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微外科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治療中青年顱內動脈瘤的臨床分析

2019-07-01 14:03杜丙權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14期
關鍵詞:中青年顱內動脈瘤

杜丙權

【摘要】 目的 探討顯微外科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治療中青年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84例中青年顱內動脈瘤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 42例。觀察組行顯微外科夾閉術治療 ,對照組行血管內介入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良好率為 71.43%, 高于對照組的 5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 (16.42±3.21)d, 長于對照組的 (11.59±2.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為 (78214.31±897.54)元 , 高于對照組的 (61254.33±841.56)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 4.76%(2/42),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 26.19%(11/42);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對動脈瘤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顯微外科夾閉術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優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但手術費用較高、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因此 ,在選擇術式時 ,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治療方案。

【關鍵詞】 顯微外科夾閉術;血管內介入術;顱內動脈瘤;中青年

顱內動脈瘤是指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 在腦血管意外中, 僅次于腦血栓與高血壓腦出血, 發生因素尚不清楚, 但多數學者認為與顱內動脈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及腔內壓力增高有關, 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顯微外科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均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常用術式, 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了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比兩種術式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中青年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2例。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31.25±3.76)歲;發病部位:后交通動脈8例、前交通動脈7例、大腦中動脈7例、大腦后動脈4例、大腦前動脈13例、基底動脈3例。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31.87±3.96)歲;發病部位:后交通動脈6例、前交通動脈5例、大腦中動脈8例、大腦后動脈7例、大腦前動脈15例、基底動脈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腦動脈瘤的診斷標準, 且經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發病至手術時間≤72 h;術前神經系統功能(Hunt-Hess)評分分級為Ⅲ~Ⅴ級。

1. 2. 2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伴有其他腦部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行血管內介入術治療。常規消毒鋪巾, 建立靜脈通道, 采用微量汞輸注適量尼莫地平, 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股動脈穿刺, 在雙側椎動脈與勁動脈行血管造影檢查, 同時在側位、旋轉等均進行造影, 明確動脈瘤情況, 觀察周圍組織關系。更換引導管, 行全身肝素化, 導絲通過導管, 進入目標腫瘤, 選取合適的微彈簧圈介入, 對患者開展栓塞操作。對栓塞情況進行核實, 無誤后, 即可完成栓塞, 在栓塞過程中, 需要保持載瘤動脈通暢。栓塞完成后, 實施造影檢查, 確定動脈瘤中無造影劑殘留后, 將微導管與導引導管撤離。術后6 h即可拔鞘, 在穿刺點上方1 cm處, 輕微按壓股動脈, 檢查出血情況, 時間約為15 min, 無出血情況, 即可對患者進行包扎。

1. 3. 2 觀察組 行顯微外科夾閉術。常規消毒鋪巾, 全身麻醉, 以擴大翼點入路。于顯微鏡下打開患者勁動脈池, 釋放腦脊液, 同時將瘤動脈與瘤頸充分暴露出來, 形成良好的操作空間。當控制性的低血壓形成后, 緩慢分離瘤頸。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將載瘤動脈暫時性阻斷, 時間約5 min, 注意對時間進行嚴格把控。根據腫瘤情況, 選擇適合的動脈瘤夾, 將瘤頸夾閉, 進行止血。在完全止血后, 對腦膜進行縫合。如患者出現水腫現象, 可采取骨瓣減壓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抗凝。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情況(顱內感染、切口感染、腦積水、腦血管痙攣)、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

1. 5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價患者臨床效果。良好:可正常生活, 但具有輕度缺陷;輕度殘疾:生活能夠獨立, 且在保護下可進行工作, 但伴有殘疾;重度殘疾:意識清醒, 生活需要幫助;植物:僅具有最小意識反應;死亡[2]。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良好率為71.43%, 高于對照組的5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6.42±3.21)d, 長于對照組的(11.59±2.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532, P=0.000<0.05)。觀察組住院費用為(78214.31±897.54)元, 高于對照組的(61254.33±841.56)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9.338, P=0.000<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6%(2/42), 其中顱內感染0例、切口感染0例、腦積水1例、腦血管痙攣1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19%(11/42), 其中顱內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腦積水2例、腦血管痙攣4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372, P=0.007<0.0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在顱內動脈瘤未破裂出血前, 患者多無明顯癥狀, 患者可帶瘤生存, 但是瘤體一旦出現破裂, 易引發出血癥狀, 病情會急劇惡化, 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3, 4]。顱內動脈瘤具有較高致死率與致殘率, 及早給予干預, 可提高治療效果, 避免病情進一步擴大, 減少并發癥發生, 改善患者預后。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 血管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恢復快等特點, 但具有較高的復發率, 且在手術過程中, 動脈腫瘤伴有破裂風險。顯微外科夾閉術曾被公認為動脈瘤治療金標準, 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血管內介入治療更為患者接受[5-7]。顯微外科夾閉術具有較低復發率, 同時手術費用較多, 且在治療過程中, 如出現動脈瘤破裂能夠及時清除血腫, 但痛苦較大, 術后恢復時間較長[8]。

在本次研究中, 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4例中青年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資料, 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良好率為71.43%, 高于對照組的5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6.42±3.21)d,?長于對照組的(11.59±2.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為(78214.31±897.54)元, 高于對照組的(61254.33±841.56)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6%(2/42),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19%(11/42);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對動脈瘤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顯微外科夾閉術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優,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但手術費用較高, 術后恢復時間較長。

綜上所述, 顯微外科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治療中青年顱內動脈瘤均具有較好療效, 但顯微外科夾閉術治療效果更優, 且術后并發癥發生較少, 治療費用更高, 且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兩種治療方法具有不同的優缺點, 在選擇術式時, 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確定, 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桂良. 血管內介入與外科手術夾閉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醫學工程, 2017, 24(11):1593-1594.

[2] 張青松, 陳謙學, 周毅, 等. 顱內動脈瘤手術夾閉和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對比研究.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10):1011-1013.

[3] 孫德舉, 蘇美. 顯微手術夾閉和血管內介入治療大腦中動脈動脈瘤的對比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7):195-197.

[4] 劉小雷, 王海波. 顯微外科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治療中青年顱內動脈瘤的療效評價. 西部醫學, 2017, 29(2):245-248.

[5] 許晶廷, 程洋, 田園園. 顯微外科夾閉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對比.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21):114-115.

[6] 郭金滿, 胡火軍, 王雄偉. 顯微外科夾閉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比較. 中國老年學, 2012, 32(8):1600-1601.

[7] 夏熙雙, 牛光明, 張鵬遠. 顯微外科手術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5, 34(4):362-364.

[8] 于曉波, 張可帥, 金麗麗. 顯微外科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62例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2, 2(8):175.

[收稿日期:2018-09-26]

猜你喜歡
中青年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后護理
血漿LP—PLA2水平與中青年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性
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初步觀察及評估
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中青年單純舒張期高血壓療效觀察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技術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療效觀察
夾閉和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對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的影響
右美托咪定復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顱內動脈瘤介入
老年胃潰瘍患者與中青年胃潰瘍患者臨床特點對比分析
顱內動脈瘤急診手術體會
中青年與老年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的臨床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