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應堅持“三性”

2019-06-11 20:13韓靜靜
參花(下) 2019年4期
關鍵詞:三性民族性科學性

摘要: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h級文化館如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筆者認為,應在原來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要求,堅持民族性、科學性、創造性,以“三性”為統領,循序漸進推行。

關鍵詞:文化館 鄉村振興 民族性 科學性 創造性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作為基層文化建設“排頭兵”的縣級文化館,如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筆者認為,應在原來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要求開展工作。堅持民族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立足之本,堅持科學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前提,堅持創造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最大動力,取長補短,以“三性”為統領,循序漸進推行。

一、堅持民族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立足之本

以農耕文化為本源的中華文化決定了鄉村文化振興必須堅持民族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為中華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色彩繽紛的精神財富,為中華文化奠定了意識基礎。堅持鄉村文化的民族性也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必然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提升到增強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層面。

探索“文化館+”模式。充分發掘本土文化的原生力,構建鄉村文化內質的民族特色

(一)文化館+民間文藝團體。僅2017年,由余姚市文化館登記在冊的民間文藝團隊就有600余支,總人數萬余人。其中,屬于鄉鎮的民間文藝團隊有300余支,總人數6000余人。從整體上看,余姚市的民間文藝團隊發展較為繁榮,是群眾文化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并且,這些民間藝術團隊以其分布廣、人數多、藝術表現形式“土味”濃郁,即更符合鄉村居民的胃口以及更具有本土特色而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占有絕對的優勢。

(二)文化館+農村文化禮堂。充分利用村落自然稟賦和歷史資源,挖掘和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突出對文化禮堂主題的提煉,讓“一個禮堂對應一個主題”,實現文化禮堂的特色化和差異化,使文化禮堂的文化特色更加深厚,風格更加鮮明,讓農村文化禮堂成為農民真正的精神家園。余姚市低塘街道歷山村文化禮堂,以“舜耕福地,孝德歷山”人文元素為主題,新建、改建“紅色歷山”家園館、虞舜紀念館、農耕文化展示館等,打造農耕記憶主題。余姚市小曹娥朗海村文化禮堂,以慈孝教育為主題,打造慈孝文化主題等。

(三)文化館+品牌文化。利用文化館的優勢,挖掘當地特色品牌項目,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品”建設。余姚市金冠村通過挖掘人文歷史、建筑特色,發揮古村資源優勢,打造古村落活化品牌,留住鄉愁,讓古村落重新煥發魅力;余姚市泗門鎮,充分利用“名邦之源”“閣老故里”的美譽以及以“楊、諸、周、謝”四姓為代表的泗門家風家訓歷史文化遺存和濃厚的鄉風家訓傳統,將鄉風道德建設融入鄉鎮品牌當中。另外,圍繞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打造村、鎮品牌。泗門鎮小路下村的木偶摔跤,原先僅局限于廟會的表演節目經過改編搬上舞臺,現在不僅是小路下村一個重要的品牌文化,更成為泗門吸引全社會關注的一大亮點。

二、堅持科學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前提

鄉村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決定了必須堅持科學性。目前,鄉村文化發展存在城鄉文化發展的不平衡、鄉村文化建設邊緣化、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缺失等問題。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當然有資金投入不足、文化資源配置失衡、鄉村文化管理和運營機制不完善、文化建設組織機構不健全等原因。只有統籌規劃,科學有效引導,提升當代農民的科學知識,灌輸農民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以總分館建設為契機,嚴把鄉村文化發展方向盤,讓當地文化科學有序地發展。

(一)協助鄉鎮科學規劃并分階段實施鄉村文化振興之路。鄉村文化振興是個漫長的探索道路,需要科學合理規劃。農村基層相對來說缺少人才,視野較小,制訂規劃難免有考慮不周全等問題,文化館總分館建設,能通過總館引導分館、總館協助分館的方式,彌補這兩方面的不足,予以切實指導,讓鄉村文化振興道路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截至目前,余姚市17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已率先建成文化館分館并成功掛牌。由余姚市文旅局牽頭、市文化館打造、各文化站長充分討論并修改的《余姚市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總分館建設的總體目標,即“按照一個總館+多個分館+若干個服務點”的模式,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設施成網、資源共享、人員互通、服務聯動”的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作為總館的市文化館下派了17位業務骨干,分別擔任了這17個分館的副館長,實行分片責任制,統一調配資源,聯絡、指導各文化分館開展業務工作。

(二)協助鄉鎮打造有重點、有特色的民間文藝之鄉。余姚市根據17位業務副館長的業務技能專長和分館需求,在17個鄉鎮(街道)分館之間實行選派制度,協調總分館體系之間的資源配送和交流互動。又綜合考慮各分館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特色產業、文化基礎和民間藝人特長等因素,協助培育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大力傳播優秀民間文化。如余姚低塘街道戲曲文化繁榮,群眾戲曲需求旺盛,余姚文化館下派戲曲干部作為該分館副館長,主抓戲曲文藝。又如余姚河姆渡以舞蹈見長,鄉鎮具有多支高質量的業余舞蹈團隊,文化館總館的舞蹈干部受聘成為分館副館后,正好實現人才對口輸送。

三、堅持創造性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最大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具體到鄉村文化振興,由于當今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鄉村文化的生長土壤早已不復往昔,一味還原“舊日盛景”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在此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文化內容本身就應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滿足當今農村百姓的審美期待。另外,科技水平、市場觀念的演變,同樣要求鄉村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符合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接受習慣。唯有如此,鄉村文化才有望真正振興,獲得新生。

整合文化資源,創新鄉村文化建設立體網絡,讓當地文化“活起來”。

(一)搭建文化活動平臺,營造鄉村文化的生成發展空間。利用文化館展覽、演出等群眾文化活動,力推鄉村文化項目。近年來,余姚市文化館助推余姚土布參加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不僅讓傳統技藝在國際舞臺上亮相,還通過展覽,為傳統非遺項目招募了發展資金。市文化館利用每年文化走親項目,將鄉村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文藝節目送上市級表演舞臺,成功將鄉村文化“送出去”。此外,文化館每年承辦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文化展出都可以成為鄉村文化的展示平臺,為鄉村文化提供更加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另外,利用“一人一藝”配套云平臺等數字媒體,讓優秀、先進的文化走進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讓鄉村文化的精髓隨著通達的網絡傳播到世界各地。

(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鄉村文化振興的精英力量。鄉村文化振興最根本的實現路徑就是人的振興。培養鄉村振興的精英力量,發現和樹立文化人才典型,將對鄉村文化振興發揮強大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一是對觀念進行創新。文化館培養鄉村人才隊伍應明確方向,劃好范圍,在所屬領域培養專業人才。二是對機制進行創新。要建立健全人才隊伍的培訓、運行、激勵、保障機制,確保人才隊伍建設系統的完整性。三是對方式方法進行創新。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多元化的快速發展,文化館的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應該加強對數字媒體進行充分利用,建立相應的網絡互動平臺,對數字化信息進行傳播,豐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三)提升鄉村文藝作品,挖掘鄉村文化的源頭活水。一方面,加強鄉村題材的文藝創作。余姚市文化館每年不定期召集一批鄉土題材作者,結合當下時代主題和社會熱點,開展文藝演唱作品集的創作匯編。創作出來的作品集作為藍本發往各鄉鎮(街道)供群眾演出之用,部分作品也經過文化館專業干部后期加工,在文藝活動中與基層群眾見面。另一方面,文化館對鄉村現有的文藝項目進行打磨提升,使其成為文化名片。如木偶摔跤原是群眾在廟會中自娛自樂的表演活動,通過對木偶摔跤原有的動作、音樂進行舞臺加工,使其更適應舞臺表演需求,這些都需要文化館干部用專業優勢加以改造。

(作者簡介:韓靜靜,女,本科,浙江省余姚市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理論)(責任編輯 肖英奎)

猜你喜歡
三性民族性科學性
師生對話容易被忽視的“三性”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
注重職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
關于青少年科幻畫創作輔導的幾點思考
勞務派遣“三性”問題研究
如何為我們的教學語言插上飛翔的翅膀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藥
碳族元素“三性”薈萃
處理圓錐曲線問題要注意“三性”
狗年說“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