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疏肝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虛證)臨床觀察

2019-05-31 09:51陳高峰
光明中醫 2019年10期
關鍵詞:肝功肝郁酒精性

陳高峰 郭 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非過量飲酒導致的肝細胞脂肪變性、脂肪貯存為特征的病理綜合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有所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發病率較前明顯提高,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檢出率較前增多,特別是肥胖病人體檢中脂肪肝發病率更高,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治療不及時,有發展為肝硬化的可能,許多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隱匿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有些甚至發展為肝癌,所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早發現、早干預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但臨床中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無無特效藥,治療周期較長,對患者依從性要求較高,病情容易反復,現在臨床中多采用保肝、降脂等治療手段,取得效果往往不甚滿意,而許多文獻報道中醫藥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常常導致情志不暢,從而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故現在很多醫家認為肝郁脾虛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機。許多報道中應用健脾疏肝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往往獲得良好的療效,現將我院診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虛證)患者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條件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7~64歲;病程1.5 ~ 3.5 年。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6~ 63歲;病程1.2~3.4 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

1.2.1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根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1]擬定。中醫辨證標準參考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

1.2.2 納入標準1)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西醫診斷標準;2)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虛證)中醫診斷標準。

1.2.3 排除標準1)未成年人及大于65歲老年患者;2)因服藥、飲酒、妊娠、病毒、飲酒等所導致的脂肪肝患者;3)有嚴重基礎病或精神病的患者;4)正在哺乳期或者妊娠的婦女;5)不能按時完成隨訪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賽諾菲 (北京) 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9010]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治療組:給予健脾疏肝方,方藥組成:柴胡(醋制)10 g,白芍15 g,當歸15 g,茯苓15 g,白術(炒)15 g,黨參15 g,甘草6 g。每劑藥煎成300 ml,均分為2份,分2次溫服,每日1劑。2組療程均為3個月,并建議適當運動、低脂飲食,入選患者治療期間需停用其它所有影響研究的藥物。

1.4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癥狀積分、臨床療效,檢測治療前后 ALT、AST、GGT、肝臟彩超、TG、TC、LDL-C、HDL-C;治療前后各評價1次。

1.5 療效評定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3]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進行: 顯效:癥狀消失,體征明顯改善,彩超好轉,肝功正常, TC下降大于20%或者TG 下降大于40%;有效:癥狀好轉,彩超好轉,肝功好轉, TC下降在 10%~20%,或者TG 下降在20%~40%;無效:癥狀、彩超、肝功、血脂均未好轉。癥狀的記錄和評價[4~6]采取分級法,參照病情的輕重分別記為0分、2 分、4 分、6分。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后組內各癥狀積分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療程結束后,2組所有癥狀積分差值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在改善癥狀積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總積分經獨立樣本t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治療組在改善癥狀方面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經兩樣本非參數檢驗,P<0.05,具有顯著差異性,結果表明治療組在臨床療效方面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比較治療前后組內肝功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療程結束后,2組所有肝功差值經統計學分析,并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比較 (例,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彩超療效比較治療組治療后彩超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彩超比較 (例,%)

2.6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比較治療前后組內血脂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療程結束后,2組所有血脂差值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比較 (例,

3 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現代醫學中的病名,是消化內科門診的常見病,在中醫學中沒有系統的記載,臨床診療中根據其臨床表現,多歸屬到“肝癖”“脅痛”等范疇。中醫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飲食不當、先天不足、過度勞累、情志不暢等有關,其中飲食不當中的嗜食肥甘厚膩所致脂肪肝最為常見。中醫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是肝失疏泄,從而導致脾失健運、濕熱蘊結、痰濁內阻、瘀血阻絡,脂代謝異常而導致脂肪肝[7,8]。許多學者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證型進行了研究,不同的學者將非酒精性脂肪肝分成不同的證型,但臨床中以肝郁脾虛證多見,段娜等[9]對1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統計學分析后發現肝郁脾虛型最多,占3/4。所以在臨床中采用健脾疏肝方法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往往取得良好療效。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健脾疏肝方是由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黨參、甘草等組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氣,從而使肝疏泄功能恢復,和白芍、當歸同用具有養血柔肝之效,茯苓、白術、黨參健脾固本,甘草具有調和諸藥之效,諸藥合用,標本兼顧,通補兼施,共奏疏肝健脾之效?,F代醫學對許多中藥進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總苷、白芍總苷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抗氧化、調節血脂、護肝作用[10,11]。茯苓能夠降低 ALT 活性,阻止肝細胞壞死[12,13],白術有降低組織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能阻止有害物質破壞組織細胞[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在現代醫學中尚未研究明確,目前得到醫學界較為認可的是 “二次打擊”學說[15],另外一些研究顯示脂質代謝紊亂以及各種損害因子也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素[16]。由于其發病機制不明確,從而導致目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無特效的藥物,臨床治療上往往采用保肝、降脂的方法,但治療效果往往欠佳,不良反應較多,所以說許多學者認為中醫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優勢,臨床中只要辨證正確常常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就是選用我們臨床中最常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郁脾虛證型進行研究,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健脾疏肝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虛證)能改善中醫癥狀積分,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肝功、彩超、血脂等,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猜你喜歡
肝功肝郁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醫治療
清肝二十七味丸對酒精性肝損傷小鼠的保護作用
大黃蟄蟲丸對小鼠酒精性肝纖維化損傷的保護作用
喀什地區維吾爾族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謝情況分析
逍遙散加減聯合果酸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療效觀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水平的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療體會
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對感染性休克患者肝腎功能的影響
滋腎解郁湯治療肝郁型陽痿41例
疏肝益腎湯治療肝郁腎虛證月經后期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