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誰還沒個閨蜜了

2019-05-29 08:12沈玉藻
百家講壇 2019年23期
關鍵詞:梁思成手稿閨密

沈玉藻

民國女性公敵林徽因并非沒有閨密。這位閨密來頭不小,她的丈夫是《劍橋中國史》的作者費正清,而她就是費慰梅。林徽因和費慰梅相識于北平,那時她是客廳沙龍里意氣風發的太太,費慰梅是隨丈夫來華考察的洋姑娘。向來沒有女人緣的林徽因和費慰梅“一見鐘情”,費慰梅很快成了“太太客廳”的座上賓。

她們還一起去山西,林徽因和梁思成去考察古建筑,費慰梅則是和費正清去度假。關于這場旅行,后來費慰梅寫道:一路上,我們遇到鐵路建設,被迫把交通工具換成驢車或人力車,找不到旅館,要和大兵們搶住的地方……大概她到老都還記得,她們從大兵手里搶到一間精致上房一一“窗戶朝北開向一座內花園”,那晚她們一起看過的月光一定如水一樣。正如費慰梅所說:這一個星期我們朝夕相處、喜怒與共,孕育了長年的親密友誼。

幾年后,費慰梅回了美國,不久后,抗日戰爭爆發,林徽因和家人從北平倉皇出逃,輾轉大半個中國。在長沙,他們夜里遇到空襲,幾乎喪命,后來終于在西南安定下來,卻又陷入貧病。那時林徽因的肺病已嚴重到要臥床,北平的好時光恍如隔世。

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她們頻繁通信以維持友情。無論林徽因到哪里,費慰梅總會想辦法打聽她的住址并給她寫信。而無論貧窮或疾病,林徽因也不忘向給大洋彼岸寄去思念。在信里,她們無話不說。林徽因跟費慰梅吐槽小姑子難纏、生活捉襟見肘、家務煩瑣,甚至吐槽冰心,也分享一路上的見聞。

直到日本投降,費慰梅重回中國,她們終于在李莊重逢。此時林徽因已病重,但人逢喜事精神爽。費慰梅駕駛著軍用吉普車,將困居李莊多年的林徽因帶到重慶,在大街上一圈圈地兜風。這年林徽因41歲,費慰梅36歲,她們不再年輕,但誰敢說她們的風華遜于少女?

那是一段再美好不過的時光。她們一起去了云南,找到舊時好友,北平的“客廳歲月”在昆明得以重現,高朋滿座,言笑晏晏,仿佛回到舊時光。

幾年后,費慰梅又回了美國,此后,她們再未相見,連通信也被迫中斷。當費慰梅再度回到中國時,昔日好友伉儷墓木已拱。這次,隔開她們的是生死,但友情并未因死亡而終結。費慰梅為林徽因做了最后一件事。

我們說起梁思成的學術成就總會提到《圖像中國建筑史》,這本書是梁思成在最為艱苦的李莊歲月里編撰而成的。1946年,梁思成赴美時把手稿留在了費慰梅處,后來留學生劉某為寫畢業論文向梁思成借閱手稿,梁思成托費慰梅把手稿寄給劉某,誰知后來此人竟杏無音信了。

30年后,重返中國的費慰梅得知此事,決定找到那份手稿并將其出版。心愿達成是在1984年,距他們北平初遇已過去整整50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已泉下銷骨,費慰梅也已年過古稀。

在《圖像中國建筑史》的前言里,梁思成寫道: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同事和舊日的同窗林徽因。這本書是他們攜手患難的最好注解,也是費慰梅與林徽因半個世紀友情的最佳見證。

在《我們太太的客廳》里,冰心曾那樣尖刻地揣測兩人的友情:第一種是因為我們的太太說一個女人沒有女朋友,究竟不是健全的心理現象;第二種是因為物以相襯而益彰,我們的太太和袁小姐(冰心對費慰梅的化稱)是互相襯托的……

能攜手同游、隔海不忘、生死不棄,活著時樂意聽你絮叨,死去后替你完成遺志——倘若有這樣的閨密,還管別人的閑言碎語做什么?真正的閨密,一個就夠了。

猜你喜歡
梁思成手稿閨密
穿鐵馬甲的梁思成
彭真:我支持他們的婚姻
梁思成分肉
說瞎話
分手的理由
作家手稿
天價手稿
羅丹手稿
夠意思
剩女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