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帖

2019-06-11 00:19華之
安徽文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寒食黃州蘇軾

華之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都帶顏色和溫度。

春節是中國紅,這個始于寒冷的節日,就像冰雪枝頭的紅梅,墨色渲染的春聯,向暖而生,向美而行,帶給人們蓬蓬勃勃的希望和紅紅火火的向往。

中秋是月光橙,即使走到世界的盡頭,天涯依然共此一輪明月,舉頭相思,低頭沉吟,且飲盡這一壺月色,好溫暖浮世蒼涼。

清明是薄荷綠,這一天,心緒清涼,思念也格外悠長。走在路上,想起那些遠去的親人,抬頭看看,淺淺春草正向天邊無盡蔓延。

而寒食,應該是清霜白吧,這個不見塵世煙火的日子,本來就冷冰冰的,又正巧在陰晴不定的四月,萬物曖昧不明,禽聲幽冥深長,只平添了更多蕪雜和惆悵。

寒食節,本來是紀念晉國重臣介子推的。當年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供重耳充饑。重耳復國后,子推和他的母親歸隱綿山。重耳為求介子推出山,下令點火焚燒綿山,介子推竟然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重耳悲痛不已,遂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喝冷水,吃寒食,兼懷一個人。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節日堪比寒食這般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心意清絕。

公元1082年的春天,似乎格外傷感。

雨勢如簾已持續兩月余,江水暴漲,大地成河,青灰色的天空上游走著濃重晦暗的陰云。掙扎著開在枝頭的海棠,在凄風苦雨里零落一地,白生生的令人揪心。

黃州城郊,一所破舊的茅屋里,一個面容萎頓的中年人正蜷臥在床上,薄衾,寒屋,冷雨,這濕淋淋的天氣,就像他深不見底的人生,看不見絲毫亮色。

這個人是蘇軾,當時已名震文壇的大文豪,在經歷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之后,被貶黃州,落魄至此。

花落泥淖玉入塵,人世間多少事情看似無奈,背后其實都隱藏著命運的必然。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軾,事事從心而為的蘇軾,既不跟從司馬光的保守派,又對王安石的變法派頗多微詞,寫了不少譏諷新政的詩。他特立獨行的姿態,雖然“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卻注定成為朝中派系黨爭的炮灰。

給他帶來大麻煩的,正是那些譏諷新政的詩。朝中有人拿他的詩大做文章,說他反對新法,訕謗朝廷,指斥皇帝。宋神宗大怒,就命人把他投入御史臺的監獄。御史臺遍植松柏,郁郁蒼蒼,每天還有成千上萬只烏鴉在天空盤旋,遮天蔽日,所以這里又稱烏臺。

就是在這座監獄里,蘇軾看到了大宋政壇深淺,也一腳踩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后來,在朝中大臣的求情下,宋神宗免去蘇軾的死罪,把他貶到苦寒的不毛之地——黃州。

耐人尋味的是,那些平時與蘇軾詩文唱和,引為知己的保守派大臣們,在蘇軾入獄其間,一個給他求情的都沒有,反而是那些被保守派稱之為“奸邪”“小人”“新進”的那些變法派大臣,包括已經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紛紛上書為蘇軾求情。

人生況味百般雜陳,身心備受煎熬的蘇軾就這樣凄凄惶惶離開京城,去向黃州的方向,只留給大宋,一個清癯而孤傲的背影。

他白天自耕東坡,夜晚捧讀雪堂,和販夫走卒說笑,和漁家百姓聊天,一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樣子。卻不知他的詩詞,在暗處泣著血。

看見楊花飄零,他凄然寫下: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惋惜春色易逝,他嘆息: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獨坐黃昏,他默念:黃昏猶是雨纖纖。曉開簾。欲平檐。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拈衰髯。

深夜難眠,他顧影自憐: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每個人心底都有無法言說的傷,在后世人的評說里,都道蘇軾是曠達的,灑脫的,焉知那一顆心不是在傷心的毒藥里百煉成鋼,千淬如玉,九死一生才浴火涅槃的?一只烏鴉銜著紙錢,從窗外撲撲飛過,蘇軾這才想起今天是寒食節。屈指算算,他來黃州已經三年了。人在失意的時候,時間總是變得格外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像充滿儀式感,隆重而徐緩。時間對于蘇軾已失去意義,他已經消沉到,靠一只烏鴉來提醒季節的境地。

窗外連綿不絕的雨,屋內陰冷潮濕的空氣,一直壓抑在內心無法排解的怨恨和驚懼,終于在此刻,發酵成他內心洶涌而來的悲傷。每個字每一句都在他心頭不安地跳宕著,擠擁著,喧騰著,他起身找來筆和紙,飽蘸筆墨,心緒起伏,揮毫寫下了兩首五言詩,名曰《寒食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兩首詩,字字冷冰,句句凝霜,時隔千年,仍有凜凜寒氣。

《寒食帖》在書法上的地位極高,名列天下行書第三。

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是顏真卿的《祭侄稿》。

我不懂書法,在電腦上看這些書法珍品的高清圖片時,也不知道那些字好在哪里,但覺《蘭亭序》溫婉雅致,字字珍重,如翩翩君子般風度宜人,仿佛看得見永和九年的春日陽光,正細細灑落在字里行間,有竹林清風颯颯掠過,聽得見隱約的曲水流觴和絲竹管弦,一派歲月靜好,時光安然。

《祭侄稿》則寫得恣意狂放,墨跡圈劃之處歷歷在目,像一個孩子匆忙中交出的作業,任情任性。

待到看了《寒食帖》,莫名覺得那些字就是元豐五年的屋檐上滴落的雨滴,個個呈下墜之勢,難以阻擋。有些字還帶著長長的雨線,淋淋漓漓,欲斷還休。字的顏色大小也不均勻,有的小如指蓋,有的大如手掌,有的輕描淡寫,有的濃墨重筆,像是作者胸中澎湃起伏的呼吸,呵筆成墨,料峭難平。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那知是寒食”的“寒”字,筆劃粗重,字身斜傾,像一個人裹緊棉衣站在難以遮風擋雨的檐下,風掀起他的袍角,雨勢如潑,那人瑟縮著,寒意一下子灌了進來。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流傳千古的書法極品,竟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龍飛鳳舞,花光滿眼,而完全是不加雕飾的真性情的流露?;腥幻靼?,書法作品的生命力也許就在于此吧,不炫技,不浮夸,褪盡繁華,返璞歸真,只讓一張薄紙一支瘦筆,記錄下簡凈的光陰和光陰中的故事,千年后我們走近,那些淚和笑都還在里面。

細細讀來,這幾帖書法極品也是觸景生情靈感畢現的文學珍品,沒有文人雅士相聚蘭亭曲水流觴的風雅,就沒有絕代風華的《蘭亭序》,沒有烏臺詩案和黃州綿綿不絕的雨,就沒有千年寒意的《寒食帖》。如此看來,好的書法作品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文成就了字,亦是字生色了文,世界上最好的書法技法,就是以文為字,讓文字自帶靈魂和芳香吧,許多年后,即使筆墨在光陰里黯淡下去,那些文字的光華卻一直在。

《寒食帖》其實是一個出口,蘇軾在這里完成了他人生負能量的有效釋放,從此開啟生命完全不同的新模式。

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游黃州城外赤壁磯,慨然寫下震驚北宋文壇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按蠼瓥|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痹浿蒙碛跁r代風口浪尖之上的蘇軾,在命運的反復淘洗中終于不再尖銳,他開始變得寬厚,平和,他開始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人生,并在自我開解中達到哲學意義上的超脫。

遙想當年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勃發豪氣滿懷,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杉词惯@樣的千古風流人物最終也是被大浪淘盡,自己的一己榮辱窮達又何足悲嘆呢。人生如夢,且灑一杯酒祭奠著江上的明月吧。

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健,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一掃北宋詞壇盛行的纏綿悱惻之風,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宋詞從蘇軾這里,開始有了真正的文學氣象,開辟出一片境界宏闊的新天地。蘇軾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滿庭芳·蝸角虛名》《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詩詞。黃州,以人生低處的姿態,成就了蘇軾縱橫詞壇的新高度。而這個高度,竟然是雄視古今,再也無人企及的。

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蘇軾和幾位朋友泛一葉小舟,在赤壁之下飲酒賞月。酒過三巡,一個叫作楊世昌的道士吹起了長簫。簫聲如泣如訴,蘇軾不禁黯然神傷,他問楊世昌為何吹得如此悲涼。楊世昌說是想起了在赤壁發生的往事,讓人感嘆人生的短暫。

蘇軾對朋友說,“天地萬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無法獲取。惟有江上的清風和山中的明月,耳朵聽到它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它就成為色彩,只要我們愉快地享受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又何必擔憂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永恒呢?”蘇軾說的這些話,距他寫的《寒食帖》,只相隔四個月的時間。如果不是史料準確無誤的記載,幾乎難以讓人相信這是同一個人所言。

也許,人生的風雨和眼淚,都被蘇軾收納進《寒食帖》這個薄薄的小帖子里了,從此以后,任世事如海,他卻心生明月,千江澄澈。

責任編輯 喬 霞

猜你喜歡
寒食黃州蘇軾
多情最是黃州月
春潮帶雨 寒食月明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從善如流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蘇軾“吞并六菜”
讀蘇軾《寒食帖》,最是惆悵多情時
蘇軾吟詩赴宴
《宋會要輯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