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

2019-07-03 02:15馬江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6期
關鍵詞:農業生產現狀對策

馬江

摘要? ? 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是指農業科研活動創造的科研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產增收,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效益,也是農業科研活動發展的目標,是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業科技進步及發展的重要表現方式,同時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措施。發展現代農業更加凸顯科技為先導的重要性,所以提高農業科研成果在生產中的應用效率,提高農業有效科研成果的比例和農業科研成果的競爭力,是現代農業發展根本動力最基本的表現方式,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20多年來在農業科研、成果實際應用、創建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工作中的經驗,總結了我國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對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 ? 農業科研成果;農業生產;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229-02

1? ? 我國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

1.1? ? 農業科研成果體制不合理

目前,我國農業科研課題在一開始的立項和審批,甚至研究過程中,主管部門和實施機構都普遍重視數量,忽視質量,很少考慮到完成項目后取得的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很多研究機構在研究過程中為了應付差事,對付主管部門,甚至弄虛作假,存在虛榮主義和形式主義,為了完成科研任務甚至夸大立項的影響力,這種項目經濟價值低,甚至對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會產生負面作用[1]。

1.2? ? 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率水平較為低下

現階段我國平均每年有8 000項左右的農業科研成果問世,但真正能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不超過40%,而且這些能應用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其他途徑參照、引進,再通過技術組裝甚至照搬照抄而來,原創性的農業科研成果比例很低。而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其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效率遠比我國高,能達到80%甚至更高[2]。

1.3? ? 國家對農業科研成果應用重視不夠

國家對農業科研成果如何應用到生產中以提高生產效率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投資總量不足和資金使用分配比例不合理[3]。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占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較低,不足發達國家的10%,而用于科研成果應用的資金更是嚴重不足,這是制約農業科研成果在生產中應用的瓶頸。一個成熟、很快能應用的科研成果,經過實驗室成果、中間應用放大實驗、產業化3個階段的投資比例為1∶0.7∶100,而通常慣例應該在1∶10∶100左右。我國用于科研成果開發的資金比例又明顯過低,而這一部分資金又恰恰是提高科研成果應用效率的關鍵。投資總量的不足和資金使用比例分配的不合理,嚴重制約著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

1.4? ? 高水平專業服務隊伍缺乏

農業科研成果應用的中介服務體系發展滯后,缺乏專業的中介機構和素質較高的技術經紀人隊伍。任何一項科研成果從實驗室不斷走向市場,應用于生產,不僅需要投入時間和資金,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尤其是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和現代化農業過渡期階段,農業領域仍然處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就不僅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科研成果產出中,更需要大量的人才隊伍投身于科研成果的應用工作中[4]。而我國現階段仍然缺乏高水平專業服務隊伍,雖然農業院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及高級別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擁有高層次的人才隊伍,但這些人才隊伍對于農業生產的廣大農村來說,比例遠遠不夠,加上這些人才隊伍既要做科研,又要搞推廣轉化,精力有限,往往會顧此失彼。

1.5? ? 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脫節

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市場開發推廣、農業經濟脫節。部分從事農業科研工作的人員缺乏農業生產工作經歷,不懂生產;有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甚至不出實驗室、辦公室,埋頭查文獻寫文章、申請專利、申報獎項,目的就只是為了晉升職稱,這就必然導致研究成果與實際生產應用匹配不夠,應用過程中問題較多,甚至出現“研究成果出自實驗室,數據指標結論大反轉”的現象,這就造就了很多無用的研究成果。同時,在當前的農業科研大環境下,部分科研人員為了科研而科研,閉門造車,不僅對科研成果應用了解不夠,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尤其是農村經濟情況和形勢缺乏深刻的認識,必然導致科研工作與市場經濟脫節。

1.6? ? 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人員素質低

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員素質較低,接受能力差,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F階段,我國從事農業生產人員約4億多,受教育程度較低,文盲、半文盲人數約占30%,絕大部分人員只接受過小學和初中文化教育,而且90%以上的農業勞動者沒接受過專業技術培訓。而發達國家中,只有不足10%的農業勞動人員沒接受過專業技術培訓,加之我國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環境差、工作辛苦、收入低、生活清貧,很多培養起來的應用推廣隊伍不斷萎縮,人員減少,而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也不愿意從事成果應用推廣工作,從而導致缺少連接科研人員與農業勞動人員的橋梁和紐帶,致使很多成熟、應用前景好的技術成果落不到田間地頭,大量的科研成果成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得不到有效回報的“半成品”。

2? ? 促進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策

2.1? ? 大力推進科研體制改革

繼續大力推進科研體制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項目立項、審批、完成制度,把好農業科研項目質量第一關。一是從國家農業宏觀戰略層次上,提高對科技成果尤其是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效率的重視程度,在應用型、實用型農業科技項目立項前,必須做好切實可行的應用前景論證、市場調研和預測評判、市場化商業化目標規劃等;二是把好承接項目單位關口,要求項目申請承接單位除了具備完成項目的資質、實力等條件外,還應該出具權威部門組織論證或者由第三方提供的有關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的詳細證明材料,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項目運作制度。

2.2? ? 加強對科研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

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科研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處理好源頭創新和跟風研究的關系,大力鼓勵創新型研究,建立健全現有的績效評價機制和約束機制,全社會大力宣揚和鼓勵科研人員培養勇于開疆拓土的價值觀和獨立堅毅的人格,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新路徑,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已有的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的法律法規和績效評價機制與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促進科技與金融有效結合,促進和鼓勵科研單位擴大“推廣崗”試點,讓科研院所大力支持科研人員從事應用技術研發,整合集成研發隊伍,催化一批關鍵技術,孵化研發單位所辦企業。

2.3? ? 加大對農業科研領域的投入

要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經濟實力,加大對農業科研領域的投入??蒲谢顒邮且豁椡度氪?、短期產出率低、研究周期長的事業,農業科研活動更是周期長、見效慢的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我國政府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對農業科研的投資強度不增反減,穩定性差,往往是當農業出現問題了才重視財政投入。1996年農業科研投入占國內農業生產總值的0.2%,而當年發達國家的平均值為2.37%。當然這與我國當時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大力投資發展工業尤其是制造業,農業研究和農業生產方式相對滯后的國情相適應。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農村、鄉村振興戰略等措施,農業科研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改革開放釋放紅利的同時,持續加大對農業科研和農業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投資力度。同時對農業科研投入資金的使用分配比例進行有效地指導、監管,開創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科研新局面,早日全面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

2.4? ? 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農業生產方式

把農業科研成果應用當做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我國農業科研工作經過長期的積累尤其是最近30年來快速的發展,積累了不少實用技術成果,農業生產從原來的“吃飽”到“吃好”方向轉變,更需要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農業生產方式,在這種形勢下,政府作為科研成果應用的推動者,要進一步做好科研成果應用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創新機制,落實政策法規,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推動成果應用學科發展。加強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隊伍的建設,一方面,直接增加支持成果應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另一方面,建設專業化的知識產權和成果應用轉化的服務團隊,同時加強對中介服務的支持,創新科研經費的配置方式,克服機制體制障礙,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積極鼓勵產學研合作,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推廣應用隊伍各自優勢,將科研活動、成果應用開發集成起來。

3? ? 展望

在各級政府部門、農業科研機構、農業推廣部門、公司企業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多年實踐證明,政府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大投資、引導規范農業經濟秩序,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門管理引導、公司企業作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推廣機制。

根據我國的國情及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加速我國農業科研成果應用的重要任務是推動金融業支持農業技術應用領域,把社會廣大資金來源作為解決繼續提高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效率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繼續推進和加快農業科研成果應用領域的風險投資市場建設,政府創立或者鼓勵發展投資基金、風險咨詢與資產管理公司等多種形式,為資本與技術牽線搭橋,使更多的農業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改進績效評價機制和職稱評審評價制度,徹底改變職稱評審以論文、獎項以及科研項目的資金多少為晉升的依據,而忽略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科研機構大量的“多余”研究崗位和尤其是“多余”管理崗位上,分流一批人員從事成果應用推廣,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引導高層次人才進入成果應用領域,建立專業化高水平的成果應用開發隊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農業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許多新需求。當前正在進行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升級驅動著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效率的增長,呼喚著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也為大力推進農業科研成果的深入應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

4? ? 參考文獻

[1] 葉琳.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引進與咨詢,2003(5):30-32.

[2] 李浩,趙予新.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6(7):83-84.

[3] 馬發展.關于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3(6):44-49.

[4] 林洲鈺,林漢川,鄧興華.加快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創新與實現路徑[J].新視野,2013(2):33-36.

猜你喜歡
農業生產現狀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效應分析
新形勢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