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椎六位DR攝影診斷中老年頸椎病的應用價值

2019-07-24 07:08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15期
關鍵詞:骨質增生椎間隙體位

梁 碩

(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科 北京 100094)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目前基層醫院影像學診斷頸椎病比較優秀的設備資源為DR醫用攝影診斷系統,運用DR攝影診斷頸椎病可以很好地顯示異常X線征象,能夠提高頸椎病的檢出率和確診率[1]。在放射日常工作中常發現,臨床醫生在診斷中老年頸椎病過程中應用影像學輔助檢查時,常常只要求常規體位(正側位)攝影,有時加拍雙側斜位,很少加拍過伸過屈位。頸椎病屬于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癥狀較重而且反復遷延,嚴重的影響了中老年人的工作、生活質量,因此采取正確、有效、合理的攝影體位應用于臨床診斷,可以起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意義[2],那么采取頸椎六位DR攝影(正側位、雙側斜位、過伸過屈位)是否可以起到這一效果有待探討。本次研究將對頸椎六位DR攝影診斷中老年頸椎病的影像學差異進行對比分析,旨在討論頸椎六位DR攝影診斷中老年頸椎病的臨床應用價值?,F將具體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觀察組: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中老年頸椎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人,女性27人,年齡結構46~74歲,平均年齡57.96±7.31歲;對照組:選取同期來我院就診的青年頸椎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人,女性22人,年齡結構22~44歲,平均年齡33.04±6.47歲。兩組患者均接受頸椎六位DR攝影,經統計分析,兩組人群性別、臨床資料等一般情況差異不明顯(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可以進行此項研究分析。

1.2 檢查方法

使用新東方MD1000型500mA DR醫用射線機,按照X線攝片及讀片指南[3]的攝影標準擺放體位,六個體位的攝影參數均為70kV、100mA、250ms、SID100cm,由專業影像醫師對兩組頸椎病患者進行DR頸椎六位攝片并分析。

1.3 觀察指標

正位主要觀察椎體側彎、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側位主要觀察生理曲度改變、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項韌帶鈣化、椎管狹窄;雙斜位主要觀察椎間孔變形、變??;過伸過屈位主要觀察椎體成角、移位。

1.4 統計分析

應用統計軟件SPSS22.0對本項研究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s)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檢驗結果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差異不明顯。

2 結果

兩組人群的頸椎六位DR圖像所顯示的異常X線征象結果為對照組(青年):椎體側彎7例、鉤椎關節骨質增生28例、生理曲度改變38例、椎體邊緣骨質增生31例、椎間隙變窄27例、項韌帶鈣化5例、椎管狹窄1例、椎間孔狹窄16例、椎體成角移位15例;觀察組(中老年):椎體側彎18例、鉤椎關節骨質增生40例、生理曲度改變41例、椎體邊緣骨質增生42例、椎間隙變窄39例、項韌帶鈣化19例、椎管狹窄8例、椎間孔狹窄42例、椎體成角移位39例。六種體位異常X線征象經統計分析組間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椎體側彎、項韌帶鈣化、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椎體成角移位幾方面具有差異性(P<0.05),在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生理曲度改變、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等幾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兩組頸椎病患者頸椎六位異常X線征象對比[n(%)]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和年齡呈相關性的退行性改變的疾病,一般成年后頸椎就開始退變,隨著年齡的增大,椎間盤變性、椎小關節增生肥大、椎體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等變化也在逐漸加劇,再加上長期慢性勞損、不良生活行為等因素的積累,導致中老年人的發病率日趨上升,更容易出現頸肩疼痛、肢體麻木、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視力障礙、下肢癱瘓、猝倒等并發癥[4],極大地影響了中老年人的工作、學習、生活質量,因此在診斷中老年頸椎病時要做到快、準、穩,從而為治療提供合理的方案,盡早恢復頸椎病所引起的不適。

目前隨著醫學影像事業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已經擁有了比較先進的DR醫用攝影診斷系統用于臨床輔助檢查,相關研究[5-6]表明DR攝影機與過去傳統X線機、CR攝影機相比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在圖像質量和診斷效率,還是在性價比上都更勝一籌,對于中老年頸椎病的診斷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能夠提高影像科醫師診斷的效率率和準確率。

雖然基層醫院有了先進的DR診斷設備,而且應用DR攝影檢查已經十分嫻熟,但是在放射科實際的工作當中會發現臨床醫生在診斷中老年頸椎病過程中需應用影像學檢查時,常常只要求常規體位(正側位)攝影,有時加拍雙側斜位,很少加拍過伸過屈位,這樣很容易造成中老年頸椎病患者的漏診、誤診。通過本次研究的兩組頸椎病患者頸椎六位異常X線征象對比不難發現:①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高,中老年頸椎病患者的頸椎異常改變逐漸增加;②DR頸椎正側位已經不能充分反映老年頸椎病患者的頸椎退變的程度;③DR頸椎雙斜位和過伸過屈位擁有自身的觀察指標并具有一定的特異性,能夠很好地反映其自身的觀察指標的特點。頸椎六位的觀察指標雖然在某些觀察指標上相互重合,但是各自又具有診斷的特異性,應用頸椎六位攝影診斷中老年頸椎病更為全面、準確[7]。

綜上所述,采用頸椎六位DR攝影診斷中老年頸椎病能夠全面、充分、準確地反映老年患者的頸椎異常情況,為臨床醫師提供有效、合理、正確的影像學診斷依據,可以提高中老年頸椎病患者診斷的效率、準確率。頸椎六位DR攝影可以作為基層醫院臨床醫師診斷中老年頸椎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臨床診斷中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猜你喜歡
骨質增生椎間隙體位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超聲與傳統體表標記定位孕產婦L3~4椎間隙用于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
骨質增生常見誤區釋疑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年紀大了,如何避免骨質增生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術中恢復椎間隙自然高度對術后療效的影響
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產程中的應用體會
玻璃體切割眼內填充術后被動體位的舒適護理
腰椎正中矢狀面椎間隙的CT測量及臨床意義
針推治療腰椎骨質增生8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