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地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及防控

2019-07-03 02:15楊繼紅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6期
關鍵詞:淮北地區赤霉病防控措施

楊繼紅

摘要? ? 簡述了赤霉病在淮北地區的發生情況、發生特點、發病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科學防控措施,以期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 赤霉病;發生情況;原因;防控措施;淮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084-02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是淮北地區小麥的主要病害。近年來,受種植制度和氣候等因素影響,該病呈逐年上升的發生趨勢,且危害日趨加重,輕者導致減產10%~20%,重者減產30%~40%,甚至絕收。為此,對赤霉病發生情況和綜合防控進行探討,以期為科學防控赤霉病提供依據。

1? ? 發生情況與發生特點

1.1? ? 發生概率高

2010—2018年中,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為偏重或重發生年份,其余年份為中等或偏輕發生。

1.2? ? 發生范圍廣,面積大

據統計資料查閱,淮北地區所有縣市區每年均有赤霉病發生,發生年份占調查年份的80%以上,發生面積占種植面積的50%以上。

1.3? ? 品種間抗性差異大

據田間調查,煙農19、渦麥9號、淮麥系列在本區域內同等管理條件下抗性明顯優于周麥系列、新麥26、百農207等河南品種。感病品種占種植面積比例偏大,尤其是周麥27、新麥26,赤霉病在這2個品種上多年大發生。

1.4? ? 田間菌源量大,大流行風險高

受經濟效益驅使,小麥前茬多為玉米,大量秸稈直接還田,導致田間菌源量增加。

2? ? 發病原因

2.1? ? 品種選擇

據調查,淮北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90%以上都對赤霉病表現感病,在品種選擇上,片面追求高產、優質,對品種多抗、穩產要求不高,因而出現了高產不穩產、抗逆性較差的情況?;幢钡貐^主要種植的小麥品種有煙農19、皖麥52、周麥27、百農207、新麥26、西農979、煙農999、保麥6號等。

2.2? ? 秸稈大量還田導致田間菌源量增加

淮北地區前茬作物60%以上都是玉米,為了追求高產,多以高密度品種為主,田間秸稈不做任何處理,直接還田,導致田間菌源量增加。

2.3? ? 藥劑選擇不合理

長期使用單一劑型或選擇不合適的農藥,導致赤霉病菌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不理想[1]。

2.4? ? 防治時期不精準

部分群眾對病蟲害防治存在誤區,認為直到病蟲害出現才需要防治,因而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或只重視前期防控,忽視后期防治。

2.5? ? 農事操作粗放

旋耕淺,秸稈不能深埋;植保器械選擇不當,施藥量少;除草不徹底;收獲倉儲不當等;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間郁閉易造成赤霉病發生[2]。

2.6? ? 淮北地區氣溫特點利于赤霉病發生

由于淮北地區處于南北氣溫過渡帶,進入4月中旬以后,降雨增多,日照時數少,此期正是小麥抽穗揚花期,若遇2 d以上連陰天就會引起赤霉病的暴發流行。

3? ? 綜合防控措施

3.1? ? 加強科普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的防治意識

充分利用微信、QQ群、廣播、扶貧走訪、包村聯戶、科技趕集、農業信息網、電視講座等多種宣傳方式,宣傳小麥中后期防控技術措施,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3.2? ? 精準監測預警

精準監測預警,及時準確地為大面積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針對近年來氣候異常、病蟲發生頻繁、危害明顯加重的情況,市、鄉2級植保部門未雨綢繆,自覺加強了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工作。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開展了大規模的冬前和冬后螟蟲基數調查,各縣市區于2018年4月上旬分別召開了午季作物趨勢分析會,綜合病蟲基數、作物品種布局、氣象預報、歷史資料等多種因素進行專家會商,作出科學判斷,準確預測了赤霉病偏重至重發生的趨勢,做到了超前預警。

3.3? ? 科學施藥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圍繞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增強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能力,突出應用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工作融合,推廣應用高工效施藥器械,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切實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允許水平之下,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在施藥時期上要精準把握,“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天間隙打”;在藥劑選擇上,采用高效低毒復混藥劑,要二次稀釋、交替用藥,同時兼顧預防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蚜蟲等病蟲害,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在用藥量上,要保證充足的用水量,用水量應不少于450 kg/hm2。

3.4? ? 實行統防統治

實施統防統治可以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的組織化和科學化水平,也是實現病蟲害綜合治理、農藥減量控害的重要內容。大力推廣先進植保器械,充分利用淮北地區植保機械和無人機,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開展全程承包和代防代治服務。

3.5? ? 選用具有抗(耐)性的小麥品種

應選用穗形細長、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揚花集中、花期短、耐濕性強的品種??剐云贩N利用和合理布局是小麥赤霉病防控的基礎。目前,生產上雖無高抗赤霉病的小麥品種,但品種間抗性存在較大差異。在赤霉病常發區,選用中抗品種,避免跨區域種植來自常發麥區的感病品種,以降低病害流行風險[4]。

3.6? ? 提高農機作業補貼,推廣先進的耕作技術

推廣大功率作業機械,深耕掩埋秸稈,要求耕深20~30 cm,結合土壤治理,可大幅度降低土壤中的菌源基數。

3.7? ? 推動糧食烘干倉儲制度,防止毒素二次污染

引導淮北地區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利用政策扶植烘干設備的建設,滿足淮北地區小麥儲存服務。在小麥成熟后需及時收獲、晾曬烘干,避免收獲和儲存過程中濕度過高,導致小麥赤霉病菌繼續生長和繁殖,產生毒素。

4? ? 存在的問題

一是預測預報具有區域性,而病害發生和防治施藥要落實到不同田塊上,因而預報的指導性強,但指揮性弱。二是近年赤霉病前期控制很好,但忽視了后期防治,危害仍十分嚴重,損失非常大。三是農民對病害防治認識不到位和主動防治積極性不高,掌握不好防治最佳時機,不能選擇正確的方法。

5? ? 參考文獻

[1] 何維娜.小麥赤霉病化防治措施研討[J].現代農業,2018(12):27.

[2] 楊興志,陳立玉.小麥赤霉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16):106.

[3] 馬驥.沿淮地區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及原因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148-149.

[4] 方海維.近年安徽桐城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防治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18,38(7):58-60.

猜你喜歡
淮北地區赤霉病防控措施
2019年紹虞稻區小麥赤霉病重發原因及防控對策
論小麥赤霉病發生危害形勢及防控對策
成功克隆小麥抗赤霉病關鍵基因
淮北地區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開發與運作研究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問題研究
預付賬款的管理及風險防控措施探究
淮北地區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