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和陰陽刺法治療中風后偏癱臨床觀察

2019-05-31 09:51馮利民
光明中醫 2019年10期
關鍵詞:刺法痙攣性陰陽

杜 斌 馮利民 王 強

中風,又稱腦卒中、卒中等,是除惡性腫瘤、心力衰竭之外的人類第三大致死疾病,同時又能導致極高的致殘率,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中風在我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中風后偏癱是中風患者最常見的致殘表現之一,也是中風造成的后遺癥中最棘手的一種,它嚴重影響了中風患者的日?;顒蛹白岳砟芰?。中風后的恢復過程會必然性地出現痙攣性偏癱,此痙攣狀態大約在發病后3 周出現,一般持續3個月左右,但有可能會由于治療不當或失治等原因使痙攣狀態無法消除,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因此,尋找能夠有效的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方法已成為當前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2,3]。中醫學陰陽理論認為,腦卒中后偏癱屬陰陽失衡之“陽急陰緩”,應“扶陰抑陽”;而“陰急陽緩”應“扶陽抑陰”,從而達到“陰平陽秘”,平調陰陽,暢達氣血,使運動協調。而調和陰陽針刺法能夠調節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于陰陽平衡,達到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目的[4~6]。本文通過對比調和陰陽刺法與傳統康復治療,以探討調和陰陽刺法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3月—12月收治的42例中風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1例。研究組男性11 例,女性10例;年齡為58~78 歲,平均年齡(68.0±4.2)歲。對照組患者男性12 例,女性9例;年齡為56~77 歲,平均年齡(66.5±5.3)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沒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療法,予以患者調節機體水電解質平衡,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循環等治療。物理治療方面,通過幫助患者翻身、仰臥逐漸至坐起,坐位等平衡性訓練,進行體位改變、關節活動,伸屈肌,使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逐漸恢復。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通過嘗試互動、對話等方式刺激患者的認知功能、言語能力,同時給予其引導和幫助,促使其盡快恢復[7]。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調和陰陽刺法治療。體針針刺穴位:以任督二脈為主的腰陽關穴、命門穴、至陽穴、大椎穴、風府穴、百會穴、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懸鐘穴,行補法針刺,不留針。配穴選擇:氣虛血瘀加氣海、血海,風痰阻絡加合谷,肝陽暴亢加太沖、太溪、豐隆。動留針30 min,運針每5 min一次,每日針刺1次,持續治療5 d后,間隔2 d 后再行針,10次為一個療程,通過此調和陰陽刺法,達到益氣滋陰、健脾化濕、活血化瘀以及安心養神之功效[8]。

1.3 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運動能力(Fugl-Meyer評量表)進行評分,同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有效率=(好轉例數+治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明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2組患者的生理狀態恢復情況與治療前相比,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生理狀態均有所好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ADL 評分和Fugl-Meyer 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組的好轉與治愈例數均多于對照組,研究組有效率(90.5%)優于對照組(7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3 討論

中風又稱腦卒中、卒中,是一種具有較高致殘率及致死率的疾病,且在我國人群中發病率極高。中風后遺癥是指中風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以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最為常見,其發生率最高的是痙攣性偏癱,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F代醫學認為,中風后痙攣性偏癱是指高級中樞(以大腦皮層為主)失去了對機體運動功能的調控作用,因此由低級中樞所控制的以痙攣為基礎的非正常運動模式就表現了出來,例如抽搐性痙攣、肢體麻木,往往還伴有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語功能受損等癥狀,嚴重的會造成患者運動及語言障礙、喪失正常生活能力[9~11]。中醫學則認為中風是由于陰陽失調、氣血竄亂、上行犯于腦所引起的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癥。而對于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病因的認識,《素問·陰陽別論》曰:“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鹅`樞·經筋》有云:“ 陽極則反折,陰極則俯不能伸” “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睹麽t雜著》曰:“ 筋者,周布四肢百節……得血以養之,則和柔緩而不急”。 《景岳全書》曰:“ 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痙攣”。由上述文獻可以看出,中醫學認為中風后痙攣性癱瘓屬于“筋病”范疇,其發生與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筋失濡養等有關?!鹅`樞·刺節真邪》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余,輕重不得……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于解惑”?!鹅`樞·根結》又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調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指出針刺療法可以治療中風及中風后的偏癱,其關鍵就在于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筆者認為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治療上應使“海水”之氣血充盈,調整患側和健側的氣血陰陽偏頗,補其不足,瀉其有余,經絡能量平衡,則疾病自愈,使機體轉歸達到“陰平陽秘”,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12~14]。

針刺療法作為傳統中醫學的重要療法,用于治療中風后遺癥已有悠久的歷史,其具有簡單、廉價、療效確切、安全等特點,通過針刺治療可以改善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臨床癥狀,是一種綠色療法。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是以中醫陰陽理論為依據進行選方配穴,在此基礎上采用康復醫學理論指導選穴,通過針刺疏通經絡,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和陰陽,使機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15]。本研究在傳統康復治療的基礎上行調和陰陽針刺法,并與傳統康復治療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ADL和Fugl-Meyer 評分均有明顯提高。此外,治療后研究組患者ADL 和Fugl-Meyer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0.5%)也明顯高于對照組(76.2%)(P<0.05)。綜上所述,調和陰陽刺法能夠有效改善中風后偏癱患者的生理功能,促進患者的痊愈,臨床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刺法痙攣性陰陽
針刺蹺脈穴位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效果
“四沖穴”陰中隱陽刺法聯合止癇湯治療癲癇的療效分析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針刺對中風痙攣性偏癱研究進展
元胡止痛口服液對縮宮素致小鼠離體子宮痙攣性收縮的影響
蜂針叢集刺法探討
從《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探析王孟英治療霍亂之中醫外治法
服藥先分陰陽
法于陰陽
論朝醫體質學的陰陽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