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濱水空間設計

2019-07-20 09:38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關鍵詞:濱水公園景觀

張 琦

(江蘇省溧陽市環境衛生管理中心, 江蘇溧陽 213300)

1 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大部分的城市都因水而興,水是城市的活力源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把流經城市的大江大河親切地稱為母親河。從人類城市發展歷程來看,在城市發展的一定時期里,隨著人口的聚集,城市所承載的生態壓力日益加大,表現為城市生活廢水廢料的大量排放,這時候,流經城市的河流就成為排污通道,同時,大量的建設需求侵占了河床的面積,大量的溪流溝渠被填平,或者覆蓋成為暗溝,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過去,這無疑是一種自毀家園的做法,使得城市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

后工業時代,隨著科技的大幅進步、社會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態環境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流經城市的河流不僅僅只是維系城市運轉的水源地和排污地,更是非常重要的生態廊道,對于城市的小氣候、生態鏈都有極大的影響。[1]而隨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隨著公園城市理念的提出和不斷深化,濱水空間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景觀資源的科學利用就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了。

本文所指城市濱水空間為流經城市的河流沿線所形成的景觀空間,一般來說,這些空間需要被嚴格地保護,劃定一定的范圍,并在其中進行科學設計,為城市居民提供活動場所,滿足運動、親水、觀景等多種功能。[2]

2 公園城市理念解讀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時首次強調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其后,習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再次強調綠化祖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園一樣[3]?!?/p>

“公園城市”理念體現了“生態文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國推進城市化發展模式和路徑轉變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4]?!笆糯蟆眻蟾嬷赋觯褐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肮珗@城市”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園建設的高度重視[5]。

“公園城市”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圖1)。

(1)以人為本,共享發展。將公園游憩服務作為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強調以人民為中心。

(2)生態筑基,綠色發展。將公園城市格局作為城市空間優化的基礎性配置要素,強調城綠共榮。

(3)城鄉并舉,協調發展,強調互促共生的新型城鄉關系建構。

(4)美麗引領,創新發展,強調美麗怡人的城市景觀風貌塑造。

(5)多元共生,開放發展。將綠色開放空間系統作為促進社會善治和文化傳承的平臺,營建和諧繁榮的城市公共空間[6]。

圖1 公園城市特點分析

3 從公園城市建設角度看我國城市濱水空間存在的問題

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也面臨著大量的生態環境問題,成為發展中的短板,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生態環境退化嚴重,在大規模的、瘋狂式的建設浪潮中,城市無限擴張,使得自然生態空間被大量侵占,其中城市水體方面表現尤為嚴重,寬闊的河床被削減得只剩一小部分,挖沙取石又讓其保水蓄洪功能不復如初,不僅生態服務功能退化,雨季一來還極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2)城市生態產品供給不足,城市綠地總量不足,生態綠地類型缺乏多樣性、品質極差。在城市水體方面,表現為大量的城市為了增加建設用地或者方便工程開展,大肆填河填湖、覆蓋溪流。到如今,城市中僅剩的水景多是一些較大的河、江、湖等,更多的小溪、池塘、沼澤等等早已不復存在。以天府之國成都為例,曾經的成都遍布河流、水網發達,城外兩江環繞,城內金水河、御河穿城而過,城內外溝渠縱橫,河、湖、塘、堰、池等星羅棋布,13世紀馬克波羅到此,恍然以為見到“東方威尼斯”。這一點,單從地名就能反映,《華陽國志》記載:“蜀江眾,多作橋,故蜀立里多以橋名。"據不完全統計,成都以橋命名的街道有四五十條,而與水有關系的街名接近100條之多。但到現在,也僅僅是空留地名而已。

(3)城市自然文化風貌特色趨弱。當前的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粗暴性,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在拍腦袋做決定的治理模式下,大量城市填湖平山的大動作屢見不鮮,普遍存在破壞原有自然山水格局和歷史城區風貌的問題,千城一面的現象非常突出。

“公園城市”是將城鄉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公園化的城鄉生態風貌作為發展建設的基礎,把“市民—公園—城市”三者關系的優化和諧作為重要內容,通過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新型建設理念[8]。著力通過對城鄉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的布局優化、擴容提質,改善服務品質,建設全面公園化的城市景觀風貌,優化城鄉關系、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位、滿足群眾需要,推動城市發展更好的轉型[9]。

4 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研究

4.1 濱水空間使用者分析

當前城市濱水空間的常見使用群體主要是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以及少量的外來游客,在這一空間中經常發生的活動類型主要包括如下幾類。

(1)運動——一般來說,城市濱水空間通常也作為城市的綠道存在,以合理的步行路徑為主要內容,沿線配置以大量的健身器械、活動場地,作為重要的活動空間,大量的城市居民喜歡在這里進行快走、散步、跑步、健身等等活動,同時,還有大量的群體性活動在此開展,例如廣場舞、健身操、學校出游等[7]。

(2)賞景——水體景觀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觀資源,濱水空間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觀廊道,在這里,水體、植物、動物(魚類、鳥類、昆蟲等)等各類的景觀要素齊備,吸引著大量的群眾和外來游客到此觀賞景觀。

(3)社交——在公園城市理念的大背景下,城市的濱水空間作為寶貴的資源被著重進行建設,只有顏值高、理念新、功能多的濱水空間才能被作為城市會客廳使用,不僅城市的大型會議、參觀考察等活動鐘情于濱水空間,居民群眾日常在這里開展社交活動也是非常常見的[10]。

4.2 濱水空間設計原則

4.2.1 生態先行原則

在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中,生態性原則是最重要的原則,在設計中應當被全面貫徹。[8]濱水空間的生態性主要體現:一是要建設生態駁岸,讓河道能夠與城市土地進行信息交流,也為更多的生物留下生存空間;二是要選擇與當地生境相適宜的植物品種,提高存活率,降低管理成本[11]。

4.2.2 因地制宜原則

一是設計要能夠彰顯本地歷史、文化,能夠向人們述說城市最生動的故事;二是設計要與場地自身情況相適宜,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土方工程量,從而降低成本;三是濱水空間一般呈現線狀,途經不同區域,這些不同區域的設計要適合本區域特色,不可千篇一律、黯淡無光[12]。

4.2.3 以人為本的原則

使用者是空間存在的意義,更是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設重要的服務對象,空間的設計要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本,從濱水空間的設計上來說,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在人流較為集中的地區,多預留開敞空間,方便群眾開展集體性的活動,又如要多設置落座、休憩空間并提供足夠的遮陰,從而更好地方便群眾,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13]。

猜你喜歡
濱水公園景觀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景觀別墅
國內濱水空間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火山塑造景觀
陳曉明 進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來十五年是花都濱水新城黃金時代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在公園里玩
基于生態恢復性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探析
濱水景觀帶的設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