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尿道分葉分隔法聯合電切術治療大體積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觀察

2019-06-21 06:35付歆穎
中國療養醫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電切電切術腺體

付歆穎

前列腺增生癥 (hyperplasia of prostate,BPH)是泌尿外科多發疾病,好發于50歲以上男性,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尿潴留,損傷患者腎功能,給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1]。外科手術是臨床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既往臨床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視為治療該病的“金標準”,但實踐發現,該術式雖可緩解臨床癥狀,但術中止血較為困難,且術后并發癥較多,故臨床對于機體耐受性較差的患者不適用。隨著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泌尿外科手術技術不斷進步,手術器械性能不斷改善,多種微創術式應用于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治療,使患者的預后得到進一步改善[2-3]。本研究對我院采用經尿道分葉分隔法聯合電切治療前列腺增生進行回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樣法選擇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年齡55~77歲,平均年齡(63.3±3.55)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8±1.1)年。對照組50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 (62.9±3.1)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9±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

1.2 納入標準 符合WHO關于前列腺增生癥的診斷標準;經組織活檢確診;無其他泌尿系統疾??;患者未見肝、腎功能不全;年齡均在50歲以上;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惡性腫瘤疾??;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出血性疾病者;內分泌系統疾病者;前列腺癌患者;血液系統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颊呷〗厥?,常規鋪巾消毒,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經尿道置入電切鏡,了解精阜與膀胱頸距離,兩側葉和中葉增生患者,于精阜近端前緣6點處作切割標志,常規切除中葉,切除深度達到前列腺外科包膜。依次切除左側葉、右側葉,修整精阜周圍,電凝止血,排空器吸出切除組織送檢,生理鹽水沖洗膀胱,留置導尿管,退出操作儀器,術畢。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經尿道分葉分隔法聯合電切術?;颊呷〗厥?,常規鋪巾消毒,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經尿道置入等離子內窺鏡,采取分區分隔,于5、7點處切出“標志溝”,切除深度達前列腺外科包膜,阻斷前列腺主要供應動脈的血供。點切法切開精阜近端尿道黏膜直至外科包膜,水平向兩側葉弧形切開到達相同層面。分割逆推腔內剝離切除法,將增生的腺體組織沿包膜完全切除,小心切除精阜水平以下的前列腺組織,粘連的增生腺體組織直接電切,完全切除后,徹底止血,排空器吸出切除組織送檢,生理鹽水沖洗膀胱,留置導尿管,退出操作儀器,術畢。

1.5 觀察指標和判斷標準 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估兩組術前、術后6個月前列腺癥狀,總分為35分,分值越低,癥狀越輕;采用尿流量計測量兩組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生活質量評估表(QOL)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0處理,計數、計量資料用率、(±s)表示,組間比較經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IPSS評分比較(表1) 兩組術前IP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IP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IPS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IPSS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IPSS評分術前 術后觀察組 50 16.9±3.5 6.2±1.5對照組 50 16.2±3.3 10.5±2.8 t值 0.278 7.959 P值 >0.05 <0.05

2.2 兩組患者Qmax水平、QOL評分比較(表2) 兩組術前Qmax水平、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Qmax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患者Qmax水平、QOL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Qmax水平、QOL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Qmax/(mL·s-1) QOL/分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觀察組 50 8.5±2.1 23.6±3.8 53.3±4.9 82.5±5.6對照組 50 8.3±1.9 18.5±3.2 52.9±3.1 71.3±3.3 t值 0.027 3.864 0.101 8.83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表3)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外科手術是臨床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隨著電切鏡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前列腺電切術中切割銳利有效、電凝止血迅速可靠,沖洗系統理想等優勢,也使前列腺電切術在泌尿系統外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4]。前列腺電切術主要利用高頻電流打斷前列腺組織內有機分子鍵,讓接觸的組織汽化,抑制增生組織生長,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具有創傷性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但也存在一些應用的局限性,術中操作時,電切環接觸創面溫度高,可能會形成結痂,前列腺后壁僅有一層較薄的直腸壁,向后與直腸緊密相鄰,中間僅隔一層薄薄的直腸壁,術中稍有不慎,包膜穿孔的發生率較高,增加手術風險性,銳利切害過程中也有可能導致膀胱或直腸損傷,不適合用于大體積前列腺增生癥患者[5-7]。

近年來,經過臨床不斷探索,經尿道分葉分隔法先建立標記溝,將前列腺腺體分隔成兩葉,再依次進行切除,這種術式易于操作,切除術中出血量小,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增生腺體的完整切除[8]。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解剖變化大,尿道明顯狹長,中葉明顯突入膀胱內部,對雙側輸尿管開口形成遮擋,手術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為了能夠確保手術過程中清楚的位置和方向感,需將腺體分割成幾塊區域,再進行切除,這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切除效率。

經尿道分葉分隔法存在大塊切除腺體增生組織后,部分切除的組織可能掉入膀胱,難以清除,因此,經尿道分葉分隔法切除后,聯合電切術能夠更加靈活的清除腺體增生組織,彌補了單純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的局限性[9]。

值得注意的是,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因此必須強調術前準備和術中監測,患者出現心律失常、血氧下降等情況時,須及時停止電切,協同麻醉師處理穩定后,再繼續手術治療[10-11]。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術后IPSS評分、Qmax水平、QOL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未見明顯增加,提示經尿道分葉分隔法聯合電切治療大體積前列腺增生優于單純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

綜上所述,經尿道分葉分隔法聯合電切治療大體積前列腺增生能夠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可作為治療大體積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術式。

猜你喜歡
電切電切術腺體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行乳暈入路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技巧探討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二次電切術后腫瘤復發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手術患者中的干預價值
腎鏡聯合電切鏡外鞘治療膀胱結石臨床效果分析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效果觀察
基于深度學習的腺體病理圖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圖像中乳房和腺體自動分割
宮腔鏡下診刮電切術和冷刀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對比
充氣式加溫系統對老年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術后低體溫的效果分析
春蠶吐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