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共生合作學習,提高體育課堂效率

2019-07-03 02:31王萍萍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互動合作興趣

王萍萍

【摘要】“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人相處”是21世紀人所具有的重要素質之一。一年級小學生好奇心強,對體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保護好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用共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提高體育學習效率。

【關鍵詞】合作;興趣;體育;互動

小學體育是教師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上好體育課,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共生,本意是指生物之間的不斷深化,凸顯了生命之間的合作、互惠,使其良性循環發展。共生關注的是一個追求的過程。

將共生概念引入小學體育課堂,形成共生體育課堂,那共生體育課堂指什么呢?共生體育課堂指的是課堂中的生態因子,教師、學生與環境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教師不完全是“教者”,學生不完全是“學者”,師生、生生通過互動,來達成各生態因子互助合作、共生共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有知識、技能的提升,還有智慧的啟迪,又有情感的體驗、人格的完善和個性的形成,是師生雙方各自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與生命價值的體現。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合作,合作學習是小學體育課堂中師生、生生、師師前進的基本動力,共生學習經常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出現。那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該怎樣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營造共生合作學習理念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共生合作,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在體育活動中進行分組教學,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每個學生能均勻地享受體育活動時間和強度,也能讓學生的共生合作落到實處。

1.分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人相處”是21世紀人所需具有的重要素質之一。小學生好奇心強,對體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保護好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身心和諧發展。教師可以用共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

分組可以是自由組合、同質分組。自由分組可以讓有共同語言、興趣一致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營造團結互助的學習氛圍,便于小集體學習能力的加強;同質分組,是人格品質、水平相近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合作。共生合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教師的教,改為學生的學,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翁。共生合作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它使學生的社會性得到了極大發展。

2.有目標的學習,使學生的合作更頻繁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目標有階段目標和課次目標。每一節體育課,教師都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每一節體育課堂目標與內容,仔細觀察學生的分組活動情況,加以引導與調整,對好的學生增加強度,對中等的學生適當減小強度,對能力弱的學生再次減小強度與難度。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體育《單、雙腳跳》中,這節課重點與難點是要讓學生掌握單雙腳前腳掌蹬地起跳與落地的方法,不僅要重點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跳、蹬姿勢,還要讓學生學會單跳、雙腳輕巧落地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有的學生對跳躍有一定基礎,已經在之前的活動中掌握了多種跳躍方法,這些體育認知為學生開展分組合作練習,共生相互學習提供了可能,教師指導的重點就可以放在如何指導學生協調用力與輕巧落地上。因此,教師在觀察學生的時候,重點要放在學生的身體是否協調,對于不協調的要加以指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向合作的同伴學習,讓學生們在相互交流、經驗分享中獲得新的認知,進而投入新的練習,再請同組的同伴提醒自己哪兒需要做什么改進,提高靈敏、速度、力量及協調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單雙腳跳的水平。

3.培養興趣,營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良好的運動興趣和習慣,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主旋律。教師要有意識地觀察學生的興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使學生能自覺、積極地參與合作鍛煉中來。

比如一年級學生在合作《母雞愛小雞》隊列練習時,教師先自己示范,學生進行分組分排練習,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分組合作練習情況,提醒能力強的學生及時對能力差的學生的錯誤動作加以糾正,達到互學共同的目的。這樣能力差的學生不明白自己該排在哪里,同組的能力強的學生不斷地提醒,多次練習后,孩子們終于學會了正確的隊列練習。

二、利用記錄表,促進共生合作學習的提高

教師的觀察離不開記錄表的使用,教師要善于分析記錄表中的內容,從現象看本質,促進學生的共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體育《腳背正面運球》活動中,教師設計了記錄表要求,活動要求是奔跑中運球,用腳背正面運球前進。一步一觸球,以增加觸球次數,培養學生運球的協調性。記錄表中學生的表現分為好、良好、一般、較差四個檔次。教師仔細觀察每組學生的練習情況,給每組學生的具體情況打分。從記錄表中教師可以輕易看出那些組合作學習好,能相互提醒,那些組合作學習浮于表面。在集體評價的時候,教師向學生們展示實際記錄情況,讓學生們明白共生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在活動中反思、成長,積極向同伴學習,認真聽取同伴的積極意見,以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

記錄表的使用離不開評價,只有將記錄表與觀察、評價、反思、總結相結合,才能產生1+1>2的效果。

三、挖掘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的共生合作學習,經常會帶給教師驚喜。比如在一次一年級小組跳繩活動中,琪琪所在的跳繩小組突破了一年級合作跳繩的記錄,完成了一分鐘八人小組跳繩合作不間斷的記錄。事后孩子們在介紹經驗時說,當時跳的時候小組領頭人不但喊有節奏的號子,還在跳的間隙,鼓勵大家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取得了破紀錄的好成績。又如在一年級五人接力賽跑中,圓圓一組不但接力棒接得穩,而且小組合作奔跑速度第一。在自我總結時,圓圓代表小組發言,他認為小組人的心理發育是關鍵,比賽前,他讓自己小組的成員放下心理負擔,心中只想兩個字,“穩”和“跑”,“穩”指的是兩人交接接力棒的時候,一定讓接的人接穩了再撒手,“跑”指的是輪到自己跑的時候要奮力奔跑,使勁地跑,發揮自己跑的最大潛力。孩子們的經驗介紹給了大家極大的啟發,運動要思考,特別是要激發小組成員的活力,讓大家發揮潛力。

總之,教師要利用共生合作學習的契機,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勇于向同伴學習,敢于向困難挑戰,不怕困難,不畏艱難,使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與學習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開發學生運動智能,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峰.淺談小組合作訓練教學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112.

[2]楊占菊.開展合作教學,打造體育創新課堂[J].學周刊,2018(34):151-152.

[3]顧國興.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28):14.

猜你喜歡
互動合作興趣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