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里畫面與語言統一的探索

2019-06-17 01:22董州旭
卷宗 2019年15期
關鍵詞:統一性畫面電視新聞

董州旭

摘 要:電視是一門藝術,有人做過一個調查;人們對電視節目的感受80%來自視覺。一條成功的電視新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是聲音和畫面(包括字幕)完美統一的結晶。電視藝術的復雜性,對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作品能否吸引觀眾的眼球,滿足受眾的需求,與電視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能否滿足受眾的視覺審美心理密不可分。大千世界,多姿多彩,人們的欣賞水平、審美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和提高。電視新聞記者要滿足觀眾的視覺感受,就得運用好電視新聞畫面與語言。

關鍵詞: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統一性

在多年的實踐工作中,我們發現從事電視新聞工作的人,很容易把電視新聞的理解淺顯化,即“電視+新聞”,“電視”只是新聞的載體,如果把載體和內容有機地融合,相信我們的工作會比現在更出色,更有成效。那么,怎樣オ能“融合”,在長期的實踐中,筆者摸索到想要做好“電視”新聞,滿足觀眾的視覺感受,使畫面與解說語言完美結合,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 電視新聞記者要注重電視新聞畫面的現場感

真實是畫面的魅力所在,電視聲像的真實性是其它傳媒所不可比擬的。電視工作者要善于運用電視畫面直觀、明了這個最具優勢的特征,突出“現場”,動態直觀地展示和再現新聞事件的進展過程。采訪中記者應該通過自己的“眼睛”一一攝像鏡頭,把一個具體的、形象的、生動感人的典型形象,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因為來自現場的新聞畫面最真實,最有生命力,也最能吸引觀眾?!吧裰畚逄枴憋w船發射直播連續幾小時,觀眾仍不知疲倦,就是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真實的現場實景。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只有那些具有真情實感的,最能反映新聞事實的本質和特征的新聞畫面才是最美的。但是目前,少數記者在電視新聞拍攝過程中仍存在畫面失實的現象,新聞現場被收拾打扮得盡善盡美的畫面屢見不鮮,就連新聞人物的語言也經過記者設計。如:在采訪被采訪對象時,常有記者將事先寫好的句子拿到被采訪者面前,讓他們讀,脫離了自然,這樣的新聞在觀眾中真是大打折扣,毫無美感可言。

2 詳實了解采訪對象

電視新聞記者要對采訪對象詳實了解,融入真摯情感,避免畫面與解說詞“兩張皮”現象。畫面與解說詞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之間是互為作用,相互補充和印證的。如果在解說詞中講到烏云突變,大風驟起時,這邊電視畫面就不可能出現晴空萬里、風和日麗的場景;而如果畫面中是人潮涌動的鐵路春運的場面,可解說詞卻用了歡歡喜喜過大年的詞句,這就是人很費解了。如果我們把電視畫面比作紅花,那么解說詞就是綠葉了,多么好的畫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樣,沒有綠葉的陪樹也會失色不少?,F在,有些電視記者采訪時,拎起攝像機就走,扛上攝像機就拍,只注意畫面質量,不去深人采訪,文字記者在寫稿時不去考慮畫面,不根據腦海中的畫面處理新聞稿的文字。如筆者編輯過這樣一條新聞稿件《黃小朋傾愛撫慰殘夫10年》,內容寫的是一位30歲的女子黃小朋結婚剛三個月丈夫就出車禍下肢癱瘓了,但她沒有離夫而去,依然留在這個家里照顧殘疾丈夫和年邁的公公婆婆。這篇稿子解說詞很感人,可是在后期編輯制作的時候卻發現畫面與解說詞不相符,畫面平平,沒有將感人的細節表現出來,一條很好的社會新聞就按一般新聞處理了。筆者還曾編輯過這樣一條會議新聞,《我市對數個城中村進行改造》這篇稿子,文字記者為了創新會議新聞的寫法,寫的時候沒有按會議寫,可是攝像記者拍的畫面全是會議內容,編輯制作時發現畫面與解說詞不符,這樣一條好新聞的效果就表現不出來了。如2003年禹州電視臺一條獲許昌市優秀電視節目評比二等獎新聞《身殘志堅馳騁賽場無臂青年雙料冠軍》,這條新聞畫面與語言運用恰當,完美結合,事前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都對殘疾青年夏陸軍進行了深入了解,采訪時融入了真摯情感,把夏陸軍如何通過苦練獲得成功的刻畫得很感人,節目播出后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反映良好。

3 電視新聞記者要把聲音和畫面相互融合達到聲畫合一

一條好的電視新聞應該是主題鮮明,聲畫融治、自然流暢。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這樣很容易造成電視新聞的聲音和畫面“兩張皮”的現象。畫面與解說詞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現象,必然影響節目的整體表現效果,即使再優美的畫面也彌補不了“文不對畫”的缺憾。筆者認為,在采制新聞節目中,要抓住時間上的“現在時”,并同步攝錄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畫面以及同期聲;同時抓住空間中的“動態”,包括動作、動向與動勢,以及運動著的聲音,給人強烈的現場感。如,2005年河南省新聞獎年度獲獎作品《南水北調中線一期穿黃工程今日開工》,這條電視短消息,記者以現場報道的形式,為觀眾報道了這一重大新聞事件,來自現場的畫面、同期聲、不用過多的解說,就把觀眾帶進了施工現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禹州電視臺2005年采寫的系列報道《今日禹州一禹州市“十五”成就巡禮》,這樣的新聞如處理不好是非?!按舭濉钡?,觀眾也不喜歡看,但是新聞記者把解說語言、畫面語言、字幕語言、同期聲運用得恰到好處,使節目取得了良好的視聽效果,并榮獲該年度許昌市優秀廣播電視節目一等獎。因此,我們采寫新聞時一定要考慮把觀眾放到首位,用心采制好每一條新聞稿件。比如,會議新聞的畫面通常是臺上人在講話,臺下的人或聽或記錄或鼓掌,畫面“呆板”,可視性差。遇到這樣的新聞時筆者認為,電視攝像記者采制會議新聞要盡量插進一些與會議內容相一致的現場工作畫面,襯托會議,增強新聞的信息量,從而提高會議新聞的收視率。會議最忌諱的是寫解說詞的人不去研究畫面、埋頭寫出一篇文章,然后一個勁兒的將大段的文字往里面“填”,攝像記者不注意畫面的信息量、長度、節湊,最后聲畫分離,解說詞充斥畫面,毫不透風,不給觀眾留一點思考回味的余地。因此,一條優秀的新聞,它應當是讀起來瑯瑯上口,品起來有滋有味。

4 結束語

總之,電視新聞畫面與語言完美結合對于電視新聞來說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注意選擇與節目風格相配的人配畫外音;仔細處理情緒的起伏與節奏的張弛,與內容相統一、與影像相協調;準確控制與畫面及其他傳播要素的對位。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更應該重視研究觀眾的視覺感受,必須深入學習、不斷鉆研、不斷提高,從實際出發,在選擇題材、深入采訪、編輯技巧等方面努力,充分運用好畫面與解說,讓真實、客觀的畫面與解說更好的為節目內容服務,增強電視新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段平虎.試論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特色[J].中國報業,2017(05).

[2]蔡東旭.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的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

猜你喜歡
統一性畫面電視新聞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電視畫面的剪接藝術分析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基層電視臺如何做好專題報道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電視新聞后期制作技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