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發展現狀研究

2019-07-10 01:29李藝
活力 2019年6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教育

李藝

[摘要]推進精準扶貧,消除貧困人口,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內在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障。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手段之一,本文介紹西部民族地區教育扶貧的現狀及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該地區教育提出對策。從對教育的重視,扶貧準確定位,課堂學習和遠程學習、強制學習和自愿學習,提高培訓內容質量,實現教育法制化、規范化、合理化五個方面來為西部民族地區的教育扶貧提出對策。

[關鍵詞]西部民族地區;精準扶貧;教育

一、教育扶貧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電腦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筆和計算器,全面實現互聯網教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盡管有許多學生會簡單的計算機操作,但效果并不理想,跟網絡教育的要求相距甚遠。當務之急是如何讓西部民族地區能接觸到電腦,其次是學習操作電腦,并可以熟練進行編程、存儲信息等實際操作,這是教育先要處理的,也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網絡教育是一個教育扶貧長期不可或缺的項目。為了教育扶貧的健康發展,應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各個方面的教育資源。

二、西部民族地區教育扶貧的發展現狀

(一)教育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傳統

如今西部民族地區教育開展的方法主要是面授,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大課堂,老師講解培訓的內容、參加培訓的人員聽記。面授這種教學方法,很少使用現代技術協助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講的內容學員不一定會明白,培訓效果很不理想。

(二)師資質量不高

民族地區的教師教學質量不高,一般是當地老師,一個老師一般會同時教授多門課程。同時大部分老師沒有教育經驗且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要他們傳授專業知識也很勉強。在這樣的教師團隊下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三)教學配置簡陋

經濟帶動社會發展,在各個工業園區的建設下,同時也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從以前的沒有資源,到現在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從而帶動了教育的發展。各個民族地區教育點都興建了教室、操場、圖書館等設施。同時配套了新的座椅、書籍、體育用品等,使得當地的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這樣的配置也只能在鎮上有,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接受到這樣的教育資源與環境。

(四)教育機制不夠完善

如果說加大教育支出,保證教育質量是提高人們基本素質的話,那么完善企業培訓機制便是提高就業人口的技能素質。農轉非人口的技能單一,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會偏低,所以在與就業崗位的接軌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這就需要企業對他們進行培訓,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適合他們的培訓方案。涪陵區農轉非的就業人員,大多是進入了廠區,進行機械加工等相關操作性的工作。在機械操作上,與他們以前在農村所接觸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需要企業有耐心和信心去對他們進行培訓。這也無疑會加大培訓費用的支出,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能夠提供適當的補助。促使農轉非人口進入城市后能夠盡快就業、更好就業,不僅僅是關系到他們個人的發展,還關系到整個城鎮化水平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五)教育內容分類不合理

參與農村教育的年齡不同,文化水平都不一樣,而現階段的教育培訓并沒有考慮這些問題,沒有針對不同而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課程。無論是高中學歷還是大專、本科以上學歷;或者是初級職稱還是中級職稱,繼續教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中、高級職員的學院會覺得培訓內容簡單無趣;而初級職稱的學員會覺得培訓課程太深奧、看不懂,達不到教學目標,也打擊了部分人員對學習的積極性。

三、針對西部民族地區教育扶貧的發展提出的對策

(一)加強對教育的重視

必須高度重視扶貧教育,必須給予學校必要的資金支持,在實際工作中要考慮到長遠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際工作進行培訓內容的合理規劃;經常開展有關教育知識的培訓講座,開展教育競賽。要制定合理計劃,鼓勵教師學習相關教育知識,為教師提供實地考察、學習等機會,創造更好的機會。

(二)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在未來的教育中,我們要努力宣傳教育;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學生的家長是宣傳對象,只有家長充分認識到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給予相應的支持,正常進行扶貧教育才能得到保障。管理部門應該變被動為主動,把傳統的橫幅宣傳和轉發文件變成用短信直接通知會計人員??梢酝ㄟ^摸底調查,采集全市各個村的基本信息建成數據庫,利用數據庫里的信息通過短信把應該了解的政策、法規、教育情況通知到位。通過這個方法,能增強學習動力。

(三)豐富教學模式

面授培訓不應該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應該采用多種方法結合。比如案例法:案例教學法是老師通過分析實際案例,通過講解案例向參與繼續教育的人員講解知識的教學方法。這個方法能夠把實際案例生動詳細地講解出來,能夠讓培訓人員較快理解相關知識。遠程培訓是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主要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的一種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多媒體網絡進行遠程教育學習。扶貧教育應該反映現代的學習特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特點的學員提出不相同的教育模式;教育的培訓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各行各業的內容都應該涉及。學生可以通過注冊,隨時登陸隨時學習,不用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自覺性。

參考文獻:

[1]張慶祥.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4(04).

[2]韓吉珍.侯鐵虎.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中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9(06).

[3]沈柏福.中國省級地方教育投資的區域比較分析[J].教育與經濟,1994,10(4).

[4]吳玲.劉玉安.我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2(02).

[5]廖楚輝.政府教育支出區域間不平衡的動態分析[J].經濟研究,2004(06).

[6]夏麗萍,張志英.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主體系統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教育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