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基于智能手機的英語移動學習現狀調查與研究

2019-06-05 08:53唐良玉晏泉張海燕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11期
關鍵詞:終端設備輔助智能手機

唐良玉,晏泉,張海燕

(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永州 425009)

工信部2018年2月發布“2017年全年及第四季度電信服務有關情況通告”[1],通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2億戶;4G用戶維持高速增長,全國新增4G用戶2.27億戶,總數達到9.97億戶。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必備品,其功能也從單一的打電話發展到上網學習、瀏覽新聞、視頻觀看等智能化的用途。國內對智能手機輔助語言學習的研究在21世紀初探討移動學習時雖已有涉及,但在最初的十年發展緩慢,直到2010年后才逐漸增多起來。因此,學習者運用手機輔助語言學習的情況如何,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輔助語言學習,這些問題是該文想要探討的。

1 理論基礎

混合學習理論為智能手機輔助外語學習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論支持?;旌蠈W習原義是指各種學習及教學方式的結合,進入21世紀,隨著網絡的普及和E-learning發展,混合學習被賦予了新的內涵。Margaret[2]就此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混合學習意味著學習過程可以是基于web技術結合 (或者混合),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是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 (或者非教學技術)的結合,共同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學技術與基于面對面的教師教學培訓方式的結合;是教學技術與具體的工作任務的結合,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或工作效果?!敝悄苁謾C通過web技術實現無線網絡連接到互聯網,使得手機的功能可以無限擴充,具備極強的容納性,可下載多款應用軟件,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開放性的平臺實施交互式教學,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這一方式正是混合學習的體現,基于智能手機的學習方式將web技術應用于教學當中,將具體任務與教學技術結合起來,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與研究對象

該文主要探討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輔助英語學習的現狀;第二,影響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開展英語移動學習的因素有哪些。

該次實驗中問卷調查的對象是湖南科技學院2016級本科在校大學生,其中英語專業學生90人,其他專業學生90人。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張,但因有4人問卷回答不完整,最終收回有效問卷176張。

2.2 問卷設計

國外已有針對移動外語學習的較成熟的問卷,但與中國學生和學習環境相比還是存在差異,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李強[4]設計的“英語專業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學習英語的問卷調查”,該問卷是在Khwaileh&Al-Jarrah (2010,Atitudes Inventory for Mobile Learning)和Stockwell (2008,questionnaire upon the EFL learning preferences in the mobile learning)基礎上設計修訂的,其信度和效度都已經過檢驗。該次調查中的問卷由36道單選題和3道多選題組成,單選題采用李克特量表 (Likert-scale),每一道題后附有5個選項,分別標注為 A、B、C 、D、E,A 表示“我從不這樣做或完全不符合”,B表示 “我很少這樣做或通常不符合”,C表示“我有時這樣做或有時符合”,D表示“我經常這樣做或通常符合”,E表示“我總是這樣做或完全符合”;3道多選題則涉及學習者移動終端設備的配備、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的目的和用途等情況。問卷收集后,我們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了錄入和分析。

表1 移動設備擁有情況

表2 移動設備使用情況

表3 移動設備使用目的

3 數據分析與結果

3.1 移動學習現狀

為了解大學生智能手機配備、移動學習現狀等總體情況,我們首先利用SPSS對3道多選題進行了頻數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上述圖表中,N表示數量,“百分比”表示該選項在所有選項中所占百分比,“個案百分比”表示所有樣本中選中這一選項的人數百分比。由表1可知在本次調查中,有89.8%的學習者擁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擁有率遠高于其他移動終端設備,這說明支持移動學習的智能手機環境已經實現。表2顯示“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輔助學習”是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主要用途,表3則顯示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主要目的是“無線上網”“輔助學習”“獲取信息”。此外,英語專業學生與非專業學生在這三道題的選擇上沒有顯著區別。由此可見,利用智能手機輔助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一種學習者有意識的行為。

3.2 影響移動學習的因素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智能手機環境下的移動學習已經成為學習者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但具體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的移動學習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用SPSS軟件對36道單選題進行了因子分析。因此,我們首先對問卷進行了KMO和Bartlett檢測,目的是確認該次調查的數據適合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

通過因子分析,我們發現有三大因子著重影響學習者的移動學習,通過對題項的歸納分析將因子1定義為“學習態度”,涵蓋的題項內容如您利用移動終端設備輔助英語學習嗎?您認為移動輔助英語學習比傳統英語學習更有效嗎?移動英語學習比傳統學習更方便、快捷和有新意;在移動語言學習中,我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宰等。因子2定義為“學習策略”,涵蓋的題項內容包括我會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收聽 VOA/BBC等英語新聞,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我主動利用移動終端設備上網搜索與英語教材相關的背景知識;我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和網絡資源來完成英語作業;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網聊時,我會和同學或朋友用英語交流等。因子3定義為“學習偏好”,涵蓋的題項內容如我會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收聽 VOA/BBC等英語新聞,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發送文本信息、微信語音或電子郵件和教師、同學和朋友交流有關學習英語的知識;我有選擇地學習一些視頻課程,如新東方的專四專八等。

4 討論

從對第一個問題“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輔助英語學習的現狀”的回答可見,學習者中擁有智能手機的比率接近90%,有部分學生同時擁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其他移動終端設備,開展移動學習所需的設備已經完全能達到要求,這主要得益于近幾年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這與之前工信部2018年2月發布的情況相吻合。此外,對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發現,“輔助學習”成為學習者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主要用途和目的,說明學習者對移動學習持支持、贊同態度。因此,在學習者中開展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是完全可行的。從對第二個問題“影響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開展移動外語學習的因素有哪些”的分析中,我們發現在眾多因素中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和學習偏好對學生選擇移動學習存在重要影響,學習態度和偏好屬于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需求,是由活動本身產生的快樂和滿足所引起的,這說明強化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有利于促進移動學習的開展,但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眾多學習者仍不知如何利用其為語言學習服務,尤其是在面對海量的網絡資源時,不知道該如何檢索自己需要的資源,此時迫切需要外在因素主要是老師的引導,因此學習策略的講解和傳授成為重點。

5 結語

作為大學生幾乎隨時攜帶的工具,智能手機為學習者的語言學習創造了便利的條件,進一步打破了外語學習受時間、空間、方式的限制,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如怎樣通過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使用手機參與學習,哪些學習策略是學習者迫切需要的,還有隱私等問題。但隨著校園Wi-Fi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外語學習必將受到更廣泛的關注,成為語言學習的新途徑。

猜你喜歡
終端設備輔助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是座礦
倒開水輔助裝置
使用智能手機增大肥胖風險?
例談何時構造輔助圓解題
行車記錄儀通信連接方法、行車記錄儀及終端設備
電力配網自動化中配電自動化終端設備的應用
電網終端設備信息安全研究
電網監視終端與自動化設備的運行維護技術
熱門智能手機應用
提高車輛響應的轉向輔助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