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學分制下高校輔導員隊伍發展方向的探討

2019-06-17 05:10雷茂林李偉張華嶺朱紫瑞劉飛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19期
關鍵詞:完全學分制學生管理工作制度改革

雷茂林 李偉 張華嶺 朱紫瑞 劉飛

摘要:中國高校教育與教學的改革一直在不斷探索與深化,從學年制到學年學分制,進而到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學分制在各高校的推廣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也面臨諸多與之前相配套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轉變問題。在實行完全學分制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中,應結合各學校實際特點,積極探索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以及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發展的新方向。

關鍵詞:學生管理工作;高校教育;完全學分制;制度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016-03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起步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較晚,但在發展速度上十分迅猛,這得益于我國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定位準確,《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我國高校具有承擔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輔導員隊伍在改革開放以后快速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特色,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由于教育理念改革所面臨的問題。我國相對于發達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時間較短,因此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及其隊伍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來反思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所存在的不足并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進而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水平。

當下高等教育所實行的學分制是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一種制度,其是以所選學分和績點作為計量單位,以選課制為其核心,以學生所修取得最低學分作為獲得最終學位和畢業的衡量標準。我國最早引入學分制是在“五四”運動前后,新中國成立后從最開始沿襲前蘇聯的學年制,到引入學分制所改革的學年學分制,再到后來所實行的完全學分制,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也在一直不斷地摸索中改革。

從發達國家高校改革的發展路徑研究,不難看出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變化一直都是圍繞“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開展,而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中完全學分制的出現也正是對“學生服務”的充分闡釋。完全學分制的實施破除了高校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管理格局,突出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以學生個人意愿為基礎,最大化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全方位和某領域優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種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實施起來,也勢必會對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改變。本文擬對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變化及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發展作出一些探討。

一、完全學分制下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

1.學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新轉變。完全學分制的實行是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自主選課、多樣的課程資源和彈性學制等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讓整個大學生活從過程管理變為目標管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面對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也是有理念上的轉變,即從開始的“管理者”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從開始的“一包到底”轉變為“開放式”的管理理念;從開始的“命令管理”轉變為“服務指導”的工作思想。

2.學生班級和日常管理的新形式。目前現行的學生事務管理體制是與學年學分制相適應的“行政班級”制,但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對學習計劃進行靈活調整,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課程和老師等來自安排自己的發展計劃。由于這種不同老師、不同上課時間、不同學習年限的自由選課方式,會出現“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的現象,在某種意義大家對班級和年級的觀念將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所選課程為基礎的“課程班”,是以宿舍為主的社區化管理機制和公寓組織體系,與此同時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組織觀念逐漸淡薄,集體榮譽感逐漸淡化,導致群體約束力淡化。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態。由于“行政班級”的改變,完全學分制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專業和年級的界限,使得現行的這種學校黨(團)委、學院黨(團)委、年級學生黨支部(團總支)、班級團總支的黨團管理體系需要作出調整。這對黨團活動建設增加了難度,以此帶來的可能是學生對黨的信仰以及對黨追求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對國家和黨的政治熱情降低,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高?;鶎狱h團組織都有影響。

4.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新改變。高校在評價學生獎懲標準時,采用的是綜合評價體系,以德育、智育、體育等多方面為基礎,以專業、班級為單位,進行在校綜合能力的評定。但隨著“行政班級制”改變,對學生相互評價及日常生活情況的各種數據收集都變得困難重重,這種情況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所評定的綜合評價結果也勢必會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學生綜合評價方面,也必須結合學生所在集體形式的改變而變化,以學生“課程班級”“社區管理”為抓手,對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調整作出新改變。

5.學生指導服務的新要求。學生思想動態、指導服務等相關工作一直是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行政班級”的弱化,缺少了傳統意義上的“班干部”作為溝通的橋梁,令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對學生日常思想動態、學習和生活各方面情況變得較難掌握,這對潛在引發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突發情況處理都帶來很多困難。完全學分制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對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心理問題疏導、學業規劃指導,貧困生資助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二、完全學分制下探索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新方法

1.做好入?!暗谝徽n”,創新學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是學生在校學習的起點,對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前了解入校生活、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規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全學分制下傳統“行政班級制”的弱化,勢必會對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帶來很大困難和影響。新生的入校教育可以在新生入學之前,就通過瀏覽學校網站、關注學校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如在校學習規劃、選課指導、生活服務等的系列教育活動,以視頻宣傳、答題考核等多種途徑,切實保障新生入學教育的有效性,并通過對錄取新生在線問卷調查的大數據分析總結不斷優化入學教育新模式;在新生剛入學后,開設占有一定學分的入學系列教育課程,通過線下課程緊密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所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強化線上入學教育成果,為學生整個在校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2.做好校園“線上服務”,尋找學生管理新途徑。完全學分制下“同學不同班、同班不同學、”的現象十分常見,而每年入學新生數量又較多、住宿分散,為保證學生盡快適應在校生活,并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得到指導,可以通過開發專門的校園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等,通過線上服務平臺將學生生活問題引導、選課服務、校園活動安排、節假日祝福等教學和日常管理通知服務到每一位學生。不僅如此,通過后臺對學生的在校選課、消費記錄、誠信記錄等大數據分析,可以為學生申請各項貧困、榮譽稱號等學生事務管理評定工作時提供有效數據,為同學們學習和生活關提供創新服務,提升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3.構建學生管理“新體系”,轉變學生管理新思維。隨著完全學分制的實行,學生的課程安排從最開始的“每班一課”變為“每人一課”,學生因選擇同一時間、同一老師的課程而形成了“課程班”,因此可以將同一學科或相近學科范圍內的“課程班”進一步整合形成“學科部”,而將不同的“學科部”歸置于學科管理委員會,建立起新的學生管理體系。通過“課程班”對實際上課過程進行管理,如學生上課考勤、結課考核等,“學科部”則進行大類學科內的學分課程安排和學位授予核算事宜,學科管理委員會負責各大類學科間工作的協調和總的在校學業規劃方面。與此同時,對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也將在宿舍建立并強化“社區管理”和公寓組織管理體系,嘗試以學生公寓為單位的黨團建設和學生社團,積極轉變由于完全學分制帶來的管理新思維。

4.實施“全程化”引導,調整學生服務新理念。為貫徹培養自主性、創新性更強的新型人才,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應由原來的“管理”性質轉變為“引導”性質,調整以學生成才為本的服務新理念,通過建立系統化、全程化的引導體系,制定出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所需要的學習、生活服務引導體系,充分發揮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專業團隊優勢,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業規劃引導中心、就業指導中心等預約式咨詢服務和定期開展巡回式教育講座等,對學生提供在校全過程引導服務。

三、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發展的新方向

1.系統化的工作機制。由于實行完全學分制后,傳統意義上的“班級”概念弱化,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即學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主要依托學校層面專門的學生管理工作機構得以實現,而院系則主要進行科研教學,不直接參與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學校層面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則采取預約機制,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有相應幫助需求可直接預約專業領域的學生事務管理機構進行咨詢,如在校學業規劃、心理服務咨詢等,在某種意義上也促進了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分工。

2.規范化的制度保障。隨著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標準越來越高,學生的各類需求也就會隨之增加,這就意味著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團隊的專業化發展也需要逐步深化。為保證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杜絕違法亂紀情況的出現,應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發展的規范化制度,如學生工作隊伍人員從業倫理標準、學生工作隊伍人員從業指導手冊等。此外還應在國家層面建立更加細致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委員會等機構,組織各類規范化職業培訓、經驗交流的服務性質活動,并且以更加專業的角度制定行業規范,引領行業專業化發展。

3.科學化的隊伍建設。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趨勢中,專業知識背景方面的人才也是隊伍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積極吸納具備專業心理咨詢、學生發展、職業規劃等知識背景的碩士、博士進入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以更加專業的視角解決學生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進行專業方向細化,允許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從業人員在學生生活、學習、發展的各個方面提供自己熟悉并且感興趣的服務指導工作,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一系列專業指導團隊,如心理咨詢師團隊、職業規劃師團隊、形勢與政策教學團隊等,讓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真正實現專業化的發展。

4.合理化的人才引流。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人員構成的穩定性問題,也是我國各高校在各項改革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由于一些高校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隊伍職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致使政策待遇傾向專業教師,導致高校輔導員在薪資收入、職業發展、社會認可度方面與專業教師皆有較大差異;另外在部分高校缺乏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職業激勵機制;又如部分從業人員發展理念的不同,更愿意走上其他領導管理崗位,對本職工作產生輕視、懈怠等現象。

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不斷改革,在管理理念上越來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隨著完全學分制的逐步推廣,與之相契合的學生事務管理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而所建立起更科學合理的學生服務與管理體系也勢在必行。在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浪潮中,應本著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進行深層次地思考與改革,保證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的效率與效果,努力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斷奮斗。

參考文獻:

[1]孟東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5):146-149.

[2]崔益虎.專家化是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J].江蘇高教,2015,(02):99-101.

[3]趙鋒.關于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問題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99-102.

[4]劉昕,劉海鷹.完全學分制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6):131-133.

[5]王蕊.完全學分制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探析[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02):110-114.

[6]趙艷紅,鮑曉艷,斯日古楞,李金泉.完全學分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探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4):56-59.

[7]周清華.書院制——完全學分制條件下的高校學生工作新模式[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4):118-121.

[8]江天肅,張洪波,楊軍,劉博林,徐洪吉.關于完全學分制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11):6-8+65.

猜你喜歡
完全學分制學生管理工作制度改革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正確應用
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現狀及應對策略
對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幾個難點問題的思考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完全學分制下選課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