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哈蒂爾再訪華:雙邊關系“鞏固提質”

2019-06-24 02:52傅聰聰
世界知識 2019年10期
關鍵詞:馬哈蒂爾大馬馬來西亞

傅聰聰

4月24至28日,年屆95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中馬建交45周年之際,踏上了第九次華夏之旅。作為馬來西亞任職時間最長、組閣次數最多的領導人,馬哈蒂爾在1981年至2003年擔任國民陣線政府總理22年期間曾七次訪華。去年8月他在時隔15年后再次掌權后,作為希望聯盟政府總理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正式訪問。此次訪問對他而言,是傳承中馬友好之旅,是“東看”文明互鑒之旅,也是共建“一帶一路”之旅。

兩國關系的“第四次突破”

訪問前,馬哈蒂爾一改去年強硬姿態,頻頻釋放友華信號。不僅在接受國內外媒體采訪時對中國的經濟成就和“一帶一路”倡議大加贊賞,更在來京前落實“東海岸鐵路”這一中馬旗艦基建項目補充協議的簽署,并隨即宣布重啟“大馬城”項目,為此次招商引資、學習互鑒之旅打下一針強心劑。

貿易投資和新興科技是馬哈蒂爾訪華關注的焦點。截止到2018年,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連續三年是馬來西亞制造業最大外資來源國,2018年貿易額高達1086億美元。據筆者統計,訪問期間兩國企業共簽署了涉及棕櫚油和榴蓮貿易、東鐵項目發展、大馬城項目復工、士毛月希望城、大馬人工智能園、寶騰汽車研發與擴建、可負擔房屋建設等共計六項備忘錄、四項協議,主要集中在農業、基建和科技領域,堪稱成果斐然。為重建投資者信心、吸引中國資本,馬哈蒂爾在與工商領袖對話會上傾聽企業界對物流運輸、稅務等方面問題的反映,并誠懇表示現政府將設法解決。馬哈蒂爾在其密集行程中,專門安排參訪華為和商湯科技兩家公司,展現了其借鑒中國科技發展經驗,了解5G等新興技術,帶領大馬邁向“工業4.0”的決心。

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馬哈蒂爾此訪主要目的。馬哈蒂爾是東盟國家中首位表示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也是明確表達歡迎、支持并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沿線國家領導人。馬哈蒂爾認為,共建“一帶一路”潛力巨大,不僅可以解決制約各國發展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瓶頸問題,還能解決國家間發展不平衡,促進文明對話交流,有助于從根本上鏟除人類面臨的戰亂、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等問題。在回國前的記者會上,他直言此前曾擔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項目控制馬來西亞,但深入了解后,他發現中國并未支配和控制任何國家,反而促進了各國合作和發展中國家的建設與發展。

馬來西亞學者認為,馬哈蒂爾此次訪華并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是繼1974年中馬建交、馬方協助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中馬共同促進東亞地區主義制度化之后,兩國關系的“第四次突破”。馬哈蒂爾認識到,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和“一帶一路”倡議使馬來西亞切實受益。如果說去年訪華是“重新認識”中國之旅,今年則是度過磨合與不確定期,了解“一帶一路”,“鞏固提質”雙邊關系之旅。

“馬哈蒂爾式”平衡外交

中馬兩國長期友好,馬方珍視對華關系。在希望聯盟政府執政一周年之際,馬外交部長賽義夫丁總結政府外交表現時指出,隨著“東鐵”和大馬城項目的成功解決,馬中關系“回歸正?!?。去年,馬哈蒂爾一方面要求重新審視“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型項目,并兩次訪日表示“將重新回到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的政策”,另一方面期盼和要求中國對馬擴大貿易和高科技領域投資,支持“一帶一路”并愿意向中國學習借鑒,這凸顯了“馬哈蒂爾式外交”的特點:既注重與中國的實際經濟利益,又保持對華距離,開展兼顧中美的平衡外交。

當前中美貿易戰日趨激烈、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戰略”以及逐漸常態化的南海巡航,使得東亞地區的戰略環境愈發清晰并具有約束性。中小國家在面臨高強度威脅時,在短暫時間和有限的選擇下,外交政策執行者與有關利益集團不及開展多輪討價還價,對外政策受國內制度影響有限。由此,領導人和戰略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何馬來西亞當前表現出明顯的“馬哈蒂爾式”對外政策。

在對外部威脅和環境的認識上,馬哈蒂爾通過訪華,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看到中國崛起后亞太地區兩極格局的形成。任職以來,他及時調整馬來西亞在地區和國際上的地位,適應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同時,基于此前22年執政經驗和價值觀,他對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印象和認識沒有改變。因此,他在訪談中多次駁斥“中國威脅論”,強調馬中交往兩千年來中國從不曾征服大馬,而歐洲人來到東南亞僅兩年就占領了馬來亞,相比而言大馬更害怕歐洲國家。中國市場的開放不僅讓馬來西亞受益,也讓包括歐美在內的很多國家受益,由此馬來西亞要向中國學習,借鑒中國發展成功經驗。

2019年4月25日,馬哈蒂爾參觀華為公司。

在戰略調整和方向上,馬哈蒂爾一改納吉布政府時期對中國的依賴,重新定義馬來西亞的國家利益,瞄準經濟利益,調整對外政策。中國正崛起成為在國際體系中與美國擁有同等權力的大國、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軍事實力上升使馬哈蒂爾認識到,避免與中美對抗,重新拉近對日關系,開展“等距離”平衡外交,能夠使馬來西亞在與超級大國良好關系中兩邊獲益。同時,他強調在經濟上更喜歡中國,如果被迫在當前中美競爭中作出選擇,馬來西亞不會選擇一個“不可預測的”美國,而更希望從中國不斷的經濟發展中獲益。

在對外政策和實現路徑上,馬哈蒂爾改變了前任政府通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投資,增進對華關系的方式。他一方面通過大型項目審查,暫?;蛑匦聦彾ú糠只椖?,減少對外債務;另一方面采用“科技引資”和共建“一帶一路”方式,積極考察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通過寶騰國產車項目推動國內產業升級換代,鼓勵中國科技企業赴馬投資。

同時,馬哈蒂爾直言不諱的強勢性格,對馬來西亞乃至東盟國家的策略選擇有重要影響。作為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東盟領袖,“馬哈蒂爾式外交”將繼續推動多邊區域合作,倡導“南海無軍艦”,希望重塑東盟在地區安全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歷史上,東盟國家“選邊站隊”往往成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馬哈蒂爾認為保持與中美等距才是最有利的選擇,他主張東盟在遇到任何不確定情況時都能保持一致,通過“東亞峰會”“東盟+3”“東盟地區論壇”等區域多邊框架來實現與大國對話,維護東盟國家利益。

推動中馬關系高水平發展

中馬兩國建交45年的一半時間在馬哈蒂爾總理任內。雙方高層領導人重視中馬關系,彼此愿意鞏固政治互信,挖掘合作潛力,相互理解支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動兩國務實合作伙伴關系高水平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是要加強高層往來,通過首腦外交等方式,實現兩國領導人定期互訪,繼續增進彼此了解和信任,提升兩國政治關系。

二是以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為依托,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方戰略對接,打造中馬合作的“新模式”。新模式一方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為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另一方面,在建設中邀請馬方共同規劃,以“兩國雙園”、“東鐵”、大馬城等項目為抓手,做大合作平臺,提高合作質量。

三是積極支持馬來西亞作為地區“中等強國”的領導地位和東盟樞紐地位,支持馬方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加強多邊協作,推動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

四是推動中馬文明交流互鑒,在文化、藝術、教育、語言、翻譯、智庫合作等領域繼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目前中馬兩國關系正沿著確定的軌道前進,馬哈蒂爾此次訪華后,兩國必將開啟緊密友好關系的新篇章,并推動中國—東盟合作提質升級。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博士候選人)

猜你喜歡
馬哈蒂爾大馬馬來西亞
馬哈蒂爾流鼻血 官方:身體無礙
安發一路歡歌游大馬
穿越大馬
新馬來西亞十大必買
大馬姨
閨蜜之旅 游走馬來西亞
馬哈蒂爾宣布退出巫統
三八婦樂 “聚·變”大馬
感受馬來西亞的高效急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