。他反有疑惑,不是宋代的年份更早一些嗎,為什么要買明代的?我說,明代的那只是陳設瓷,做工比較精致一些。他接受了我的意見。古玩年份長,有年份長的歷史價值,但買古玩一定要防止東西越老越好的誤區。從個人收藏的角度來看,古玩應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有名頭的;第二類是沒有名頭但做工精致;第三類則是大路貨。例如,書畫收藏,

    檢察風云 2009年24期2009-06-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