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度摹寫底層生存的狀貌(評論)

2019-05-30 23:47陳振華
安徽文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無法控制樹根底層

陳振華

21世紀伊始,關注弱勢、邊緣、貧困等群體生存狀貌與人生體驗的“底層寫作”,由隱至顯,形成影響廣泛的文學思潮。底層敘事的勃興自然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主要是因為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和社會正義的缺失,這關系到改革開放未來的走向。因此,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的底層文學在近年逐漸主流化,這也是歷史情勢的必然?!稛o法控制》是關注城市打工群體的底層敘事,小說借由張樹根的生存體驗與人生境遇,多維度地抵達了底層生活的真相,由此期待喚起對社會底層的悲憫與關懷意識。

首先,小說對底層生存狀貌的多維度摹寫。貧窮是底層揮不去的標簽,由于貧窮和疾病,張樹根來到人世的孩子不斷離開,只留下了三個。他和兒女們進城很多年,沒有自己的住房,迄今還住在出租房內。五十九歲了,他還整天蹬著三輪車在風里雨里為著生計奔波。兒子張小龍微薄的工資無法支撐子女的開支,還要依靠他掙來的辛苦錢給予補貼。女兒離婚不久,待在家里表情木然,生活無望。小兒子張馳畢業后到另外一個城市,完全兌現不了當年的承諾,境況也不是很好。妻子木訥,辛苦麻木地活著,無可無不可。出租房里還有九十高齡的父親等著照料。不僅貧窮,張樹根和家人們的生活還充滿屈辱。他的父母在農村被別人欺辱,無力反抗,只能忍氣吞聲。他來到城市,被人毆打,不敢報警,無處訴說,只能在河邊、在雨中咀嚼生命的傷痛。屈辱不僅來自具體的事件,更多是生命的體驗,沒有尊嚴,沒有安全感?!艾F在,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重新上演,他最終也沒能逃脫父輩的命運”,三代人的生存都是如此,是命運在屈辱中輪回。不僅貧窮、屈辱,張樹根還選擇了對生活苦難的沉默?!斑@么些年,他變了,不認識自己了,不論同行,還是家人,都沒有太多話要說。工作時就埋著頭,向無數個終點沖刺。在家里,他的觀點和每個人格格不入,整個世界面對他,都開始沉默起來”。以至于遇到現實的苦難、痛苦,他都選擇沉默以對,不沉默又能怎樣呢?當派出所的警察近乎敷衍地對待他被打事件,他也只有向著更深的沉默與黑暗走去。故事隨著時間,鋪展開一個底層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無奈現實下循著冰冷時間而來的生命悲涼。鐵凝說:“我們對生活要有更深的感受,就需要有更深的理解。只有更深的理解之后,才可以產生更多更深的感受?!薄稛o法控制》多維摹寫了底層的現實圖景,張滿昌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試圖還原底層生活的真實——關于貧窮、屈辱、苦難以及對待生存現狀的沉默態度。

其次,小說體現了批判意識與底層關懷。南帆認為,“展示底層的存在狀況是文學的責任,也是文學由來已久的傳統?!弊骷矣幸庾R地塑造底層人物,有意識地反映弱勢群體的底層生活,有意識地描摹他們的生存狀貌與心靈創痛,有意識地為沒有話語權的底層群眾畫像,顯示了作家積極干預生活的勇氣和現實批判精神,也充分體現了作家的底層意識和平民情懷。小說命名為“無法控制”,文本多次寫出了張樹根對生活事件的無法控制,對生存情緒的無法控制,對現實情狀的無法控制,對自己和家人命運的無法控制。他一直想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控自己的命運,但越是努力,越是感到自身的無力:“一支煙抽完,他決定什么都不再說了——濃烈的失控感襲擊著他?!弊骷业乃枷肓?、情感態度盡管沒有在小說中直接呈現,但貌似客觀敘述的過程,作家的人文情懷和悲憫意識還是能夠被讀者真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敘述,顯然“不再延續‘新時期以來‘改革文學的主調,詮釋歷史的合理性,而是側身于改革中‘沉默的大多數的情感和立場,描寫他們的被壓抑、被損害和顯然是力量懸殊的抗爭”,評論家李云雷在評價曹征路底層寫作時的話語,同樣適合評價《無法控制》。小說不僅體現了作家對底層生活的生存關懷,還潛入人物的心靈世界,寫出了他們精神的荒蕪與無家可歸,體現了作家對底層百姓的靈魂關懷。張樹根在鄉間的時候,他是快樂的,靈魂是有家園的,“在家鄉的時候,他每天唱信天游,或者同鄉人高聲吹牛?!薄懊刻烨宄?,他總是會早早地把孩子們從床上拽起來,然后帶著他們上山干活。在鋪滿露珠的山道上,他唱屬于那個年代的歌曲給他們聽?!睆囊粋€鄉土生活的快樂者變成了沉默、憤怒、焦慮、沮喪的城市三輪車夫,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鄉間的房屋已然倒塌,隨之倒塌的是他的精神家園。鄉土已然無法回歸,城市只是城里人的精神寓所,他只是外來的“他者”。小說不僅揭示了城市打工者家族的生存現狀,更是觸及到他們精神的無處安放。格非曾說,“我現在回農村老家,待不到兩天就得跑出來,那種極其糟糕的狀況并不只是經濟上的,而是農民精神上的凋敝,價值丟失了,這才是最可怕的”。盡管這篇小說不是直接寫鄉村的精神凋敝,但從鄉村到城市里的務工者,他們的精神凋敝某種意義上比鄉村的空心化,鄉村傳統價值的淪落、精神家園的荒蕪更讓人觸目驚心。

再次,小說體現了作家不俗的藝術功力。其一,小說借助于張樹根被打的故事外殼,敘事意圖一方面是對現實生活的揭示和批判,另一方面則是對底層人性尊嚴的吁求。文本以張樹根為主線,敘述中穿插了張樹根與妻子、兒子的往日故事;張樹根與兒子合力解決被打的事件;三十年前的生活與如今生活的對比等等。小說不僅僅是張樹根的生存記錄與情感體驗,而是借由張樹根的經歷抵達較為廣闊的社會、時代和現實內容。其二,小說巧妙采用了“雨”的意象,增強了小說的敘述氛圍和悲涼基調。夏季雨水來臨之前,天氣是干燥悶熱的,人的心情易受天氣的影響。夜里凌晨時分,張樹根在下雨前猶豫著要不要打電話告訴張馳,此時的他在大風中抽著煙,心情煩躁,車也在高達40度的高溫中受著折磨。雨的降臨并沒有降低他的煩躁,雨點也沒有減少他臉頰的疼痛感。其三,小說的語言簡潔、樸實。底層老百姓說話就是很簡單,沒有多少華麗詞語,樸素的詞語往往就是他們的心聲,有時甚至還帶點臟話,但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世界。文中有些話語多次出現,加強了小說的情感內容。比如兒子與張樹根的對話中,反復出現的是“你以前不是這個樣子”,在兒子看來,被人打了卻如此懦弱。閱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親與兒子的角色顛倒了,年輕的張樹根就是現在的張馳,隨著歲月的變化,生活改變了一切。

《活著》的結尾,福貴身邊的親人逐一離世,僅有的孫子也因吃毛豆噎死,最終只留下福貴和一頭老?;仡櫷?,相依為命。這個結尾四兩撥千斤,力道十足,它寫盡了,也寫透了,但也少了幾分回旋的余地?!稛o法控制》的結尾,張樹根孤身一人走向暗夜中,表明他內心的堅定與不甘,作家和小說中的主人公相信,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小說的結尾留有余地,給暗夜以微光,給整個傷感的故事留有審美的想象。應該說,這是一篇有深度、有溫度、有質感的現實主義小說。

責任編輯 喬 霞

猜你喜歡
無法控制樹根底層
航天企業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世界上最深的樹根
巧奪天工
愿望巴士 10瘋狂的樹根
回到現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中國底層電影研究探略
略論“底層”
銀耳瘦身餐 趕走肥胖噩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