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2019-07-01 02:25蔡玉娥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16期
關鍵詞:環菌豬苓菌核

蔡玉娥

所謂豬苓,屬于一種野生藥材,為我國重點保護的藥材之一。針對豬苓人工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豬苓資源非常緊缺、因其生長的周期過長菌種培養困難的因素影響,人工栽培技術的發展緩慢。一般情況下,在藥用豬苓方面,依然以野生資源為主。為了保護資源,滿足市場需求豬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顯得尤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與經濟價值。

一、菌種與蜜環菌的說明

從豬苓的生長時間和成熟度情況作為根據,其菌核包含了黑苓、灰苓及白苓等。這當中,前者屬于商品苓,可直接用于中藥中。無性栽培過程,以使用作種子最常見。白苓屬于太嫩,生命力較弱,不適合當作種子。對那些大塊的菌核由其離層,亦或者由延伸生長的部位予以掰開處理,并確保菌核沒有病蟲害,色澤達到相關標準,如果觸摸豬苓種的時候擁有良好的彈性便能用,假如較弱便無法用。其中1m2的栽培面積需要準備大概0.7kg。同時,作為栽種豬苓的主要菌種,蜜環菌種通常能直接進行栽種,還能采用先育菌后播種的方式。當使用量較少的時候,可進行購買;使用量太多的時候,則能自行制作。其中1m2需選擇質量合格的2瓶蜜環菌種。

二、菌枝、菌棒及菌床的栽培分析

進行菌枝栽培時,以8cm直徑的雜木段為菌棒,材質越硬越好,并將其進行10cm的截段處理,放置于硝酸銨溶液當中進行20min的浸泡處理,使雜菌得以消除。同時選用的林地則依據具體的條件情況,完成挖坑處理,一般深度是35cm。在坑的底部,將樹葉鋪在上面,同時把已浸泡過的樹枝段鋪設在上邊,使擁有蜜環菌菌枝被放置其上,并以薄土進行覆蓋處理,接著鋪放兩層的樹枝段,持續進行5-10層的擺放后,確保覆土的厚度是7cm,用樹葉進行覆蓋,共計栽培45d。實施菌棒栽培時,以5-10cm直徑的闊葉樹枝干作為對象,完成55-80cm長度木段的拉鋸處理,并以間距8cm的距離,使木段形成一個V型小口,讓相應的蜜環菌種被接種在該位置,構建井形架。同時,使其處于大約1℃溫度之下進行為期3個月的栽培。此外,實施菌床培養的時候,通常以5、6亦或者8、9月份為主。結合相關的環境情況,完成45cm深坑的挖掘,在坑底之處鋪上一層樹葉,并放置較為新鮮的木段,保持5cm的間距,先在木段的上面擺放菌枝,然后進行覆土處理。

三、確保種植時間和菌枝、菌材放置的科學性

通常情況下,種植的時間為每年春季和秋季。與此同時,確保菌枝和菌材擺放位置的科學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菌材和菌材間的距離是25cm,相應的菌枝需要放置于兩個菌材間,而菌枝兩端則依次緊挨2根菌材,各個菌枝采用的斜放方式,保證距離為大約12cm。

四、蜜環菌與菌種的種植、腐殖土覆蓋的說明

擺放蜜環菌時,應以菌材的周邊勻稱布設為主,間距大概10cm,與菌材存在魚鱗狀劈紋的位置緊挨,其中1m2大概4袋蜜環菌。運用此類種植的方式,在第1年時,豬苓菌種沒有生長,到了第2年時開始生長。另一種方式則將菌材和菌枝結合到一起,上一年所栽種的蜜環菌,使菌材和菌枝得以培育,如此讓那些擁有蜜環菌的菌材和菌枝可在下一年時進行栽種,無需進行蜜環菌的二次栽種,促使豬苓生長更快。而進行菌種種植時,使其被放置于菌材的兩側,與菌材緊挨,和菌種的間距情況則以菌種具體的大小作為參考,比如:距離大的稍遠,距離小的則稍近。此外,覆蓋腐殖土時,應在放置完菌種完之后,以人工方式將腐葉土覆蓋到菌種上面,使菌種被固定。當覆蓋菌種以后,在其上放置一層5cm樹葉,使蜜環菌的生長速度更快,讓菌材周邊的土壤更稀松,有利于菌核的膨大。最終放置腐葉土到種植床中,借助鐵鍬進行拍實處理,其厚度和菌材相距8cm。

五、做好養護管控工作

對于戶外仿野生的豬苓,所運用的栽種方式較為粗放,一般情況下,前兩年無需委派專業人員進行養護管控。重點防止牲畜踐踏。但在第3年以后,應做好觀察工作,針對部分生長到地面之外的豬苓,應該對其實施腐葉土的覆蓋處理,謹防產生部分動物進行破壞的情況出現,達到養護管理的良好效果。土壤墑情差時應適當噴水補濕。

六、科學實施采收和加工處理管理

第一,從采收時間的角度來說,在運用豬苓菌種或者小菌核實施人工栽培的過程當中,通常等到2-3年時間以后,方能夠進行收獲。采收之前,還需要做好選點檢查工作,如果黑苓的上面不存在新分生的小苓,亦或者數量較少的情況,則需要進行采挖處理。當菌材的木質很硬的情況下,一般蜜環菌是較為旺盛的,其周邊存在著很多的小苓,則短時間之內無需收獲,為其持續生長奠定良好的條件基礎。

第二,以采收的季節角度而言,通常情況下,四季都能夠進行采收處理。假如進行規模栽培的時候,則需要實施分批采挖處理。將每一年的最后一個月到第二年的2月作為采收的首選,進而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使其成活率得以提升。

第三,重視采后的處理工作開展。對于收獲之后的豬苓來說,應該對其實施分級處理,其中灰苓則能夠以直接形式被應用到無性栽種的過程當中。而老苓、黑苓需要參考相應的大小情況進行分級處理,依靠清水加以沖洗,并經過曬干以后,才屬于成品。

綜上所述,從論文的闡述與分析當中,可以獲知,系統探討和分析豬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顯得尤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本文通過以豬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了展開論述和分析:菌種與蜜環菌的說明、菌枝、菌棒及菌床的栽培分析、確保種植時間和菌枝、菌材放置的科學性、蜜環菌與菌種的種植、腐殖土覆蓋的說明、做好養護管控工作、科學實施采收和加工處理管理。望該研究的結果,能得到相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并從中獲取相應的借鑒和幫助,以便提高我國豬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的應用水平。

(作者單位:746400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中藥材產業開發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環菌豬苓菌核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豬苓湯)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紅桿天麻共生蜜環菌篩選初探
豬苓湯聯合抗生素治療老年女性復發性下尿路感染的臨床觀察
來一口“超級蘑菇”嘛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實驗研究*
向日葵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絲型萌發特性
不同營養條件對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響*
蜜環菌的活性成分和藥用價值
一株產菌核曲霉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豬苓微粉浸膏提取工藝條件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