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會計學專業國際化進程研究

2019-06-18 01:36王春燕李麗娜馮大天
商情 2019年15期
關鍵詞:資格考試會計專業國際化

王春燕 李麗娜 馮大天

【摘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際化人才供不應求,如何培養具備院校特色、服務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會計專業國際化人才值得探究。本文通過梳理前人的研究基礎,在深入分析現有院校會計學專業國際化人才內涵的基礎上提出會計學專業職業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并探討其當下培養存在的不足,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經濟一體化 會計專業國際化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各項資源頻繁地跨國配置與流動,市場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日趨專業化、高端化和國際化。2010年,財政部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國際一流的會計人才隊伍,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知識結構優化、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突出、職業道德高尚的高層次會計人才。因此,培養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高素質會計人才迫在眉睫。

一、會計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隨著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定位的實施,個別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調整為以職業資格考試為核心,以學生能夠通過幾門考試為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舍本求末地側重考試技巧和應試能力,忽略了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鍛煉,逐步演化成為職業資格考試的“培訓班”,畢業生面臨知識面狹窄、人文素養不高、社會適應性差等問題。此外,部分會計專業沒有深入理解“國際化人才”的內涵,認為使用國外教輔資料、聘用外教英文授課、進行國際職業資格考試就是實現了“國際化”,卻不知國際化人才應具備國際化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素質。

(二)與國外高?;蛘邥嫀煿珪暮献鞑簧钊?/p>

部分會計專業只是引入幾門職業資格考試的課程,或者要求會計師公會認證現有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以豁免考試。這種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只是停留在教輔資料互換的層面,而沒有深入到課程設計、課程建設、師資培訓、會員資源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教育資源整合。

(三)國際化師資匱乏

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案要求授課教師既要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又要具有社會企事業單位的實踐經驗,更要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和扎實的英語表達能力,或者通過國際職業資格考試,但是這樣的人才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很難成為項目全職教師。如果聘用企業、會計事務所等單位的專業人才進行兼職授課,又很難保證授課的連續性和教育質量。

(四)課程學習困難

會計專業國際化課程大多選用英文教材及教輔資料,而且部分課程需要閱讀大量的案例,這給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此外,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是非會計專業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直接學習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比較吃力,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職業資格考試產生抵觸心理。如果校方維持難度較高的授課內容,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甚至出現考試不及格、延期畢業的情況。

二、會計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

(一)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化人才培養應注重課程體系與國際接軌,從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到考核機制,都要具有國際化特色。就授課語言來說,合理的雙語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授課教師進行互動和探討,而不是在語境理解和翻譯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再有,項目應給學生提供進入跨國企業參觀考察的機會,為學生選擇具有國際工作背景的導師,運用大量的國際案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國際化教育的氛圍。

(二)與國外高?;驎嫀煿_展深入合作

國內外的專業動態、實踐案例、校外導師、實習崗位等各類資源是最寶貴的財富,特別是國內高校應將現有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與國外高校和會計師公會進行融合,在充分借鑒的基礎上,設計出本土化的國際課程。

(三)豐富國際化師資隊伍

國際化師資團隊是普通高校會計學專業國際化發展的基石,令人可喜的是中國國際教師數量逐漸增多、國內高校與國際高校合作不斷深化發展,但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在國際教師人才引進中仍處于發展階段。開設會計專業的院校應擴大教師招聘與培養渠道,建立以自有教師為核心、社會專家為輔助的師資團隊。在高薪聘請海外優秀博士的同時,大力培養現有教師,鼓勵他們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到合作企業進行調研與實踐。當下院??赏ㄟ^引進更多具備留學背景的教師、鼓勵教師參加國際會議、出國訪學、各種長短期培訓等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另外,還可以從畢業生中選拔優秀人才,派遣至外方合作高校進行學習,學成后歸國從教。從教學安排上,針對1門課程成立以自有教師為主、職業專家為輔的教師團隊,通過課堂講座、實地調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課程的實踐性,緩解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

(四)優化課程設置,合理安排授課內容

近十年來,會計專業課程國際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引入國際會計準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課程,但總體而言會計課程設置依舊存在課程設置規則導向、內容重復、重專業化輕通識教育的問題。因而圍繞會計教育課程改革體系的思考顯得非常必要,如何精簡課程、增加學生通識課程教育值得探討。首先可增強課程國際化,如與國外高校共建課程、增加對當前熱點社會問題探討的選修課程、擴大基礎通識課程的選修數目;其次,高校應多地區性校企合作,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尤其在日新月異的當下,高校教育體制與市場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異,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存在脫軌現象,高??梢哉{研方式了解企業需求,甚或與企業聯手展開人才定制式培養方案。如華僑大學泛華學院通過調研印尼商會就特色專業設置針對性課程,實施特色教學;再者,增加信息化課程比重。高職院校學生雖以強調技能為主,但基礎的數據統計分析、信息化處理、信息檢索能力亦是必需;最后是加強外語教學。眾多學者突出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在當下中國的發展中,可打破英語為主流語言的培養方式,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支持外語教學多元化。

培養會計專業國際化人才的道路還很漫長,普通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入分析行業需求變化,在不斷進行市場調研與預測的基礎上,設置適應人才需求、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資格考試會計專業國際化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策略
活動預告
貴陽考點2018年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人數大幅增長
會計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分析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稅收法律制度》課堂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