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認知功能及預后的影響分析

2019-05-31 09:51賴增嬌
光明中醫 2019年10期
關鍵詞:針灸針刺腦梗死

賴增嬌

在臨床神經內科,急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病、多發病,其指的是局部腦組織因突發供氧供血不足而造成的腦組織局部軟化以及壞死癥狀,且會出現一系列臨床綜合征,以神經功能缺損為主,臨床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偏身感覺障礙、顱內壓升高、復視、頭暈、頭痛等。該病癥主要特點為發病緊急、病情進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極易引起一系列后遺癥,如感覺、肢體運動以及認知功能等障礙。而為了減少運動功能與認知功能障礙等發生率,則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患者加以治療,以提升其生活質量。以往臨床治療方法主要為認知訓練和運動療法,但療效欠佳,而對患者采取中醫針灸康復治療效果顯著[1]。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25例,分析針灸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認知功能及預后的影響,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45~78歲,平均年齡為(57.6±3.4)歲;腦梗部位:枕葉1例、顳葉2例、額葉2例、放射冠6例、基底節區14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為44~77歲,平均年齡為(58.2±2.7)歲;腦梗部位:枕葉2例、顳葉2例、額葉2例、放射冠7例、基底節區12例。2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經CT檢查或核磁共振等確診;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均知曉本次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排除意識不清者;排除暈針者;排除腎功能、肝功能等不全者;排除惡性腫瘤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依從性較差或中途退出研究者[2]。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運動訓練療法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針灸康復治療,具體為:選擇兩側內關穴以及豐隆、足三里、百會、水溝、印堂、四神聰等穴作為進針穴位。選擇28號毫針(長度1.5寸)針刺四神聰、百會穴,針刺四神聰后刺入百會,方法為平補平瀉法,選擇平刺法對百會穴刺入0.8寸。選擇28號毫針(長度1寸)針刺印堂穴,向鼻部方向以平補平瀉法刺入0.5寸。選擇毫針(長度1寸)針刺水溝穴,向鼻中隔方向以雀啄法斜向刺入0.5寸,以眼球濕潤為宜。以平補平瀉法針刺豐隆、足三里,直刺1.2~1.5寸。采用30號毫針(長度1.5寸)針刺兩側內關穴,以瀉法直刺入1寸,以有觸電感為宜。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每間隔10 min捻轉行針1次,針灸治療1次/d,6次/周,持續治療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比較2組治療前后定向能力和記憶力、認知功能(MMES)、運動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等評分情況。1)采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3]評估認知功能,包括空間視物能力、語言、注意力與計算力、延遲記憶、短時記憶、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等7項內容,共30題,分值30分,分值越高,認知功能越好。2)采用Fugl-Meyer評分量表[4]評定運動功能,涉及上肢、下肢2個方面,各項分值均為100分,分值越高,活動功能越好。3)采用Barthel指數[5]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10項內容,即上下樓梯、行走、床-輪椅轉移、如廁、大便能力、小便能力、修飾、穿衣、洗澡等,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以P<0.05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在定向能力和記憶力得分、MMSE評分上,治療前2組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均明顯提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2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對比在Fugl-Meyer評分上,治療前2組上肢、下肢等評分較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各評分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2.3 2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在Barthel指數上,治療前2組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較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3。

表2 2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對比 (例,

表3 2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 (例,

3 討論

在臨床上,急性腦梗死一旦發病,既會影響患者認知功能,也會影響其肢體運動功能,從而導致其生活質量大大降低。而早期對患者開展運動治療和認知功能訓練尤為關鍵。以往治療此類患者的過程中,臨床主要采取認知和運動康復訓練,盡管可有效恢復患者運動功能,但在改善其認知功能上療效不理想。而隨著臨床廣泛應用中醫針灸技術,其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方面發揮著一定療效,且對于恢復患者認知功能十分有利。在中醫學理論中,急性腦梗死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屬于“癡呆”“郁證”“健忘”等范疇,且發病原因主要為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臟腑虛衰等,主要特征為本虛標實,因此治療的原則主要為調節氣血陰陽和糾正臟腑,改善痰濁、瘀血阻滯等。采取針灸康復治療此類患者,其所選穴位包括兩側內關穴以及豐隆穴、足三里穴、百會穴、水溝穴、印堂穴、四神聰穴等,其中百會穴針刺可開竅醒腦、定志安神、熄風平肝,可改善抑郁、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強患者記憶力;四神聰穴針刺可改善頭痛眩暈、改善失眠健忘、抗癲癇等;印堂穴針刺可調節腦部神經功能;足三里穴針刺可補虛損、調陰陽;豐隆穴針刺可糾正氣機逆亂,改善痰阻經絡;內關穴針刺可調節心神、疏通氣血;水溝穴針刺可開竅啟閉、督統陽氣等,因而可發揮十分顯著的治療作用[6]。本研究中,在定向能力和記憶力得分、MMSE評分上,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均明顯提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Fugl-Meyer評分上,治療后觀察組上肢、下肢等評分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Barthel指數上,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較高,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與相關文獻[7]報道一致,即護理后研究組定向能力和記憶力得分(8.71±3.35)分、MMSE評分(16.72±8.26)分、Fugl-Meyer評分上肢(35.86±10.21)分、下肢(23.58±6.36)分、Barthel指數(52.68±16.23)分,而對照組分別為(5.23±3.12)分、(13.86±7.29)分、(23.15±1.56)分、(16.82±4.35)分、(43.87±9.68)分。由此可知,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針灸康復治療具有積極影響和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針灸康復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既可有效改善其認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運動功能等,還利于其預后康復,因此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猜你喜歡
針灸針刺腦梗死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醫針灸的發展與傳承
脈血康膠囊治療老年恢復期腦梗死30例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治療糖尿病前期32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43例
中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4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