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意蘊

2019-07-02 08:57朱孝紅趙鐵鎖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初心使命以人民為中心

朱孝紅 趙鐵鎖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是新時代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邏輯起點。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體現新時代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的具體落實,有利于黨的治理理念從傳統“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時代轉換,順應黨的執政理念堅持以“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核心的時代訴求,有力回應”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問題的時代認同,全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時代引領。

[關鍵詞]服務型政黨;以人民為中心;初心使命;時代意蘊

中圖分類號: D26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19)03-0029-06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組成部分,是對黨的宗旨的高度彰顯,體現新時代黨的根本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是建設服務型政黨的邏輯起點。新形勢下,黨提出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正是體現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具體落實,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和深邃的時代意蘊。

一、推動黨的治理理念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時代轉換

(一)全面推進政黨與民眾的新型互動

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黨重視對社會管控,強調在治理理念上堅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久而久之黨成為全能型政黨。在強調整體利益的前提下,黨帶領人民進行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為人民服務的“為民做主”演變成“替民做主”的認識思維定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黨執政規律認識的逐漸深入,我黨深刻感受到傳統治理的利弊得失,越來越重視對黨的職能定位的重新調整,強調要改變傳統治理中過多的管理功能,突出政黨服務功能,讓黨的核心領導作用發揮更為全面、更加有力,更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質和人民屬性。

新時代我黨提出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要改變過去重視管控的治理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實現治理理念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時代轉換。黨是人民群眾的黨,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的力量來自人民,黨為人民提供各種服務,把人民群眾作為改革、發展、創新的主體。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不是黨對人民的恩賜,相應的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新時代要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服務人民的理念進一步內化為全黨的信念、外化為全黨的實踐。

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對執政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重大調整,體現政黨與民眾的一種新型互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體現無產階級政黨本質屬性即徹底的人民性,是無產階級政黨階級和價值屬性的充分體現。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正是黨對自身姿態的重要調整,決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要永遠與人民群眾在一起,真正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體現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作為服務對象,人民群眾可以有權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對服務者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真正讓注重服務職能成為全黨的共識和自覺深化。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體現黨對政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服務型政黨的理解從自發走向自覺[2]。

(二)實現權利向社會本位的真正回歸

新時代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真正推動實現權利向社會本位的時代回歸。改革開放以來,政黨和國家對社會的控制開始轉變,強調多元共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公民的權利意識空前提高,推動黨的執政理念和方式更多地從權力控制、秩序維護職能轉向社會服務職能,越來越多強調民眾參與以及社會本位的轉變。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表達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國家各項事業,更好地實現國家、政黨、社會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盵2]當前黨強調實現權利向社會本位的回歸,實質上就是人民本位。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在堅持人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把真正服務于人民放到執政黨建設新高度,注重服務功能,傾聽與整合群眾的利益需求,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提升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讓民做主,實現人民權利的真正復歸,在治國理政實踐中不斷創新服務理念、豐富服務內涵以及提升服務水平,真正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順應黨的領導以“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核心的時代訴求

(一)推動強化黨的領導與提升服務宗旨的有機契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也是廣大人民的殷切呼喚。黨的領導是否堅強有力,必然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影響到黨治國理政的實際效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最終實現。新形勢下強調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讓黨站在全局高度,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握發展方向、制定發展戰略、理順重大關系,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因此,新時代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新時代在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要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切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要推動黨的功能定位重新調整,強調黨應寓領導、管理于服務之中,堅持以“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核心的執政理念,不斷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的意愿,確保新時代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新時代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利于推動黨的領導與提升服務的有機統一,真正推動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執政方略,體現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是圍繞人民利益而展開的,彰顯黨永遠保持服務人民的政治本色。習近平指出,“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3]。黨要始終根植于人民、立足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的執政理念。新時代堅持黨的領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要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實踐之中,體現在服務全體中國人民的偉大征程中。通過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和服務機制,調整職能定位,增強執政能力,確保黨的戰斗力,以實現新時代對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

(二)優化與推進黨執政為民理念的真正落實

新時代如何落實執政為民的服務理念,決不能停在口頭上、會議中,需要在落實服務發展中提升執政能力和水平?!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黨作為執政黨,正在帶領人民由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時代轉變。但同時面臨的問題挑戰依然巨大,絕不能有任何懈怠和閃失。新時代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落實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體現黨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時代訴求。

黨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始終貫穿于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利于黨執政為民理念的真正落實。黨的執政始終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新時代不斷強化黨的服務職能,就是需要在實踐中黨把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密切結合起來。各級黨的組織、黨員干部包括普通黨員在內都要強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意識,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化解難題,帶好頭將全部精力放在人民身上。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們應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難題、回應民生關切、滿足民生需求。發展是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應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在服務發展、服務民生中,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建設中做到一個都不能少,不斷帶領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三、實現黨有力回答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問題的時代認同

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性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守。新時代黨提出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力地回應這一歷史性問題。

(一)詮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基本的政治立場

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確保黨的性質和宗旨永不褪色,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基本的價值立場。提出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首先有力地回答“我是誰”這一問題,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重要前提。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全面深刻地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奮斗的價值遵循和基本力量源泉,體現了黨的政治品格、政治優勢以及本質特征。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內外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面臨著“四大危險”和“四大挑戰”,其中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危險。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忘記了“我是誰”這一根本前提,導致宗旨服務意識淡化,有些黨員干部名義上說是人民的公仆,但對群眾情感淡薄,既無愛心又無耐心,事實上早已把自己放在人民群眾之上變成人民的主人。這些問題雖然還不是主流,但影響惡劣,造成黨與人民群眾對立的危險,極易使人民群眾失去對黨的信任和支持。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黨對自身功能定位的重新調整,不斷強化黨的服務功能,讓黨永遠與人民在一起,做到永不變質,絕不脫離群眾,甘當人民群眾的孺子牛,是永葆戰斗力與創造力的根本。

(二)集中體現黨對初心和使命的時代遵循

習近平強調:“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盵4]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建黨原則要充分體現“為大多數人服務”。黨是人民群眾的黨,始終是為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黨要始終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強調一切工作要以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

新時代強調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就是要求更加重視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的時代新要求,將服務理念放到執政黨建設新高度。無論時代和條件如何變化,都要求無產階級政黨不忘初心和使命。無論在什么時候,也不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服務宗旨,提升服務水平,更好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牢記初心和使命,成為新時代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三)彰顯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性的價值訴求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真正依靠人民群眾,充分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這也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關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5](P103)黨堅持依靠人民,提出人民是新時代黨實現“四個偉大”的根本力量。黨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就要充分調動人民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順應人民、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監督。

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充分彰顯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基本價值訴求。在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中,黨的組織、黨員干部等履職行事時,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拜人民為師,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始終重視“行動著的群眾”對社會發展進步所發揮的重要推動作用,使其匯聚成磅礴力量。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要始終以人民為師,努力為人民群眾當家做主服務。黨來自人民,要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基本的政治立場。

新時代黨領導人民乘風破浪、奮勇前進,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不斷把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等等。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黨始終把人民放在中心地位,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推進建設、改革與創新的結果。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強調黨的重心和力量向基層傾斜,立足社區、立足群眾,保障公民參與,加強針對性,不斷提升真誠服務意識、科學服務能力和優質服務水平。

四、提升新時代黨全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時代引領

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要把人民的期盼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要將這個口號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需要從內心深處牢牢記住。新時代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順應社會需求多元化和多樣性時代特點,不斷彰顯馬克思主義政黨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的內在邏輯。

(一)順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時代要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6](P5)黨鮮明地提出人民的需要就是黨的根本努力方向,人民的需求是黨領導人民奮斗的動力,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這就要求黨從關心人民群眾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永葆無產階級執政黨青春和活力,與人民群眾始終血脈相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正是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價值追求。黨自成立之時就表明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要時刻密切聯系群眾,真情關懷群眾,把群眾呼聲作為根本,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只有滿足了群眾的需要,群眾才會真正圍繞在我們身邊,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密切聯系群眾、真情關懷群眾,充分認識到“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7](P109)。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更加深刻地表明人民的需要是黨工作的動力。時代在進步,人民的需求在不斷變化,需求的數量和質量也在提高,黨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也應該不斷提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而深入,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新時代推進服務型政黨建設,通過關心滿足群眾的利益訴求,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增進人民和社會的整體福祉,滿足人民對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只有黨真正明白人民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制定正確有效的政策。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把握人民的所思所想,通過服務的紐帶,凝聚人心,提升共識,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做群眾工作。不斷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飽含著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既是服務型政黨建設的主體,又是服務受益對象。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關心服務對象,在了解群眾不同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供優質服務,強化服務自覺性,傾聽群眾聲音,尊重群眾的感情,接受群眾監督、反映群眾訴求,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在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要通過多種服務方式,包括黨員先鋒崗以及提升志愿者服務等,加強同人民群眾保持牢固的聯系,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通過持續、高效、優質的服務提升各級黨組織的建設水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為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提供新的時代內涵,客觀上推動了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不斷深入。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黨的努力方向和服務內涵,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要提高服務的層次和水平。新時代聚焦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提升黨建科學化。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健全服務機制以及創新服務方式等,實現黨組織建設方式轉型和服務功能升級。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在全黨形成制度、形成風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下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把握好服務人民的精髓,凝聚社會共識、優化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并轉化為施政的具體舉措,在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給人民以最大的實惠和利益。

(二)提升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獲得感的重要保證

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把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黨治國理政的根本目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鄧小平曾指出,人民滿意不滿意是我們工作成效的判斷標準。讓人民對黨的工作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必須要關心和解決人民群眾的現實問題,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成效的最終評判者,應該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評判標準?!盵8]以人民為中心詮釋著黨的本質屬性和根本宗旨,要求真正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各項服務,保證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新時代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要立足于讓人民得到真正實惠,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人民有所呼,我們就得有所應,一切都應該由人民說了算。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應該順應人民的期待,把人民群眾獲得感作為黨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評價標準和價值歸宿。人民獲得感既有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建設服務型政黨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同時也包含讓人民生活過得更體面、更有尊嚴,不斷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

不斷增加人民的獲得感,以人民滿意為中心,有利于推動黨從全能管理型政黨向服務型政黨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并成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有效路徑。黨的宗旨強調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新時代體現為讓每個人都能分享到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需要黨不斷提升服務理念、完善服務體系,以科學態度對待服務,以科學方法推進服務。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的制度、聯系群眾的制度、群眾權益訴求表達機制以及服務質量評價機制[9]。加強和改進黨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創新基層黨組織為群眾服務的工作方法,優化服務網絡和服務載體創新。深入群眾、貼近實際,規范服務過程、優化服務質量,促進服務績效的提升。各級黨組織和普通黨員要通過自己的服務,提升人民的獲得感,贏得對黨的美譽和信任,持續推進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孫希江.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立論依據、科學內涵及實現路徑[J].大連干部學刊,2014,(3).

[3]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的答問[N].人民日報,2014-02-09.

[4]孫大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N].人民日報,2017-10-23.

[5]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9]徐成芳,閔? 雪.中國共產黨服務型政黨建設理論架構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4,(1).

責任編輯:楊 俊

Abstract: In the 19th CPC Congress, it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of adhering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which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reflect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strategy of adhering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tys governance philosophy from the traditional era of “making decision for the people” to “making decision by people themselves”. In keeping with the Partys ruling philosophy, it adheres to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with “serving the people, serving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its core, and strongly respond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imes with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o I am, whom I am for, and whom I rely on. 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era of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Political Party, People-oriented, Original Heart, the Meaning of the Era

猜你喜歡
初心使命以人民為中心
牢記“初心使命” 建強“三個組織”
沂蒙精神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研究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氣何在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傳承
如何理解“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改革的成功取決于科學的理論指導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群眾觀的邏輯建構
淺議在黨建中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