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長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9-06-20 01:34王曉艷
科技視界 2019年12期
關鍵詞: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

王曉艷

【摘 要】這是一首對后世影響很大的具有雙重性的長篇敘事詩,藝術成就極高,作者運用了浪漫抒情的表現手法,生動地展現了李、楊愛情悲劇的全過程。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和工整的對仗塑造了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正是《長恨歌》所展現的藝術之美。

【關鍵詞】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

中圖分類號: I207.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17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83

【Abstract】This is a long narrative poem with dual nature,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are extremely high.The author uses romantic and lyrical expression to vividly show the whole process of Li and Yang's love tragedy.The poet created a figure with both form and spirit through appropriate metaphor and neat antithesis. The figurative and lyrical nature of language is the artistic beauty shown in Song of Eternal Sorrow.

【Key words】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Character image;Analysis

《長恨歌》這一首詩篇里面具有很濃的抒情成分,這篇藝術成就極高的長篇敘事詩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唐王朝玄宗皇帝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詩中作者運用借古說今的創作手法,不僅僅為后世塑造了一個宛轉悲慘的愛情故事,更主要的是揭露了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一代帝王形象,再次展現了當時的殘酷現狀,這篇文章一出世就感染了成千上萬的讀者。作者采用了自古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抒情寫作特點,在對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創作上,把敘事、寫景和抒情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形成詩歌生動抒情的特點。詩人藝術化地展示了亙古不衰的永恒的經典愛情故事,將現實社會中的人物真實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歷經千百年在成千上萬名讀者的心中激起千層浪,經久不衰。那么從藝術表現手法上說,《長恨歌》為什么能感染著這么多人欣賞呢?它的美究竟體現在哪里呢?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論述。

1 結構曲折 環環相扣

白居易倡導了新樂府運動,特別強調詩歌的“美刺”作用,倡導詩歌要以情動人,《長恨歌》首先給我們的藝術上的享受的是其愛情悲劇,宛轉動人的愛情故事是其構思上匠心獨運的藝術之美。文章結構曲折而又完整,詩人從李、楊愛情的主線開始說起,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穿插運用了插敘、倒敘、照應等藝術表現手法,在故事情節的創作上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恰如天馬行空,洋洋灑灑,一發不可收拾,塑造了一個荒淫又鐘情的玄宗形象,情愛誤國,引出了天下大亂的政治悲劇,而政治悲劇又導致了李楊愛情不能廝守到老,作者高度融合了寫景與抒情的藝術手法,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波浪式的層層推進,不斷向前發展,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一篇《長恨歌》風情萬種,道出了文章最大藝術個性,愛情作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權力的需求殘酷無情地抹殺。這使讀者受到感染和誘惑的力量,使人蕩氣回腸。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特權階層沉溺于酒色,玩物喪志,普通老百姓苦于報國無門,加之詩人一生感時傷世,天生多愁善感,所以才創作出絕世名篇!雖然多數文人信奉:讀書明理做人不作秀,登科治國做事不做官。但是他們也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是在感嘆曾經的盛世唐朝的歷史,表達自己對唐明皇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悲憤之情。這是對時政腐朽的一種痛斥,以期一語驚醒夢中人!

2 人物刻畫生動細膩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獨到的藝術表現手法,講述了一個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通過準確分析主人公的個性特點,在看似簡單的敘事與寫景中把作者的所思所想融進去,在詩中詩人精心塑造了唐玄宗、楊貴妃這兩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人物形象,其藝術格調婉轉纏綿、凄艷動人。此詩以情節推移為線索而以刻畫人物為中心,生動刻畫人物外貌并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著力描寫了男女主人公不同時期的感情,使人物形象大放光彩,成功塑造了在特定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一部分,自開頭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李、楊會合經過及李對楊的眷戀寵幸;第二部分描述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和無奈;第三部分寫唐玄宗李隆基對楊貴妃的思念;第四部分寫上天入地的尋求,深化了主題。詩人用景物的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境,重在刻畫人物心理感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無處不傷情,時時刻刻睹物思人,作者在詩中寫道“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這些不同季節的景致怎么可以聯系在一塊來寫,就是說,每到春暖花開之際,玄宗看到的不是花,而是花叢中的貴妃;當秋風掃落葉之時,他看到的不是金黃色的樹葉姍姍下落,而是貴妃的翩翩舞姿,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無處不傷情,時時刻刻睹物思人,詩人在創作中匠心獨運,反復渲染這種痛苦,詩人用景物的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境,重在刻畫人物心理感受?!熬跹诿婢炔坏?,回看血淚相和流”,君王 掩面,可以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恨臣子的無情,要逼死他心愛的貴妃,恨安祿山的無義,自己曾經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涕零而已,不時地唏噓嘆息而已!“回看血淚相和流”,心中的痛是多么的苦啊?!爱斈昶呦π颗!薄捌咴缕呷臻L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回想當年山盟海誓,如今隨風飄逝,已經成了一個殘酷的結局,是他自己親手把自己心愛的女人送上黃泉路的![1]因此,他的內心才會感到痛和苦。

3 借景抒情, 由情而生恨

本詩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展現了李隆基與楊玉環愛情悲劇的全過程。一方面諷刺了他迷戀美色而誤國,另一方面作者也深深同情兩人的真摯愛情。但這兩者是互相沖突的,其結果必然是綿綿無期的恨。3詩人通過借景抒情、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刻畫了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傷之情,通過景物的渲染來描寫,有的融情于景,如“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內心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人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2]凝聚著詩人的理念,也層層積演著歷代讀者的美好理想。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性,從古到今,無數文人墨客都對這篇敘事長詩贊美不已,其獨到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均得到眾多讀者的歌頌與稱贊。

【參考文獻】

[1]柳浪湖.《長恨歌》教學設計[J].搜狐網,2012.4.29.http://yuwen7848.blog.sohu.com/213936690.html.

[2]新浪博客,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J].201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60d27f6d0100jeg3.html.

[3]趙愛霞.《長恨歌》教學設計[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7.2.

[4]栗富陽,淺析《源氏物語》桐壺卷和白居易《長恨歌》之間的關系[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7.

[5]王曉博,《長恨歌》兩種譯文的文本風格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

[6]文匯報,“上海之春”好戲連臺[J].2016.4.14.

猜你喜歡
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長恨歌》中王琦瑤的物化愛情——用馬克思“交換—消費”系統解讀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長恨歌
——筆畫設計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蘭峪水,長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之法探究《長恨歌》的主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