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斐伏爾的“異化”概念

2019-07-10 01:29南楠
活力 2019年6期
關鍵詞:異化

南楠

[摘要]列斐伏爾的“異化”概念是面對新時期新問題時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創新與發展。他試圖削弱馬克思“生產決定消費”的理論邏輯,強調消費對社會的引導作用。他突破經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二分,凸顯日常生活這個微觀視角。對于異化的現實,他把馬克思經濟政治的宏觀革命理想轉為日常生活和文化革命的微觀革命設想。其理論過失則在于,過于割裂都市化與工業化以至于將兩者對立從而失去雄厚的物質基礎,使革命成為空中樓閣;忽視經濟政治的批判與變革,單方面側重文化批判,主動將自身邊緣化,是舍本逐末的選擇。

[關鍵詞]異化;日常生活批判;文化革命;列斐伏爾

自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經典論證表達了對清楚明白的知識的尋求、高揚了理性至高無上的地位以來,法國哲學便一直有思辨的傳統。這容易造成一個傾向,是重視思維而忽視存在,理論豐富而經驗匱乏,日常生活便是在這種語境中被貶低、被削弱,成為無足輕重的部分。列斐伏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重要貢獻就在于,通過重新闡釋馬克思的“異化”概念與“總體的人”的理論,將日常生活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成為哲學批判的對象。這與20世紀40年代以來法國哲學一來要求哲學走出抽象的理性王國面向日常生活世界同時又將日常生活世界的研究提升到形而上學層面的趨勢密不可分。

一、列斐伏爾“異化”概念的理論來源

列斐伏爾的“異化”概念主要來源于馬克思,他在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創造與再度闡釋,從而使得馬克思的理論在面對新的歷史情境時繼續發揮著卓越的解釋效用。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商品拜物教”的概念來表示在資本主義社會背景下,用物的關系來代替和掩蓋人的關系的本性。馬克思關于“異化”的思想則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集中地進行了詳細闡述和論證。只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1932年才得以發表,此時正統馬克思主義思想已形成。雖然盧卡奇等人為深入研究并逐漸豐富拓展馬克思關于異化的人本主義哲學思想作出不懈努力,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異化”仍然不能成為主流研究對象。

針對此現象,列斐伏爾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再版中增添了關于異化的理論內容,針對斯大林主義的教條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思想家對異化的忽視進行尖銳批評。這兩者作為正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對馬克思早期著作以及青年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以實踐為核心的人本主義哲學構想的了解不夠,主要繼承了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以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唯物史觀,重視經濟、政治變革,而將人的生存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變革視作次一級的、被決定的部分?!爱惢备拍铍S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再發現而愈發被重視,在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學說體系中頻繁出現,不斷煥發活力?!爱惢备拍钤凇?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主要表現為工人同其勞動產品、工人同其勞動、人同自己的類本質以及人同人的異化四個方面。列斐伏爾雖然繼承馬克思的“異化”概念,但“異化”概念在列斐伏爾處與馬克思有很大不同。

馬克思談“異化”主要是在物質生產層面談,“異化”這一事實在生產過程中就已經形成——“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工人在勞動中付出的越多,自己就越被削弱,而他親手創造出來的對象的力量也就越大?!爱惢钡乃膫€環節在生產的過程中環環相扣,工人在“異化”的壓制中越陷越深。在馬克思處,生產對消費起了決定性作用。列斐伏爾談“異化”主要是在消費層面談,強調消費而不是生產的主導作用。他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現代社會是一個“消費被控制的科層制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日常生活在各種消費體制的操縱下碎片化、神秘化。大量流行的次體系對日常生活無孔不入地進行滲透與控制。日常生活在這種滲透與控制下,失去了創造力。凡是能被消費的都變成了符號,而符號則成為了現實。人們的欲望不斷被制造不斷被引導,人們關心的不是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是在消費社會中被廣告、媒體等文化工業制造出來的需要。

馬克思談“異化”是從宏觀層面談,以勞動為核心,立體地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按照馬克思的分析,在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條件下,“即使在對工人最有利的社會狀態中,工人的結局也必然是勞動過度和早死,淪為機器,淪為資本的奴隸(資本的積累危害著工人),發生新的競爭以及一部分工人餓死或行乞”。列斐伏爾談“異化”則是從微觀上談,平面化地談,這種“異化”遍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馬克思所說的經濟層面而且是政治的、日常的,人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異化不僅僅局限于勞動領域,而且存在于消費與人的各種需要領域,即日常生活領域;異化主要不是馬克思所關注的貧困問題,而是現代社會技術文明進步所導致的全方位的社會問題?!彼辉倬窒抻趥鹘y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二分的理論視野,而是認為上層建筑要以日常生活為基礎——“上層建筑之所以成為問題,乃是由于上層建筑雖然是上層形成,卻又時時刻刻楔入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之中。這也是由于日常的實踐是分散的、零碎的,是個人的實踐,是一個一定的和個別的社會活動的實踐,而上層建筑則與整個社會與全部社會實踐有一種關系,這就是說:上層建筑反映著部分中的全體,反之,也反映著全體中的部分?!蓖瑫r,在列斐伏爾看來,生產是符號的生產,不是生產決定需求而是需求決定生產,他在精神層面對此形成批判與非批判,將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轉為符號拜物教。但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處,赫勒繼承了列斐伏爾、馬爾庫塞的理論,在微觀層面上對社會主義異化進行的批判卻消解了社會主義的目標,這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也富有啟發意義。

在馬克思的“異化”理論中,國家是上層建筑中的權力統治中心,而在列斐伏爾處,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微型權力的隱性抽象統治的“恐怖主義社會”,從而將馬克思對政治經濟領域的批判轉到日常生活的文化批判上?!翱植乐髁x的社會”指的是各種次體系對人的成功控制,并且這種控制會變為個體對自身的控制,它本身是過分壓抑的社會的結果。

二、列斐伏爾“異化”的表現

列斐伏爾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處于全面異化的狀況中,異化的現實比馬克思所分析要更加復雜。經濟基礎的異化并不直接決定政治的異化,也不直接決定日常生活的異化,這三者處于相互聯系的總體關系之中。異化現象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異化的諸多表現形式當中,列斐伏爾重點分析了人思想意識的異化、需要的異化和個人與社會集體關系的異化。

思想意識的異化。異化了的思想意識也被稱為“被神秘化的意識”,是由于資本主義價值規律的抽象統治,即剩余價值脫離使用價值、脫離物本身,才導致了自我意識這種脫離現實、脫離生活的幻覺。列斐伏爾指出,首先是拜物教,接著從拜物教的狀態中派生出了異化,也就是人與自身的疏異性和距離性。此時,當社會停滯不前并且如果不打碎這種停滯不前的狀態社會便不能發生變化時,人們的意識便被神秘化了。在1936年出版的《黑格爾著作導讀》中,列斐伏爾將這一思想進一步表述為異化只有到了意識超出了它的理解范圍外才會發生。在人們試圖超越自身局限性的過程中,人自身的認知欲望會升華為一種虛幻的形態,一種可以解釋的神秘。人的意識變得麻木不仁,不再感到痛苦不堪的意識進行了自我欺騙或者神秘化。個體的人的生存被抽象的社會關系所掩蓋。

人的需求的異化。列斐伏爾在其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中確立了消費主導型的現代性批判的理論視野,認為消費成了異化統治的主要領域。他將受消費控制的社會稱之為“消費受控制社會”。他認為現代社會是大量流行的無形的隱形的次體系對日常生活無孔不入的滲透和控制?!胺材軌虮幌M的都變成了消費的符號,消費者靠符號,靠靈巧和財富的符號、幸福和愛的符號為生;符號和意謂取代了現實?!痹谶@樣的社會中,符號代替了物的存在。凡是能夠被消費的都成為了消費的符號,人們并不關心自己真實的需要,而是在一個又一個符號制造出來的需要中迷失自我,人們不擔心“貧窮”、“專制”而害怕不夠“時尚?!睍r尚通過排斥日常生活而統治日常生活,因為日常生活不夠時尚所以不能夠存在。

個體被流行的消費心理觀念與大眾傳媒所編織設計的時尚體系所控制。流行的消費心理觀念與大眾傳媒不斷制造偽裝和幻覺,滿足的不是人們的真實需求而是制造了虛假的需求。人們始終在追求被制造出來的虛假需求而忽視了真實的需求,由于真實的需求始終沒有被滿足而感到焦慮不安。人們對自己價值感的認同由從前的生產創造性活動轉為了消費性活動。

個人與社會集體關系的異化。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人只有在同集體的關系中才能更好地認識自身。人既不能脫離集體而獨立存在,也不該在集體中失去個性。但在現代社會,分工將人們劃分到不同的范圍,社會共同生活被割裂,人也成為了相對獨立的個體。人和集體的關系被顛倒,人以為孤立的自身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但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人脫離和喪失了認識自身的基礎,脫離了自身的社會根基。人們或者把自身當做是一種理論上抽象的東西,諸如心靈、理想等;或者將自身視為一種生物存在,以軀體、欲望為主導。

在列斐伏爾看來異化是全方位的,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列斐伏爾認為科技、傳媒等也都造成異化并且將異化在自身上體現出來。

三、列斐伏爾對“異化”的揚棄與理論不足

列斐伏爾在《現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全面總結和整合了自己60年代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總體性文化革命行動綱領。其中最著名的口號在經濟上是“技術要為日常生活服務”,政治上是“廢除國家與實行自治”,文化上是“讓日常生活成為一種藝術品”,包括性意識的革命、城市的改革以及對節日的再發現。

列斐伏爾認為,“文化革命”作為一個概念,指的是藝術與日常生活創造性地融合。它不能被想象成是美學的,它的目標和方向是創造一種不是制度的而是生活風格的文化。文化革命作為藝術和藝術價值的復興,它主要具有實踐而不是文化的目標。下文將具體敘述文化革命的三大方向。

第一,性意識的革命。這種變革試圖從意識形態的層面而不是制度的層面上改變性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用理論和實踐的全部可行方案來稀釋新資本主義的全面壓抑和性恐怖主義。此時,“性壓抑必然不再是制度所關心的(實際上,主要和制度相關);它必須要根除;只要壓抑和恐怖越來越不局限于對性行為的控制,那么控制變會愈來愈擴展到人類的整個能力與潛能領域。問題并不是要完全廢除對性行為的控制;實際上,徹底的放任自流,讓欲望轉化為赤裸的需求,可能會導致欲望的消失與退化;欲望不能無控制地存在,雖然壓抑確實建立在控制與扼殺欲望或使之扭曲的基礎上。性控制應該由那些關心的人所掌握,而不是被制度所加強,即便是它很少采用倫理和恐怖相結合的方法”。所謂的性解放和色情藝術的泛濫是消費社會對人的欲望和身體的深層次控制,由此觀之性意識的革命不僅是意識形態的革命,更是對控制現代日常生活的抽象權力空間的革命。

第二,城市的改革。所謂城市的改革就是把傳統的節日場面重新具體化為發自欲望深處的詩性實踐所創造出的嶄新的生活情境。列斐伏爾希望用都市化的日常生活代替工業化社會,從而去除科層制社會的種種弊病。人們在這種都市化的日常生活中,將重新找回農業社會或古代社會的快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隨時進行著詩性的創造與實踐——日常生活將變成為其中的每個公民與共同體各顯其能的創造(詩性的而不是實踐的)活動。

第三,節日的再發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分層和制度化,節日成為例行公事,甚至是消費社會中商家刺激消費的契機。列斐伏爾希望被現代性所遮蔽的節日能重新煥發出光彩,調動每個人感覺、身體、精神的全部投入,以及所有人不分貧富貴賤的平等參與。他希望節日不再屈從于商品化與情感的升華,而是與日常生活完全融為一體,用節日狂歡打破美好理想與枯燥現實的界限。

列斐伏爾的理論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日常生活,試圖從微觀領域發起革命,別具一格。但卻在實踐中受挫。一方面,由于過于割裂都市化與工業化以至于將兩者對立,從而失去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革命成為空中樓閣;另一方面,由于忽視經濟政治的批判與變革,單方面側重文化批判,主動將自身邊緣化,是舍本逐末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中央編譯局,譯.2000.

[2]劉懷玉.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文本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3]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vlife,volume I[M],trans by Moore,Verso,London,New York.1991

[4]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M],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4

[5]吳寧.列斐伏爾論現代社會的異化.[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

[6]范海武,劉懷玉.“讓日常生活成為藝術”:一種后馬克思主義的都市化烏托邦構想[J].求是學刊,2004.

[7]仰海峰.列斐伏爾與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J].現代哲學,2003.

[8]潘禹非.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異化理論研究[J].知與行,2016.

[9]張一兵.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潮[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10]仰海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1]何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程(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劉懷玉.列斐伏爾:日常生活的恐怖主義批判[J].求是學刊,2007.

[13]劉懷玉.日常生活批判的瞬間、差異空間與節奏視角——以列斐伏爾為例[J].哲學分析,2016.

猜你喜歡
異化
異化與歸化視角下《紅樓夢》中顏色詞“青”的英譯研究
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職后培訓的異化與回歸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的研究綜述
淺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
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的探析
馬克思如何闡釋異化與非異化的內在關聯
馬爾庫塞的人性異化論
歸化與異化
“社會主義異化”論與精神污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