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涉警輿情管控研究

2019-06-20 01:34蔡文強顧珊
科技視界 2019年12期
關鍵詞:公安機關大數據

蔡文強 顧珊

【摘 要】大數據時代涉警輿情形勢嚴峻,大數據既為公安工作提供方便也對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國家社會穩定,涉警輿情管控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通過研究涉警輿情的內涵、特點,分析公安機關輿情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公安機關要加強對涉警輿情的引導與管控,必須努力尋求大數據時代輿情管控與引導的新思路、新方法,健全應對輿情危機的管理機制,積極展示公安正面形象。

【關鍵詞】大數據;涉警輿情;公安機關;輿情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 D6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2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109

【Abstract】The police situ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s grim.Big data not only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public security work,but also poses a huge challenge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police-civilian relationship.In order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maintain national social stability,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police control.By study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e grievan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crisis management.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mu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the police.In the era of big data,we must work hard to find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and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and actively play the positive image of public security.

【Key words】Big data;Police sensation;Public security organs;Public opinion crisis management

涉警與情是與公安機關或者民警個體相關的輿情信息。綜合大數據龐大、高速、多樣、價值的特點,大數據時代涉警輿情可初步界定為民眾在互聯網絡上對于公安機關以及公安隊伍中的中介性事件的形成、發展以及變化過程所持有的總體情緒、意見以及政治態度等[1]。研究涉警輿情的特點,全面掌控輿情,有助于從源頭上控制事件發酵,引導事件走向,幫助執法機關改善現有的問題。

1 大數據時代涉警輿情的特點

近幾年,涉警輿情事件頻繁發生,逐漸成為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基層警務人員的執法情況,更是輿論的熱點和焦點。這些輿情的來源主要有新聞網站、微博、貼吧以及即時聊天軟件等信息發布平臺[2]。

1.1 涉警輿情的突發性與熱點的集中性。熱點的集中性主要是指公眾密切關注的聚焦點和廣泛討論的熱點內容,是與公眾利益直接或間接相關的[3]。公安工作之所以容易受到廣大群眾的注意,是因為其工作的內容與公眾利益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比如貴州“甕安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等都曾在全國引來很多熱烈討論。另外,由于一小部分人仇警的思想存在,一些案件無論本身是否和警察有關,如“空姐滴滴遇害案”,人們都能以各種理由,將責任歸結到警察身上,引發輿論的熱議,給警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1.2 話題的敏感性與聚焦性。大數據時代具有實時互動性的特點,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引起廣大民眾的討論,從而就會把涉警個案變成一個公眾事件,增加涉警輿情的處理難度。有時候,人們往往熱衷于探究事件中與公安機關有關的負面新聞,津津樂道,廣而告之。這致使涉警輿情中少有與公安機關正面新聞在民眾中自發產生轟動效應的情況,并且容易把事件演變成惡意的群體性事件,讓事態往不利于警察的一方面發展。

1.3 民眾態度的情緒化。對于涉警輿情,受某些不理智、易情緒化的網民影響,多數人容易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受到鼓動做出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情。

1.4 涉警信息以負面影響為主。普通大眾針對執法機關的評論多以負面內容為主,正面內容較少。一方面,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媒體,這些行為在自媒體的曝光下,很容易被“帶節奏”,掀起輿論的惡評。另外,民眾很容易以偏概全曲解事實,跟風抹黑執法人員甚至是政府的形象,同樣也對執法機構的形象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4]。

2 當前公安機關的輿情危機管理方式存在問題及原因探析

目前,公安機關部分民警沒有認識到輿論的重要性,輿論是民眾表達社情民意的一種方式,他們固執的將群眾對機關的監督看作是找麻煩,不愿接受群眾意見,既惡化了警民之間的關系,也使自己的工作止步不前。同時,缺乏對涉警輿情危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沒有認識到網絡與現實治安之間的內在聯系。

2.1 前期監測處理不力。在我國,公安機關輿情預警機制還不健全,管理涉警輿情時繼續使用舊式的傳統管理方法,沒有積極調查和反饋信息,缺少危機意識,導致解決輿情危機的最佳時間延后。隨著各類社會性事件的發生,如果執法人員工作不細致,沒有耐心,導致事件的負面影響發生,往往采取消極方式應對媒體曝光,而不是迅速應對,及時跟進事件,會給公安隊伍帶來形象危機和信任危機。另一方面,某些公安機關沒有正確認識到危機輿情事件的嚴重性,對其不夠重視,也沒有認識到危機輿情的緊迫性敏感性和其背后隱藏的規律,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手段和速度亟待提高。正因為上述原因,當輿情出現時,執法單位態度萎靡,收集信息時間滯后,延誤最佳時機,容易機關單位陷入被動,加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

2.2 事中預警處置不當,信息澄清發布不全,聯動處置機制不暢。當危機發生時,部分公安機關不能夠積極快速面對、化解輿情危機,辦事程序累贅,信息發布不及時甚至不全面,不能對問題進行果斷妥善的解決。指揮機制不健全容易造成“多龍治水”的局面,從而延誤最佳的處置時間。管理部門職能設置空泛,多頭交叉出現管理不全面。在宣傳上沒有與時俱進,用傳統思維方式工作,缺乏對新生事物的認識,處于被動局面。缺乏有效反饋事件的途徑也同樣導致了聯動處置機制不暢。部分職能部門沒有對下級部門上報的問題進行跟蹤研究,深層次分析,同時對媒體報道的有偏見和傾向性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匯報問題不及時;與媒體之間缺乏溝通機制,對媒體和公眾言辭模糊,采取回避態度,未能及時公布事件處理結果。

2.3 后期跟進恢復不重視。后期跟進指執法機構向大眾說明事情真相后到事件平息階段。這個階段中,很多公安機關以為,給民眾一個簡單交代,事情得到說明,對涉事人員進行簡單懲處,危機就得到解決。但是對這類事件的背后原因沒有進行深度解析,對管理存在的漏洞視而不見,對涉事人員的教育不足直接導致了相同類型的問題再度發生時相關機構手足無措,又要從頭開始尋求對策,處置事件,極大的影響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公安機關對后期的跟進恢復不重視造成的,執法人員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心態只是機械地完成分內的事,這樣一個完整的具體的事件就被拆分得七零八落,不具備系統性,執法人員也很難再用完整系統科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事件。

3 探究大數據時代涉警輿情管控研究的對策

3.1 提升公安機關危機意識,提高預警能力。公安機關在處理涉警輿情時,事先利用網絡手段進行監測,把輿論量化,當輿論激化到某一設定閾值,如轉發量、點擊量等,將會觸發自動警報系統,公安機關可迅速結合具體事件,給出最優解決方案。

3.2 完善輿論管理機制,革新應急管理手段。建立輿情危機應急處置機制,能夠及時控制負面消息。結合現代化技術和工具,收集輿情信息,能預測發展動向、具備處理輿情信息的能力,著眼于建設現代化的輿情研判中心,從而使公安機關逐漸掌握主動權[5]。另外,面對輿情危機,公安機關必須改革應急手段,通過先進的網絡管理技術手段,才可以有效提取網絡輿情發展的關鍵信息,進而實現對網絡輿情的科學管理。

3.3 建立輿情引導機制,提高引導能力。建立一種有效的能夠應對輿情發生的敏感性環節進行引導的應對機制,事情發生前,要及時了解信息,積極正確引導,著眼于整個事件,并進行角度擴展,加強對輿情的深層次分析。關注輿情的發展,及時解決由負面輿情引發的不穩定因素,查明事情真相,并及時把事情真實情況公之于眾,回復群眾對所關注事件的疑問和想法。借助大眾媒體,將輿論向有助于正面的,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方向引導,防止敏感性的事件逐步惡化為成群體事件。事件發展中期,建立現場及時應對媒體采訪機制。對媒體提問的問題要做預先設問,并進行準備,安排一名專業專職發言人[6],發言人對事件的態度和解說很大程度上決定媒體報道方向。事情過后,建立公開發布機制,應對各媒體采訪,安排專人負責協調,上下統一口徑,及時公布。借助媒體的宣傳報道,及時公布真實正面的新聞,高度還原事實真相,把握主動權。

4 結語

公安機關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接受來自媒體、社會和群眾的監督,遵循新時期黨中央政府提出的“以人為本”觀念,做好涉警輿情管控工作,真正做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同時,要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到依法辦事,文明執法,順應新時期政治文明和社會快速發展,彰顯警察應有的良好形象和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來華.輿情研究概論:理論、方法和現實熱點[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16.

[2]易煉紅.網絡輿情的調查與思考[C].湖南省宣傳部長培訓會議資料.2009.

[3]孫洪波.新媒體時代提升公安機關社會溝通能力研究[J].凈月學刊,2015(02):5-9.

[4]牛廣甫.涉警網絡輿情的法治解讀[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4):177-184.

[5]馬國蘭.新形勢下涉警網絡輿情良性發展的對策研究[J].社會觀察,2012(04):16.

[6]馬翠琳.論新時期警媒關系從控制性管理到合作性博弈的轉變[J].公安研究,2008,(9):85-89.

※基金項目:江蘇警官學院青年教師項目“新常態下社會信任環境構建研究”(2015SJYSQ10);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PAPD);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TAPP)(PPZY2015C203);2015年全國公安高等教育重點專業建設點資助項目(公人傳發2015年176號)。

作者簡介:蔡文強(1987—),男,漢族,江蘇溧陽人,講師,主要從事城鄉社會學、應急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公安機關大數據
衡陽市公安機關黨員風采剪影
公安機關處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實證研究
公安機關將開展3個月行動 深化打擊食品藥品農資和環境犯罪
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的當事人做出罰款的行為是否涉嫌瀆職犯罪?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
構建森林公安機關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