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以來國內外財政扶貧理論研究綜述

2019-06-05 03:19宋鳳軒孫穎鹿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宋鳳軒 孫穎鹿

摘要:扶貧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財政資金則是扶貧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扶貧的財政支持力度,扶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依據Web of Science以及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通過對財政扶貧研究階段與焦點問題二者的計量分析與對比,找到當前我國財政扶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為真正實現全面脫貧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財政扶貧;精準扶貧;扶貧資金;全面脫貧

中圖分類號:F8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19)03-0031-09

一、引言

貧困是世界十大全球性問題之首,而消除貧困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消除貧困努力著。關于貧困的研究,最早是從西方國家開始的,Malthus(1798)作為世界上首位研究貧困的學者,在其著作《人口論》中提出,人口增長與生活資源增長的不匹配導致貧困的產生。到了20世紀50年代,學術界開始關注對貧困的研究,Nelson(1953)從貧困循環陷阱理論角度分析,認為產生貧困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資本缺乏;Amartya Sen(1981)認為低下的生產方式以及能力的缺乏導致貧困的產生;而Hirschman(1991)則認為由于產業的非均衡增長導致國家、地區間不平衡增長。在扶貧措施上,不同國家消除貧困的方法各有特色:美國在1929—1931年經濟危機期間推行“以工代賑”解決失業帶來的貧困問題,歐洲國家以其擅長的福利模式解決貧困問題,多數發展中國家以政府主導模式進行扶貧。

我國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簡紹文(1983)認為,扶貧需要財政資金予以保障,且扶貧資金的使用直接影響扶貧效果;邢淑芳(1993)認為貧困地區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地區脫貧的障礙,因而要“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本”;孟春(1996)認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應成為扶貧資金投向的重點;汪三貴(2007)則認為,我國東部與中部地區在貧困村的確定上存在瞄準錯誤,需要扶貧部門提高扶貧的精準度。在扶貧措施上,李小云(2007)認為,需要強化財政扶貧資金的縣級瞄準,保證中央財政資金劃撥至地方并及時到位;葛志軍(2015)認為,要正確處理統與分的關系,精準扶貧項目與扶貧對象之間統籌協調,保證扶貧資源的配置效率;宮留記(2016)認為,以法治化為基礎,將多元化政府扶貧模式深入扶貧項目,形成政府主導下的新型市場化扶貧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精準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全面脫貧的最后時刻,需要財政真正發揮宏觀調控的功能,以精準扶貧實現全面脫貧??v觀學術界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綜述,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綜述研究,大多是基于單一數據庫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而無法從全球視角關注扶貧進展。Web of Science作為國際文獻收錄的權威數據庫,擁有文獻量大、涵蓋面廣的優勢,而中國知網(CNKI)則是中國最大的文獻數據庫,二者相結合會使計量分析結果更具權威性。因此,筆者以Web of Science以及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作為文獻來源;在指標選取方面,基于對兩大數據庫的計量分析,筆者將從基本特征比較與主題性比較兩大方面對國際與國內財政扶貧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分析,選取年度分布、學科分布、國別分布、文獻引用頻次分布等為主要指標,運用計量文獻研究方法,分別對國際和國內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與對比,進而對今后財政扶貧方面的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依據。

二、國內外財政扶貧文獻的基本特征比較分析

為保證兩大數據庫同一時期的比較,筆者將二者的時間跨度都選取為“1978—2018”,在國際數據庫Web of Science中,將數據庫選取為“所有數據庫”,將文獻類型選取為“ARTICLE”,并以“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共得到644篇文獻;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選取“期刊”為文獻類型,并在高級檢索中以“財政”并含“扶貧”為主題檢索進行精確查找,共檢索到1 093篇文獻。通過對文獻進行初步整理,剔除網絡首發重復的文獻、期刊報道、主題相關度不高的文獻,共得到983篇文獻,為保證數據完整性,筆者將“減貧”“反貧困”作為主題詞分別進行檢索,分別搜索到208篇、284篇文獻,剔除重復的文獻,最終共檢索到1 403篇有效文獻,進而對二者基本特征進行比較分析,得到以下計量結果。

(一)年度比較分析

國際上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最早出現在1965年,此后的十幾年間,雖然也偶有文獻發表,但相關研究的連續性較差,發表量也僅有8篇。由表1可知,1978—2008年文獻發表量在波動中有所增加,但年發文量還處于較低水平;2009年之后發文量開始顯著增加,而此時也恰逢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因而全球開始高度關注扶貧問題,相關的文獻發表也就增多,在整體上較上一階段增加了約1倍。

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檢索得到的第一篇以財政扶貧為主題的研究在1983年,因此筆者對財政扶貧的文獻分析從1983年開始。由圖1可知,1984—1991年,除1990年僅有1篇文獻發表外,其余年份沒有相關文獻發表;1992—2015年我國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也并不多,平均年發文量為36.13篇;2016年之后,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研究呈爆炸式增長,3年平均發文量為181篇。從整體文獻發表趨勢來看,以財政扶貧為主題的文獻發表量在波動中不斷上漲,且文獻發表量扶貧政策力度成正相關。1983年我國開始加大對貧困地區經濟開發的力度,而我國三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調整分別起始于1986年、1994年和2001年。由圖1可以看出,除了1986年政策調整后文獻發表量沒有增加外,后兩次政策調整后文獻發表量都在波動中明顯上升,這主要是由于1986年我國剛開始成立專門的扶貧機構,扶貧尚處于初級階段,政策力度不大。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并在2015年提出“六個精準”①,不斷提高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并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因而2015年后我國財政扶貧文獻發表量激增。

(二)學科類別分布

在對不同階段財政扶貧的國際文獻發表量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筆者按照學科大類以及具體研究方向對文獻進行統計,最終整理出如下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國際上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科學技術以及生物醫藥方面。從比重來看,自然科學較社會科學更多,在基本分類之下,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表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具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發文量前15名的研究方向中,經濟、醫藥、管理、農業、地理、心理、法律等方向都有所涉及②,且在2014—2018年發表的相關文獻中,僅經濟、環境科學、公共管理及農業方向就超過文獻總量的半數以上,其中關于Business Economics的文獻就占到21.58%,而公共環境衛生方向的文獻也占到18.63%。

按照中國知網(CNKI)對學科類別的劃分,筆者對選取的1 403篇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得到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中可以看出,財政扶貧文獻有95.87%集中在經濟與管理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農業科技方向,因此可以做出一個基本判斷: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主要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于是筆者對此三個類別的文獻進一步分類,排名前20的學科類別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4可知,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涉及經濟、管理、統計、教育、農業、醫學等各個領域,其中在農業統計、財政與稅收、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以及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文獻量就占到總文獻量的46.9%,而農業統計方面的文獻量就占到18.89%,可見經濟學、統計學、教育學以及農學領域是財政扶貧重點。

(三)地域分布

由圖3、圖4可知,在國家發文量方面,美國以99篇的優勢居于首位,英國45篇③,中國41篇,南非與澳大利亞發文量均在30篇以上;從地區分布來看,歐洲、亞洲與北美洲發文量占到總發文量的近75%,其中歐洲地區以168篇的發文量位于各大洲首位,占比26%,可見國際上歐美地區以及亞洲地區為財政扶貧研究的主要地區,非洲作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大洲,其相關研究的發文量僅占到16%。

在國內財政扶貧文獻方面,如表5所示,國內財政扶貧文獻的研究重點按地區分布依次為: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從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設置來看,西部地區占到9個,東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貧困問題主要表現為相對貧困,絕對貧困更多地出現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因而財政扶貧的研究重點在中西部地區。

三、國內外財政扶貧文獻的的主題性比較分析

(一)關鍵詞頻率分布

在關鍵詞分布上,筆者以1973年Donohue創立的高頻低頻關鍵詞分界公式:T=(其中I為相關關鍵詞數量)為依據,將關鍵詞進行同義詞合并,整理得出國際文獻關鍵詞2 576個,每篇平均包含關鍵詞4個,得到高頻關鍵詞出現次數下限71.77次,向上取整為71次;國內文獻關鍵詞6 033個,每篇平均包含關鍵詞4.3個,因此得到高頻關鍵詞出現次數下限為109.84次,向上取整為109次,最終整理結果如圖5、圖6所示。

由圖5可知,國際財政扶貧文獻的關鍵詞分布較為均勻,涉及領域較為寬泛,跨度較大,其中高頻關鍵詞包括“poverty alleviation”“ financial systems”“healthcare”“income distribution”“welfare regimes”“developing economies”“ecosystem management”,涉及財政體系、收入分配、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生態系統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國際財政扶貧的研究聚焦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管理、醫藥健康與生態環境上,相對低頻的關鍵詞涉及兒童貧困、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綜合高低頻關鍵詞來看,國際財政扶貧文獻更著重從宏觀角度研究某一國家或地區整體的貧困問題,且財政扶貧研究涉及范圍較為廣泛。

由圖6可知,國內財政扶貧文獻高頻關鍵詞共5個,分別為“扶貧資金”“財政扶貧”“扶貧開發”“精準扶貧”和“財政金融”。在五個高頻關鍵詞中,關于扶貧資金的使用、精準扶貧以及財政扶貧開發方面的研究成為財政扶貧的主流研究領域;從相對低頻的關鍵詞中可以看出,關于財政貸款貼息、農村貧困人口、財政扶貧政策效果的研究較多,這同我國近年來的扶貧政策與扶貧重點緊密相關。2015年中央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超過460億元④,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在運行中出現冒領、違規使用等問題,需要完善的資金監管體系予以規范。因此,近年來我國對財政扶貧專項資金進行了監管,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財政部聯合開展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專項檢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也強調,要盯緊脫貧民生領域,并作出扶貧領域專項整治部署,以“精準”監督促“精準”扶貧。而我國的扶貧開發經歷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扶貧攻堅三個階段,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進入全面開發階段。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提出,到2020年全面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017年10月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將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而開發式扶貧作為全面脫貧的重要方式,能夠為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基礎。因此,各黨政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對扶貧資金、精準扶貧、開發式扶貧等領域頗為關注。

(二)文獻被引頻次分布

在文獻被引頻次方面,筆者通過對國際文獻進行整理,共統計得到以“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為主題的文獻被引總頻次4 319(除去自引),涉及出版物391項,施引文獻3 462篇。為聚焦國際上對財政扶貧研究的熱點話題,筆者主要對高被引文獻進行分析。表6列出了被引頻次top10的文獻題目。

從表6中可以看出,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文獻被引前3名的文章分別來自《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Lancet》以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其主要研究方向分別為經濟、醫學以及美國高等院校發展,其中《LANCET》作為醫學界的頂級期刊,其影響因子達到53.254⑤,《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也以3.24的影響因子排名在經濟學SCI中的第4位;另外,而在高被引文獻top10中,醫學類與經濟學類期刊占到9篇,可見世界各國更加注重財政扶貧在經濟與醫學方面的研究。

從研究內容來看,高被引文獻多集中在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其中有4篇在題目中明確了某一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對象,且更加側重發展中國家財政扶貧政策、醫療衛生、收入分配、農業等角度研究貧困問題,其中高被引文獻“Global Mental Health 1 Poverty and mental disorders:breaking the cycle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中重點論述了心理健康問題對中低收入國家發展的制約作用,并建議從宏觀經濟調控、收入再分配、市場失靈等角度深入研究這些因素對發展中國家國民心理健康的作用機理與影響程度。

在國內文獻方面,由表7可知,在被引頻次排名前10的文獻中,中國人民大學的汪三貴教授以3篇的優勢位居第一,總引用量達到517次,占到總引用量的35.4%,其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扶貧政策及資金使用問題。同時,作為發文量最多的核心作者,可見汪三貴教授在財政扶貧研究方面引領學術前沿。其發表于《管理世界》的論文《中國新時期農村扶貧與村級貧困瞄準》被引頻次更是高達207次,之所以該論文被引頻次遠高于其他文章,主要是由于此文較早地運用實證分析的手段且較為精確地界定了貧困村,并將對貧困人口的界定從縣級瞄準細化為村級瞄準,并運用回歸分析確定了貧困村的影響因素。其他人的相關研究很多是建立在此界定的基礎之上,因而此文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中國農業大學的邢成舉、李小云教授的文章《精英俘獲與財政扶貧項目目標偏離研究》則從微觀角度充分揭示了財政扶貧項目標偏離的原因——精英俘獲,并具體分析了精英俘獲量出現的原因,并從扶貧項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之后財政項目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三)文獻基金來源分布

在基金來源方面,表8、表9分別顯示了國際與國內文獻基金資助情況。從國際文獻基金資助情況來看,受基金資助的文獻占總文獻量的73.87%,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論文排在首位,而其他資助機構如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等均為國家級資助項目,資助力度也較高。

從國內文獻基金資助情況來看,受基金資助的文獻占到總文獻量的24.52%,中央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占比最高,其支持的文獻量占總文獻量的16.4%,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就占到10.43%,其他省級基金支持項目多為省級軟科學研究計劃。在支持計劃的省份分布上,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的軟科學研究計劃占主體地位。從我國劃定的16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⑥的分布情況來看,中西部地區占絕大多數,相關的資金支持也就更加偏重這些地區的發展。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更加重視對財政扶貧政策研究的資助。

四、國內外關于財政扶貧文獻研究的特點對比

筆者通過對Web of Science以及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關于財政扶貧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總結出國際與國內財政扶貧文獻的計量特征,并在二者對比以及國內文獻研究特點的基礎上,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內外對財政扶貧的關注度不斷提升

從文獻發表量來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發表量在不斷增加,尤其是近5年的文獻量均有明顯的增加,這表明世界各國對財政扶貧的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高,而在增加幅度上,國際文獻發表量較為均勻,而國內文獻在2015年之后激增,平均漲幅超過100%。

從文獻涉及領域來看,國際與國內財政扶貧文獻涉及扶貧的各個方面,二者都將經濟領域視為財政扶貧研究的重點,國際扶貧文獻更加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絕對貧困、發達國家的相對貧困進行研究,國內扶貧文獻則主要研究國內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絕對貧困問題。具體到地域分布,國內財政扶貧文獻中對中西部地區的相關研究遠高于東部地區,因而研究主題同地區經濟發展特征息息相關。當前我國的扶貧重點在中西部地區,因而更多的文獻研究集中于中西部地區的扶貧情況,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金支持重點也向扶貧傾斜,地方性期刊以及經濟、農業等專業性高校也同樣有所側重。

(二)國內外財政扶貧文獻的關注角度各有側重

從研究方向來看,無論是國際文獻還是國內文獻,都聚焦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減少貧困人口、加強財政管理,但在其他財政扶貧領域方面各有側重:國際文獻更多地基于國家視角,以國家貧困問題為研究對象,從宏觀角度分析不同國家的貧困問題與財政扶貧政策,國內文獻則將貧困問題區域化為農村地區,并重點關注對農村地區的扶貧問題;同時,國內文獻則更加關注具體的財政扶貧措施,國際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則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宏觀方面主要為財政扶貧政策制定與管理、財政,微觀方面則主要為產業扶貧、地區企業融資貼息等。

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文獻以經濟、環境衛生、醫藥以及農業等方面的研究為主,而根據我國不同的財政扶貧階段體現出不同的研究特點,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關于財政扶貧的研究不斷朝著縱深方向發展,已經由寬泛意義上的扶貧視角不斷細化至專項扶貧、精準扶貧的層次,研究重點則主要為財政資金的使用、農村農業的財政扶貧政策方面。相比之下,國內關于環境、醫藥衛生方面的研究較少,而這主要是由于精準扶貧下政策更加注重提高貧困人口收入,以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因而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方向以及“扶智”“扶志”研究甚多。財政扶貧本身包含各方面的扶貧,對哪一方面的疏忽都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在財政扶貧的最后沖刺階段,應更加注重對貧困地區的全方位扶貧,尤其要強化農村醫療、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扶貧研究。

(三)國內文獻應加強學科之間的平衡與相關支持

從關鍵詞分布來看,國際財政扶貧文獻涉及研究領域較為全面,且更多地從宏觀角度對政府的扶貧行為進行深入研究;國內關于財政扶貧的文獻中,關于財政扶貧資金的文獻研究甚多,可見當前在我國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還存在很多問題,因而會計、審計、監督相關的期刊中不乏相關文獻。為了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進程,扶貧資金規模龐大,在當前國家各項扶貧工作最后的沖刺階段,更需強化扶貧資金的監管工作。因而應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資金使用的相關研究,財政扶貧資金仍然是今后財政扶貧研究的主流方向與趨勢,但在關注財政資金使用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領域的研究。中國的財政扶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國特色的財政扶貧道路不僅需要“仰望天空”,更需要“腳踏實地”,因此在不斷創新扶貧道路的同時,更要加強基礎學科的研究,保證理論研究的全面性。

從文獻所獲基金支持方面來看,國際財政扶貧文獻有半數以上獲得了相關的基金支持,且大多為國家級以上的基金支持,而國內獲得省級以上項目基金資助的扶貧文獻僅占總文獻總量的24.52%。相比之下,大部分文獻還不能得到充足的基金支持深入財政扶貧研究,研究由理論轉化為實踐缺乏必要的基金支持。財政扶貧研究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研究,需要不斷深入貧困地區開展實地調研才能真正了解不同地區的實際發展狀況與致貧因素。近年來隨著財政扶貧文獻數量的增加,如果不增加這方面研究的基金支持,這一比重會繼續下降,從而不利于財政扶貧工作的深入研究,因此國家級和地方級基金項目應適度向此方向傾斜。

五、結語

扶貧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有重點推進的同時注意各方面工作的相互配合,我國的財政扶貧作為全球反貧困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重大的責任,適當借鑒國外財政扶貧的經驗能夠為我國的財政扶貧之路提供新的思路。筆者通過基本特征分析與主題性分析兩方面對國內外財政扶貧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在總結出國內外文獻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從國際視角出發,找到國內財政扶貧研究的薄弱環節,為今后國內財政扶貧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方向,以更好地發揮財政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真正實現全面脫貧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世界反貧困貢獻自己的力量。

注釋:

①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就加大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又全面闡述“精準扶貧”概念,提出“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②由于每篇文獻的研究方向可能包含多個,因此統計得到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獻總量高于文獻發表量。

③筆者將UK、England、Scotland、Wales以及Northern Ireland共同合并為UK。

④胡靜林:《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912/c40531-28708650.html。

⑤數據源自http://www.letpub.com.cn。

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區域。

參考文獻:

[1]繆爾達爾.世界貧困的挑戰:世界反貧困大綱[M].顧朝陽,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

[2]羅式勝.文獻計量學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

[3]牟秋菊.農村產業扶貧及其瞄準研究的文獻綜述[J].浙江農業科學,2018(11):2148-2152.

[4]支俊立,姚宇馳,曹晶.精準扶貧背景下中國農村多維貧困分析[J].現代財經,2017(1):14-26.

[5]李博,左停.誰是貧困戶?精準扶貧中精準識別的國家邏輯與鄉土困境[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7.

[6]葛志軍,邢成舉.精準扶貧:內涵、實踐困境及其原因闡釋——基于寧夏銀川兩個村莊的調查[J].貴州社會科學,2015(5):157-163.

[7]張春博,丁堃,曲昭,劉則淵.基于文獻計量的我國創新驅動研究述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9):152-160.

[8]鄭瑞強,曹國慶.基于大數據思維的精準扶貧機制研究[J]. 貴州社會科學,2015(8):163-168.

[9]寇永紅,呂博.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現狀及改進措施[J].審計研究,2014(4):19-22.

[10]邢成舉,李小云.精英俘獲與財政扶貧項目目標偏離的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3(9):109-113.

[11]王善平,謝妙,唐紅.財政扶貧資金審計監管的“無影燈效應”改進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89-95.

[12]Lund Crick, De Silva, Mary, Plagerson Sophie. Global Mental Health 1 Poverty and mental disorders:breaking the cycle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LANCET,2011(378):1502-1514.

[13]Dickman,Amy J, Macdonald Ewan A, et al. A review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pay for predator conservation and encourage human-carnivore coexisten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13937-13944.

[14]王善平,申志仁.財政扶貧開發資金審計監管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31-34.

[15]汪三貴,等.中國新時期農村扶貧與村級貧困瞄準[J].管理世界,2007(1):56-64.

[16]倪志良,郝志景.財政扶貧支出與減貧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19-22.

[17]Beck Thorsten, et al. Finance,inequality and the poor[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27-49.

[18]王海玲.城鄉二元性:中國貧困之新特征[J].山東大學學報,2002(2):114-119.

[19]邢淑芳.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本——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扶貧工作調查[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2:):30-34.

[20]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52-59.

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1978

Song Fengxuan, Sun Yinglu

(School of Busines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major issue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Financial fund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financial suppor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A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uthoritative databases, Web of Science and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can reflect the research stage and focus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re completely.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database, we can find the shortcomings in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relief funds, comprehensive poverty relief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精確理解“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芻議智慧金融下的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