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朱元璋的“石頭城”

2019-07-17 02:25王春燕
瞭望東方周刊 2019年13期
關鍵詞:石頭城安順石柱

王春燕

在貴陽火車站隨便踏上一列西進的火車,車出貴陽后到達的第一站,多半會是安順。普通快車1小時可達,硬座票價是15.5元。

這樣的敘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安順在西南交通和軍事上的地位?!杜f唐書》中對安順這樣記載:“地處西南沖劇,夷漢襟喉,土厚水深,川瀠峰列,輻輳逶迤,扼塞強固,邊鄙都會,控制滇蜀……”密集的四字連在一起,準確地描畫出一個地處邊陲要塞的安順,一個建制比貴州建省還要早的古城。

安順的“開發”早于貴陽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為解決云南梁王這最后一個元朝地方政權,設普定衛于安順一帶,并從江淮地區大量移民,駐軍屯田。

清人許纘曾所著《滇行紀程》中記載:“安順府城圍九里,環市宮室皆壯麗宏敞。人家以白石為墻壁,石片為瓦。估人云集,遠勝貴陽。昔嘗議立省會于此,以秤土輕重,不及貴陽,故舍此從彼。今移提督駐此,以鎮盤江?!睆倪@段描述中,可知安順的“開發”早于貴陽,而“安順”二字也實實在在包含了人們對出行、經商、生活等一切順暢的美好希望。

1638年4月,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經平壩衛(今平壩縣),再西經安順州(今安順市)、鎮寧州(今鎮寧縣),于同年4月23日到達白水河,觀白水河瀑布,也就是今天的黃果樹瀑布。

對于匆匆而過的安順,徐霞客在游記里留下了28個字:“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闊;南半里,有橋;又南半里,有層樓跨街,市集甚盛?!逼斩ǔ蔷褪钱敃r對安順的稱呼,文中的橋指的是四官橋(現仍在),層樓指的是鐘鼓樓。

鐘鼓樓下的和平與戰爭

一座鐘鼓樓,標識出舊時安順城的大致坐標,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匯聚在此。只不過如今這鐘鼓樓已蕩然無存,化成了文獻中的符號——據府志記載,此樓元時建,明末毀,三層飛檐,塔形,寶頂,一層比一層大,底下是幾丈高的石門洞。乾隆三十三年由知府呂正清重建,道光元年副榜楊春發等補修。光緒中知府汪仙圃更名為“鼎甲樓”,樓上中間兩層有文昌、魁星像。

今天到安順的話,游客們會發現鐘鼓樓的位置就在老大十字街上,依舊繁華的商業氛圍讓人還原出徐霞客筆下“市集甚盛”的熱鬧:舊時這里是小販聚集之地,石門洞下有擺攤經營的,往來滇黔蜀粵的經商人操著各種語言出出進進于附近的旅店。那是緩慢又安靜的和平時期的日常,時間仿佛不曾流過。

安順人戴明賢老先生對鐘鼓樓的記憶則是另一番景象:“(鐘鼓樓)高石墻上經常滿布招貼,‘青衣花衫 劈紡皇后曹麗君蒞安露演‘天黃地綠,小兒夜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的小黃紙條”——從政府公告到京戲海報,類似于今天報紙上的分類廣告。

鐘鼓樓門洞上還掛過土匪頭子的腦袋,“有個小孩跟著大孩子們去看了一眼,嚇得哭叫不能入睡,鬧了一夜。他奶奶老年人有經驗,次日帶他再去鐘鼓樓下,押著他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至熟視無睹,再不害怕,這才好了?!边@樣的記述,則帶著戰爭年代的特殊印記,是安順的另一段歷史,急促又喧囂的兵馬亂世。

白塔:前賢建以培風水者也

現在的老大十字街所在是兩條寬敞的柏油馬路:南北向和東西向的中華路在此交匯。再往東,和中華南路平行的一條路,叫顧府街。據安順府志記載,相傳明初都指揮使顧成曾居此街。從顧府街穿過蔣衙路,經過圖書路,就來到了安順市區的標志性建筑白塔。

貴州安順本寨村一老人走在石頭建筑旁

白塔是元代安順三大建筑之一,初時為磚塔,后歷代重修為石塔。安順府志記載說,元朝當年建此塔是“前賢建以培風水者也”。

塔是等六邊錐狀體封閉樓式的實心塔,有七級,外部用白石鑲砌,無門窗。從塔基往上,塔身逐層收縮,成為寶塔形狀。在塔身外壁的六個面上,從下至上雕刻有六尊佛像和護法神雕像。

整座石塔造型簡約質樸,石料鑲嵌密實無間,可見當時制塔工藝的精湛,也因此作為古代名塔被羅哲文先生收錄在《中國古塔》一書中。

“一兩石屑一兩銀”

安順城內還有一文一武兩座廟,依照古時城市建筑的風水之說,文東武西。文武廟門臉都不大,武廟臨街(中華東路),文廟如今則隱藏在一片高樓大廈之中,如同一個大隱于市的賢者。

武廟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叫壽亭侯祠,后改稱關帝廟。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建為武廟。民國八年(1919年)將關羽岳飛合祀,又稱關帝廟?,F在廟內僅存關帝像。文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名“府學宮”,經明清兩朝多次復建增修,終于完備,坊間有“中國現存最精致的文廟”之譽。

據戴明賢記錄,當年雕刻這兩根石柱的是一個姓潘的匠人,當時給他的工錢是按照鑿下來的石屑粉稱重計算的:一兩石屑一兩銀子。

兩座廟整體都是石材建制。不同于一般的殿堂廟宇,其殿柱大多采用石柱加圓木料構成,安順的武廟大殿由36根整料石柱構成主架,最高的一根石柱有14米高。

文廟大成殿前的兩根龍身石柱,在整條石柱上雕刻著龍身。據戴明賢記錄,當年雕刻這兩根石柱的是一個姓潘的匠人,當時給他的工錢是按照鑿下來的石屑粉稱重計算的:一兩石屑一兩銀子。石屑飄飄灑灑從空中墜落之時,也許是辛勞一天的潘石匠最享受的一刻。

傳說不可細究,但不論真假,我們都不得不感嘆石頭材質所特有的“氣質”,它讓安順的文武廟遠離了煙火氣,深邃冷靜,令人肅然起敬。

如今的安順已不是戴明賢筆下那座時光悠長的“石頭城”,但仍有跡可循。

在某一個清晨,你試著穿過這座古城的小巷,旁邊林立居民區、學校、商鋪、菜市場,人們匆忙行走、大聲說話,制造出各種聲響,可你腳下的那條石板路,像海綿一般,似乎會將所有的聲音吸進去。霎時,四周安靜,內心平和,仿佛世上再無煩惱。

猜你喜歡
石頭城安順石柱
石柱迷宮
走進最美自然風光的“石頭城”津巴布韋
論中原石頭城度假區資源特色與發展戰略
蘑菇石柱
觀安順黃果樹瀑布(新韻)
石峽古堡客棧長城腳下“石頭城”
越不過的山丘
巴勒貝克發現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安順的褲袋
與眾不同的“石頭城”——大津巴布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