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文化藝術專業課程設置創新和就業指導一體化探索

2019-07-02 08:58翁婷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關鍵詞:一體化就業指導

翁婷

【摘要】社會文化藝術專業是指就社會中文化藝術管理和輔助工作領域需求,所采取的人才培養的定向模式。所以在培養過程中,應當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專注于“一專多能”的人才標準,有效解決社會人才矛盾。對此,本文以社會藝術文化專業課程的設置創新為主導,在其中融入就業指導工作,實現具有市場價值的人才培養結果,以期能夠由此為相關領域的實踐提供相應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社會文化藝術專業? 課程設置創新? 就業指導?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24-02

社會文化藝術專業是根據市場需求所設置的培養模式,主要是針對社會中文化藝術工作者匱乏的問題,提供專業對口人才。而社會中心文化藝術工作,主要包括各類民間文化藝術活動的監督管理和組織協調等,同時對于特定的活動內容,也要提供相應的支持,繼而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由此可以認為,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結果,關乎于我國民間文娛活動實現的效率和效果,繼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本文就此展開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在專業課程設置與就業指導領域,提供些許行之有效的建議。

一、專業課程設置創新

(一)合理設置專業

專業設置的合理性,關系到專業本身的人才培養效率,甚至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結果的成敗。而對于有效的人才培養,在上文中已經反復提及,即以滿足市場訴求為主導,充分調動教育資源與之配合,從而實現“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結果。但是,從目前實踐來看,仍舊有很多藝術類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并未充分考慮到市場對于人才的客觀訴求,基于市場所實現的調整機制嚴重匱乏,教學方式陳舊,技術相對落后,學生畢業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故而導致無法進入崗位狀況出現。眾所周知,藝術類院校一直存在著畢業生就業問題,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后僅能進入“非對口”領域的崗位。但是,藝術專業培養卻有著較大的社會需求。由此可以認為,學校缺乏對于社會需求的考量,并未真正意義上提供社會需求的人才。對此教學單位理應轉變思維,充分調整專業設置,實現具有專業水平的人才培養,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多項技能。與此同時,對于學生的培養,也要有效結合社會生產氛圍進行調整,幫助學生認識到社會生產過程中的崗位模式,為其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而采取該方式的原因,是在于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人才有著較大的渴求,而工作內容的設置,也正逐漸轉變為能者多勞。所以,學生未來能否得到有效的發展,不僅受到技能本身的影響,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社會規則,并認識到社會生產氛圍,也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二)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

基于社會需求實現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無疑是當前該領域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不過,鑒于以往課程改革的情況,當前所采取的改革內容,必須真正意義上實現重新建設與深化改革。重新建設是指打破教學設置的常規邏輯,貼和社會需求,以社會需求為根本考量,適當添加具有更強社會競爭力的學科,減少依然淘汰的教學內容,從而構建全新的課程內容;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訴求,而藝術領域的實踐教育主要是在于氛圍的構建,所以,應當考慮到藝術氛圍構建成本的投入。例如為側重點以美術為主的學生,可以為其設置畫廊,而對于以聲樂為主的學生,則可以為其構建小型音樂廳。在相關場所完備之后,除了供給學生使用之外,也可以對全社會公開,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有效的渠道;另外,在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過程中,也要重視先進技術對于教育成果的影響。由此應當充分調動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積累知識和模擬實踐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更高效率掌握相應技術和知識;而在環境上,考慮到藝術類院校的經營成本較高,所能夠持續投入的資源有限。對此可以開展聯合教育的方式,將同類學校的培養模式捆綁在一起,由此便能夠實現集中優勢資源推動成果的目的。

(三)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教學方法改革?!庇纱丝梢哉J為,我國當前教育的主體已經從專業知識型人才培養,轉變為具有社會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對此,藝術類院校應當積極推動工學結合的教育實踐,具體工作在于:首先,完備工學結合教育實踐的硬件設施,積極投入相應的培訓硬件,確保相關教育工作能夠暢通無阻的實施;其次,優化學生培訓內容,應當有效結合市場機制開展培訓工作。由此,也考慮到一些學校并不具備相應的培訓能力,所以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業培訓機制,促進培訓成果的實現;最后,采取定制化培養措施,就具有特殊需求的企事業單位,進行獨特專業技能的培養,由此實現特殊人才攻擊工作。而除了上述三個層面的措施建議之外,學校還應該為工學結合的培訓成果提供適當的保障。

二、基于課程設置創新的就業指導建議

(一)加強引導和教育,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心態

藝術生在就業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即,藝術學習過程中多會主張學生自由發揮,以想象力來詮釋內容。但是社會實踐時,則需要滿足商業化的訴求。也就是說,學生所創造的東西必須能夠為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價值,才能夠由此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但是,學生往往難以適應這樣的氛圍,特別是服務對象與心理所想象的內容存在著差異的事情。對此,在教育實踐上應當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的多樣化,以及商業價值對于其個人發展的客觀意義。避免學生過度強調藝術,而導致自身與社會需求脫節。與此同時,能夠學習藝術的學生多有著相對理想的家境,我國普遍社會層級則導致了此類家境的學生長期以來受到保護,所以,應對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對此,學校需要就學生的特點,為其選擇適合的心理建設,從而保證學生未來具有健康、正確的擇業心態。

(二)打造集團化教學模式,發揮政產學研結合優勢

實現教育成果符合市場訴求,便必須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推動市場與學校的結合,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結合西方先進教學經驗,如英國的“工讀交替”、美國的“社區+學校+企業”聯合、德國的“雙元制”教育等??梢园l現,其相對成功的教學成果,不僅有賴于學校與企業的聯合,政府在其中也扮演著主導角色。對此,本文認為應當積極發揮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以政府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以市場為學校提供方向和技術,以研究為學校尋求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教育實踐提供滿足于市場的教學成果。只有如此,才能夠全方位的調動資源,積極意義上推動教育成果的實現。與此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其中也應當扮演監督者的角色,確保教育工作能夠有效的實施。

結語

本文以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為研究核心,結合其當前應用背景和所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了專業課程設置創新和就業指導的實現方式。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就業指導的一體化,關鍵在于兩者之間能夠有效融合,課程設置創新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的能力。就業指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課程設置,發揮學生的專業技能優勢,促使學生能夠有效就業。

參考文獻:

[1]王秋紅.社會文化藝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08).

[2]李江華.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12).

猜你喜歡
一體化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職業技能大賽對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的啟示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