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學者眼中的“一帶一路”

2019-06-24 02:52楊悅李福建
世界知識 2019年10期
關鍵詞:東盟國家倡議學者

楊悅?李福建

前不久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在北京舉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東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為了更深入了解中國與東盟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合作情況,比如五年來的合作成效、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未來建設的方向與重點是什么、如何提升與東盟合作的質量并使之可持續等,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一帶一路”項目組特邀請來自東盟九國(文萊除外)的學者從雙邊及多邊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評析,并提出未來合作的方向與具體實施建議。

東盟國家的三種態度

調研顯示,東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就表示支持并積極將合作意向落實到行動上的國家,包括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和新加坡。

第二類是由于國內政治原因(國內政權更迭)在對待“一帶一路”的倡議上態度發生變化的國家,包括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不同之處在于,菲律賓變得更為積極,馬來西亞則有所倒退。但近期看,馬來西亞的態度又有所回升。

第三類是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它們也承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機遇,但仍處于謹慎觀望的階段。越南在政策立場上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示充分的支持,也認為“一帶一路”能夠幫助沿線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從而推動沿線國家的發展。但在具體行動上,還處于對合作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印尼國內的態度一直不夠積極,主要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東盟各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評價

首先,東盟各國普遍認可中國具備“一帶一路”建設的經濟、金融和技術基礎。中國自2009年以來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自2011年以來一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和進出口貿易國家、各種商品的最大需求市場、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是靈活度較高的借貸方、發展援助方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方。中國是第二大出境投資國。中國鋼產量占世界總量的49.2%,水泥產量占世界總量的58%,這些都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原材料。亞投行作為支持“一帶一路”的重要金融工具,中國占32%的股份,擁有26%的投票權。而“一帶一路”的另一大支柱——絲路基金,是中國國有的投資基金。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發展銀行以及其他國有商業銀行也都是“一帶一路”項目的強有力支持者。中國已經完成了很多奇跡工程:修建了最大的水壩、最高和最長的橋梁、最大和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最長的高速鐵路、最高緯度的鐵路、太陽能發電廠等。

其次,東盟各國相信“一帶一路”倡議能夠為東盟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技術支持并帶來發展機遇。以中國支持老撾衛星項目為例,老撾政府于2008年啟動衛星項目,到2012年為止,中國共向其提供貸款2.59億美元。2015年,老撾第一顆通訊衛星發射,開始提供各種衛星服務。此外,自2002年以來,老撾已建立12個經濟特區,注冊資金總額達到80億美元。經濟特區接受了300多家國內外公司的投資,其中中國公司有38家。在柬埔寨,他們認為“一帶一路”可以幫助其實現他們亟需的互聯互通和工業發展。中國是柬埔寨能源領域最大的投資國,對水電廠的投資超過75億美元,對煤電廠的投資約40億美元。目前中國企業在柬投資九個項目,包括七個水電項目、兩個煤電項目。緬甸學者也認為現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幫助本國增加與印度及南亞國家、太平洋國家、歐洲和非洲的貿易機會。

第三,東盟各國贊賞“一帶一路”倡議能與東盟各國以及東盟整體發展戰略對接。東盟學者認為,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注重與對象國發展戰略對接,如與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越南的“兩廊一圈”、文萊的“愿景2035”、菲律賓的“雄心2040”、中馬的“雙邊經貿合作”、中老的高鐵項目、中新的“戰略聯通倡議”、“泰國4.0戰略”以及東盟聯通總體規劃契合,中國承諾向東盟提供資金。在未來十年東盟需要1.7萬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東盟國家只有40%~50%的資金。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新供應鏈正在形成,雙方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此外,“一帶一路”可以幫助解決東盟基礎設施赤字問題,提高整個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有利于東盟內部一體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縮小東盟各國間的發展差距。

云南芒市機場開通直飛緬甸往返航線,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憂慮

調研顯示,東盟國家的憂慮主要表現在安全、經濟、社會民生和東盟中心地位等方面。

安全方面的憂慮有三。一是擔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會削弱本國在捍衛國家主權上的話語權,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尤甚。比如越南擔心參與“一帶一路”會損害其聲索領土權益的能力。二是擔心經濟上的緊密聯系會成為中國對本國進行制約的手段。三是擔心參與“一帶一路”會影響本國現有的對外關系生態與外交格局,以及與中國經濟關系過密可能會限制本國在外交政策上的選擇余地。如菲律賓學者認為,菲方對中國地緣政治立場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會導致菲美關系緊張。

經濟方面的擔憂也有三點。第一,對“一帶一路”項目到底能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仍存疑慮。有馬來西亞學者表示,馬來西亞向中國借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買中國產品、雇傭中國工人,導致當地民眾認為這些項目是在幫助中國解決就業問題、消化過剩產能,一切更有利于中國,而本國的受益有限。第二,本國就業問題無法得到實際改善。有東盟學者說,現有的“一帶一路”項目主要雇傭的是中國工人,沒能有效解決當地人的就業問題。第三,擔心陷入“債務陷阱”。但對此,泰國學者也指出,“一個巴掌拍不響”,東盟國家不能單方面指責“一帶一路”項目存在債務陷阱,而應在合作前充分評估項目風險,同時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會阻止經濟向前發展的諸多問題。

在社會民生方面,有東盟學者指出中國項目通常沒有制定嚴格的社會與環境影響評估標準,從而可能會出現破壞環境和影響居民生活的問題。

對東盟中心地位的影響,東盟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好于大部分東盟國家,擔心這種不對稱的經濟發展會影響東盟的中心地位和一體化進程。也有學者指出,由于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分別簽署了雙邊合作協定,可能導致東盟內部在一些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

建議與挑戰

關于如何推進今后的合作,東盟學者認為首先雙方應進一步增強互信。中國需要推進本地區互信機制的建設,要向本地區做出“一帶一路”倡議和平意圖的再確認。中國還需對現有的諸多合作項目進行明確的界定。其次,中國應進一步提升國家形象,加強對東盟各國的有針對性的宣介。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主流群體是穆斯林,對中國的宗教政策存有偏見。事實上,他們的偏見主要來自對中國的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和諧共處了解甚少。第三,東盟國家應進行項目風險評估,與中國共同承擔“一帶一路”建設的責任。雖然東盟國家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但也不要夸大“一帶一路”的風險。同時,東盟各國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如腐敗、營商環境、治理能力等,避免其阻礙“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推進。第四,中國與東盟應共同發掘未來合作的重點,利用各自國家的發展優勢,尋找雙方合作的新增長點。如自動化、電子商務和伊斯蘭金融聯通可以成為中馬合作的突破點,海洋是中印尼擴大合作的潛在領域,中菲可以對接“一帶一路”與戰略物流走廊的發展戰略,中新可以擴大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等。最后,東盟學者希望在中方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硬聯通和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軟聯通,雙輪驅動中國與東盟整體的合作。

(楊悅為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李福建為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東盟國家倡議學者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浙江向全行業發起廉潔自律倡議
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關系的博弈分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東盟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現狀與思考
東盟國家刑事審判制度綜述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發起攜手共贏合作倡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