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

2019-06-06 06:41曹良成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經驗值藍墨云大學

曹良成 謝 娜

(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4)[1]在“評價與測試”一章中積極鼓勵高校開發和實施符合本校大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的形成性評價,積極鼓勵大學英語教師參加語言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吨改稀?2014)特別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理論和實踐能力,可見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界有識之士的共識。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指南》(2014)建議高校和大學英語教師掌握先進的評價手段,處理好測試與教學的關系,采用多樣化的數據分析方法,報告更有價值的評價與測試結果。怎么處理好教學與評價之間的關系?怎么收集有價值的大規模數據?怎么從大數據中整理出能夠如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結果?這份評價結果不僅僅包括測試成績,還應該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本文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實踐主要研究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在藍墨云班課中的具體表征。先梳理歸納大學英語教學實際狀況,再綜述國內外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的研究成果,最后重點研究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藍墨云班課既是云教學平臺,又是依托互聯網+移動技術開發出的先進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工具,生動地展現了班課教學與形成性評價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強勢地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

二、大學英語教學實際狀況

十九大報告針對高等教育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在優化高等教育體系要素與結構、增強大學內生動力和活力基礎上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主線的發展。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內涵式高等教育中,受眾面相當廣泛的大學英語教學何去何從?大學英語教學是繼續實施學習評價?還是實施促進學習的評價? 當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呆板,80%的受試都認為,單純的講授或講授與問答相結合,教師控制課堂的主講(灌輸)式教學模式是主流[2]。對于地方高校來說,學生的英語基礎欠佳,又缺乏自控力?!啊狈ψ灾屏Α菍W生進行有效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的主要阻力,占比達49.14% ”[2]。面對互聯網+的大勢所趨,“教師在如何正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觀念上顯得相當滯后”[3],“英語教師本身不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4]??傊?,教師教學觀念的滯后、學生自控力的缺失以及教學模式的單一,遠遠滿足不了國家的期盼、社會的需求和高校的要求,這勢必要求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形成性評價,運用移動信息化的評價手段,在教學大數據的支撐下,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效益不斷提高。

三、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

(一)“形成性評價”定義

有關“形成性評價”的定義,國內外教學屆仍未達成統一的定義。Popham贊同形成性評價的這一定義,即: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為教學的完善提供了反饋,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5]。Huhta認為形成性評價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論,強調學習的過程, 是一種“促進學習的評價”[6]。Black & William則把形成性評價的定義抽象為: 教師和學生獲取教師的教學狀態信息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信息的過程,并對其闡釋,以便教師決策下一步教學[7]。

國內在論述形成性評價時基本上都是沿用國外的說法,沒有多少創新。從國內外的各種說法可以歸納出形成性評價的幾大特點:第一,形成性評價的過程性。形成性評價不是終結性評價,通過一次或幾次考試來確定學生的各方面的表現。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形成性評價也稱為“過程性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導向的教學法稱為“過程教學法”。第二,形成性評價的促學性。形成性評價通過教學反饋,讓學生及時掌握與教學目標的差距,以便督促學生不斷學習,是一種“促進學習的評價”。第三,形成性評價的標準性。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基于標準的評價或標準參照型的評價或準則參照型評價,而不是常模參照型評價或終結性評價?;谡n程標準或《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標準設置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來設置各種具體的評價活動,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依據標準激勵學生不斷學習。大量研究表明,基于標準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有積極作用[8]。

國內在引述形成性評價時出現了一些誤讀,比如,未能把“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 of learning)和“促進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 for learning)區分開來。有些文章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學習評價[9][10][11]。這些看法完全模糊了形成性評價的促學性,學習評價是終結性評價,是一考定終身的承擔著一定風險的評價,而形成性評價是注重教學形成性過程的評價。還有些文章把形成性評價等同于“課堂評價”,這種劃分完全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排除在外,無法囊括形成性評價的全貌。事實上,課堂評價是一種短期的、即時的形成性評價,關注的是課堂活動。有些文章把形成性評價等同于“成績檔案評價”,既忽視了形成性評價中的小組評價,也忽視了形成性評價的信息化發展。形成性評價的效度如何,關鍵看形成性評價在多大程度上切實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進步。

(二)形成性評價現狀

在大學英語教學界,知名專家一再呼吁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引進形成性評價,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共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盡管如此,形成性評價仍然未能形成氣候,形成性評價形同虛設的現象比較普遍。在期終評價時,大學英語教師主要依靠心目中對學生的印象,主觀武斷地給學生的平時成績打分,缺乏量化標準,主觀隨意性大[12]。即使有些教師使用了形成性評價,給出的評價也是描述性的、指導性的言語反饋,并非裁判性的、量化的數值[13]。有些平時成績即使給了量化的數值,也是憑主觀印象隨意拼湊,甚至閉著眼睛胡亂給。這樣一來,學生的平時成績個個都是優秀,沒有一點區分度,平時成績也就無法達成促進學習激勵學生的目的。

究其原因,大學英語教學業務負擔比較重,師生比嚴重失衡,大班授課加上大量的課時,致使大學英語教師不堪負重,根本無瑕顧及形成性評價。再加之,在信息化手段缺席的情況下,形成性評價工作量大,且不易操作[8]。另外,外語教育評價過于強調終結性評價,強調考試甄選的功能,存在忽視形成性評價的現象,對學習過程關注不夠[8],學生學得好不好就看期末劃范圍復習那一會兒,就看四六級考試那一紙成績單。事實上,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隨著網絡教學特別是移動信息化教學的興起,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要求下,傳統的、只重視反映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已經難以對網絡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學習要素進行客觀而科學的評價[14]。比如,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態度、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習策略、還有跨文化交際意識等學習要素。

總之,形成性評價的過程更加透明,有利于有效調控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于促進英語學習自主性。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進步和能力,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聯更為緊密,促使了師生之間的合作,既降低了語言學習焦慮感,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形成性評價手段及內容

國內外英語教學界一致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體系采用的評價手段主要包括教師觀察和記錄、教學日志、學生自主學習檔案以及學習小測試等。形成性評價主要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形式實施豐富的形成性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課內外活動的參與度、任務活動的完成情況、學習策略的運用、階段性的測試活動、自主學習過程的記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等。其中,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包括課堂出勤、聽課和回答問題等表現情況。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但該體系致命的缺點在于,傳統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既耗時又費事,工作量非常大。對于大學英語大班教學來說,如果沒有安排專門的大學英語教務助理,僅僅為每個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檔案袋的工作量也是讓人難以想象的,這也是形成性評價無法全面鋪開的重要原因。

那么,形成性評價是不是就無法實施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電子檔案袋的出現使形成性評價的實施相對比較輕松了。教學錄像的在線展示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為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多媒體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憑借其自身的英語語言教學的平臺信息化、教學資源網絡化、教學模式互動化和教學質量素質化等特點為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提供了新的方式[15]。語言實驗室的建設成本高,且無法滿足碎片化學習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增值,移動學習開始出現。微課代替了教學錄像,適應了碎片化的趨勢,方興未艾。微移動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即時動態性學習模式,與形成性評價在理論基礎、學習形式、學生地位等方面高度契合,理論上形成性評估更適用于微移動學習[16]。利用微課實施的翻轉課堂平臺記錄了學生的學習過程[17],藍墨云班課這一翻轉課堂平臺或混合式教學平臺應運而生。

藍墨云班課既是促進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工具,又是作為教學平臺的云教學工具。藍墨云班課在實施教學活動的同時,又在實施形成性評價。藍墨云班課既是一部教學檔案,又是一部學情檔案。藍墨云班課綜合了以上形成性評價的內容,是移動互聯網衍生的新時代形成性評價工具。

四、藍墨云班課與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

國內外專家認為,評價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大型測試為評價手段的學習評價(assessment of learning)。這種評價是高風險的,不同于形成性評價中僅僅作為診斷學習手段的小測試,因為學習評價往往導致應試教育,而應試教育已經成為國內教育教學的不治之癥,學生為了考試往往突擊復習,著迷于考試技巧,而不注重培養自我的語言技能。對于社會人才需求來說,這是高風險的。 二是低風險的形成性評價(assessment for learning)。形成性評價是促進學習的評價,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也能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進而教學相長。三是作為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 as learning)。課堂活動或課堂任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在活動或任務中進行自我評價或學生互評就是作為學習的評價,這些學習任務本身就是一種評價。如前所述,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多數以學習評價為主,而現代教學則要求以促進學習或作為學習的評價為主,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平時的學習和進步。形成性評價的重點是促進學習或作為學習的評價,在確定學生的水平、確定學生學習的目標、確定學生要達到目標需要做的事情三者之間形成一個往復的循環[8]。

藍墨云班課集成了促進學習的評價功能,也集成了作為學習的評價功能,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資源學習、作業/小組任務、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功能,完全與形成性評價的內容相吻合,是一款教學與評價相輔相成的革命性教學工具。作為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革命,藍墨云班課在組織教學的同時也在實施評價,教學與評價相互促進,從而推動教學革命。作為一款移動班課,在手機普及的時代,藍墨云班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完全適合大學生。作為一款完全免費的教學組織工具,藍墨云班課可以隨時隨地促進學生的教學。形成性評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學習檔案袋的建立,而藍墨云班課在組織教學的同時已經在大數據后臺生成了兩份電子檔案,一份是反饋給教師的教學報告,一份是反饋給學生的學習報告。這兩份形成性評價檔案比起傳統的檔案來說,一則,相對真實可靠,不受主觀情緒的影響,也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二則,省時省力,教學就是評價,評價也是教學,評價與教學水乳交融,相互促進、相互衍生。接下來,筆者從自身藍墨云教學實踐出發,從形成性評價的視角入手,一一展現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功能與實踐。

(一)教學報告

1.教學周報

藍墨云班課的教學周報是以周為單位來觀察每周班課數據的變動情況。變動情況是通過線形圖和柱形圖反應出來的,柱形圖主要反映增量資源、活動和成員,線形圖主要反映資源、成員和活動等三大項總數。從下圖中可以看出,2017年10月1日新增資源、新增活動和新增成員達到頂峰,以后每周成員總數趨于飽和,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而資源和活動數量只是呈現少量增長。教學周報是云班課整體情況的反饋,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一段時間來的總體情況,從而為下階段的教學做出適當的調整。

2.資源

云班課資源包括不同格式的資源,比如,圖片、文檔、視頻、網頁鏈接等。這些資源完全適合移動信息化的特點,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照圖片、錄制微課視頻、發布多渠道的學習資源鏈接等,學生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方便快捷。這些資源既可以用作教學的輔助材料,也可以用作學生自主學習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資源中的云教材電子書能夠記錄學生自主學習的軌跡,從而形成一定的經驗值。學生學習多少,就能獲得多少經驗值,學生不學習,就不能獲得經驗值,從而避免虛假獲取經驗值的現象出現。從大數據中可以隨時查看學生資源學習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教師可以隨時督促學生。

(1)資源構成

資源構成可以反映出班課資源數量是否豐富、資源布局是否合理,以便教師充實并調整資源。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資源數量一般,資源布局不太合理,因為班課資源缺少圖文頁面類資源和其他資源。資源構成圖告訴我們,學習資源有待進一步充實。

(2)資源學習

學生是否學習了發布的資源?從下圖可以看出來,全班48名學生中,93.75%的學生完成了80%以上資源的學習,只有2名學生完成不到60%資源的學習,還有1名學生完成了60%至80%資源的學習。如果從后臺數據中導出具體名單,即可針對這3位學生查明原因,督促其完成資源的學習。

(3)視頻資源

要想獲得視頻資源全部經驗值,必須觀看80%以上時長的視頻。視頻資源還可以設置“不允許拖動”,以避免學生虛刷經驗值,以便督促學生一絲不茍地完成視頻資源的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錄屏軟件把授課過程錄屏上傳,以便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視頻資源學習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48名學生中,只有50%的學生觀看了80%以上時長的視頻,還有20名學生觀看視頻資源時長不到總時長的60%。這一則說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二則說明了視頻資源的內容有待豐富,視頻資源的吸引力有待增強。

(4)查閱時間

從資源查閱時間分布圖可以看出學生資源學習時間分布情況,從而發現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資源查閱時間分布圖主要歸納出學生一天時間之內的資源學習情況。從下圖可以發現,上課時間段(上午10點到11點40)是學生查看學習資源的高峰期,而其他時間段的資源學習則進入低谷。這一情況說明,學生的自控力比較差,沒有教師的監督是不怎么學習的。試想一下,如果是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的話,還有多少學生在認真學習呢?

3.活動

藍墨云班課的課堂活動極其豐富,包括投票問卷、頭腦風暴、測試、作業/任務、討論答疑、簽到和課堂表現等。其中,投票問卷、測試、作業/任務、討論答疑、簽到和課堂表現既是課堂組織的活動,也是形成性評價的主要內容。通過投票問卷,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意愿;通過小測試,可以了解學生某一知識點掌握情況;通過作業/任務活動,可以鍛煉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互相評價能力;通過答疑討論活動,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并加以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簽到,可以檢查學生是否逃課;通過課堂表現,可以檢查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掌握情況。藍墨云班課新增的頭腦風暴活動,本質上也是形成性評價的內容。通過頭腦風暴,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匯聚不同的思想,本身也是對學生個性差異與學習能力的檢驗與評價。

(1)活動構成

一學期來,藍墨云班課組織了46個教學活動,其中,投票問卷1個,頭腦風暴1個,討論答疑5個,測試1個,作業/小組任務7個,簽到2個,課堂表現29個占比63.04%。班課活動全覆蓋,突出了課堂表現,真實地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過,投票問卷、頭腦風暴和討論答疑等活動數量相對較少,有待增加。投票問卷的活動可以定期進行,這樣可以掌握學生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情況。頭腦風暴也可以針對單元課文話題進行,比如,有關sports的話題。

(2)活動參與度

活動參與度柱形圖反映了學生參與班課各項活動人數與班課總人數的比例,活動參與度柱形圖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觀察以下柱形圖可以發現,投票問卷、測試和簽到的比例為100%,是比較輕松完成的活動,但是其他活動的參與度不夠,說明了一些問題。頭腦風暴的參與度為98%,說明有個別學生不愿意打開腦洞,不愿意動腦動手。討論答疑的參與度為45%,不到一半,說明大半部分學生有可能害怕提出疑問,也有可能不學習根本就沒有疑問。而作業/小組任務活動參與度只有32%,說明大多數學生要么不把作業當一回事,忘記作業了,要么根本無視班課作業。

(3)投票問卷

投票問卷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彼此的想法。對于一些需要征求學生意見的教學事項,可以通過投票問卷進行,少數服從多數,少數學生也心服口服。下圖中,投票問卷1次,參與度48人次,投票率100%,收獲投票480票,問卷有效。

(4)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是要激活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的思維,激動靈感的火花,激出一些有創造性的點子。下圖中,開展了一次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參與47人,發表觀點47個,還有1人未參與,但是47個觀點獲贊101人次,每個觀點平均獲贊2.15人次,足見活動收到了效果。

(5)討論答疑

討論答疑可以營造學習氣氛,討論答疑是否熱烈,可以看出班級的學習氣氛是否濃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討論答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一學期來,開展了討論答疑5次,48人,參與人數33人次,消息總數77個,參與度不夠理想。另外,獲贊1人次,說明幫助同學解答了學習問題的,只有1人,足見學習氣氛不夠濃厚。從下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出,開學時,學生對于班課比較感興趣,討論的氣氛比較濃烈,后來就降到10%以下,快到期末考試時,問題來了,曲線又開始上揚。曲線的變化說明了應試教育的積習難改之深。

(6)測試

從下圖歷次測試得分情況中,可以看出每一次測試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本次測試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只有45.6,從后臺數據中可以導出成績名單,可以查看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學生。這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測試的不同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學生的平均分。

(7)作業/任務

一學期來,開展作業/小組任務12次,參與181人次,提交結果402個。其中,5次作業/任務的平均分在60分至80分之間,而有7次作業/任務的平均分在60分以下。至于平均分80分以上的活動,沒有一次。由此可見,作業/任務的難易度有待進一步調整。

(8)簽到

對于70多人的大班,能在20秒內全部簽到完畢,這是藍墨云班課的一大特色。藍墨云班課的簽到方式包括三種方式:一鍵簽到、手勢簽到和手工登記。方便快捷,非常有效,學生逃課率明顯下降。如下圖所示,簽到率幾乎是100%。簽到是藍墨云班課形成性評價的一大利器。

(9)課堂表現

課堂表現可以說是形成性評價中的教師觀察記錄的直接體現。課堂表現以問答的形式出現,針對學生的回答表現而給予一定的量化經驗值。課堂表現的經驗值有增有減,可以給表現優秀的學生增加最高10個經驗值,可以給表現差勁的學生減少最高10個經驗值。學生已經養成了增加經驗值的習慣,而這種慣性對于學習來說是沒有多大裨益的。故在課堂表現中,適當地減去經驗值也是一種激勵手段。一學期來,共發起78次課堂表現活動,選中122人次,下圖是一天中的課堂表現曲線圖。

(二)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是針對每一個學生的量體裁衣,主要反映學生資源學習、活動參與、簽到和課堂表現等方面的經驗及其效果,以量化的經驗值來生成學習報告。

1.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經驗值的總體分布情況、經驗值獲得方式等,其中專門生成了經驗值較低學生的學情報告。

(1)經驗值分布

如下圖所示,本班48人,超過最高經驗值80%的優秀學生達到了31人,占比64.58%。超過最高經驗值60%-80%的及格學生17人,占比35.42%,而超過最高經驗值60%以下的入門學生為零。經驗值分布情況總體良好,但是如果最高經驗值也沒有有效地完成班課所有學習任務的80%的話,這一分布圖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

(2)經驗值獲得方式

經驗值是通過不同方式獲得的。下圖表明,查閱資源的經驗值偏高,課堂表現和參與活動的經驗值偏低,而被點贊的經驗值更是少得可憐。教師應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而學生應該積極參與活動。

(3)經驗值較低的學生學情報告

經驗值較低的學生學情報告,可以督促學生找到與其他人的差距,從而明確學習目標,勇于追趕上游。從以下雷達圖可以看出,這位學生6作業/小組任務、測試活動的成績都低于學生平均經驗值,與優秀學生的差距更大。

2.經驗值

經驗值是藍墨云班課的一大創舉。有學習經驗,才能收獲學習價值,有多少經驗,就能收獲多少經驗值。經驗值也是形成性評價量化的外在表現,克服了檔案袋評價中主觀因素等不可抗力的干擾。把經驗值與平時成績掛鉤,就能杜絕平時成績的主觀化和人情化,也能讓那些對于平時成績持懷疑態度的學生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經驗值以游戲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1)經驗值報表

學生每周都可以查看個人經驗值報表,檢查每周的經驗值是否在增長,也能了解教師每周發布的經驗值。如果教師發布了經驗值,而學生個人并沒有增長經驗值,那學生就要尋找自我原因,努力學習,把發布的經驗值補上來。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新學期第一周發布的經驗值和學生增長的經驗值是最多的,而第二周是發布和增長為零,那是因為這周正好是國慶放假。

(2)經驗值對比

每名學生都可以在經驗值對比雷達圖中查看到自我經驗值與優秀學生和學生平均經驗值之間的差距,哪一項落后,就追趕哪一項。從下圖中可

以看出,該學生除了測試落后外,其他活動都表現優秀。

3.資源

(1)資源學習

從資源學習圖中可以發現,該班課一共發布了28個經驗值,而該學生只獲得了26個經驗值,占比92.86%,丟失了2個經驗值,這勢必會促使該學生尋找原因。

(2)經驗值分布

資源經驗值分布圖可以幫助學生查看經驗值獲得的途徑或方式,從而找到學習的差距。下圖表明,網頁鏈接類和文檔類資源學習得比較多,而視頻類學習相對較少。

(3)視頻資源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該學生經驗值丟失的原因應該是視頻資源沒有觀看完,只看了84.14%。那么該學生應該把視頻資源從頭看到尾,真正領會視頻的內容。

4.活動

(1)活動經驗值

以下餅狀圖說明了學生個人參與各項活動的經驗值以及經驗值所占比例。從中可以看出,該學生并未參與討論答疑活動,致使討論答疑經驗值為0。

(2) 活動參與度

以下活動參與度柱形圖表明,該學生討論答疑與作業/小組任務兩項活動參與度非常低。

(3) 討論答疑

從以下討論答疑活動分布圖來看,該學生在參與的1次討論答疑活動中雖然發言6次,但發言質量不高,獲贊0次。

(4)測試

從以下測試分布圖中可以看出,該學生得分為50分,略微高于平均分45.6,成績并不理想。這次測試活動為英語語法測試,從該學生的表現來看,需要在語法學習上狠下功夫。

(5) 作業/任務

從以下作業/任務直線圖可以看出,該學生在作業/小組任務活動中的表現一般。12次小組任務活動中,只參與6次,任務所得分有一次與平均分持平,有兩次為0,兩次超過平均分,一次低于平

均分。作業/任務曲線圖可以幫助學生查找作業/任務活動中的問題。

(6)簽到

教師開展8次簽到,該生都能到場,考勤表現不錯,既無早退現象,也無遲到現象,出勤率100%??记陲炐螆D可以幫助學生查看出勤情況,從而增強上課的意識,逐步減少逃課的現象。

(7)課堂表現

在10個經驗值的課堂表現中,該生表現較好,獲得了8經驗值。這說明該生智商尚可,只需要在刻苦上下功夫。

五、結語

綜上所述,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可以幫助師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利器,基于藍墨云班課大數據也可以進行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藍墨云班課一直在進步,隨著智能機器人小藍和小墨的上線,形成性評價更加有趣。小藍可以幫助每個學生基于藍墨云學習報告數據收集自我在班課中學習的情況,如果學生表現良好,小藍會給該生點贊,如果學生表現不如人意,小藍也會鼓勵該生勇于糾正。小墨可以幫助教師基于藍墨云教學報告和學情分析數據收集班課中學生學習的情況,給教師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當沒有情報的時候,小藍小墨也會冒泡,彈出不少名言名句,激勵師生共同進步。

猜你喜歡
經驗值藍墨云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結合游戲活動打造園本建構課程體系
大學求學的遺憾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過程性評價對終結性評價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
云教學,讓“教”更智慧
企業專業經驗值結構化
信息化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淺析比重瓶法實測土粒比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