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共享中心建設探討

2019-07-24 10:33王林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組織變革

王林

【摘 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分支機構的增多,傳統財務已無法滿足業務的需要,會計共享中心的建設應運而生。本文對會計共享中心的由來及建設意義進行剖析,對建設中的關鍵步驟也做了詳細介紹,對會計共享中心面臨的問題也做了探討,對當前大中型企業建設會計共享中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會計共享中心;組織變革;制度流

一、會計共享中心的定義

會計共享中心,又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就是把集團下屬單位的會計核算、資金支付、標準報表填制等附加值較低、重復性較強的財務工作集中到一起,由某一組織統一實現上述業務,從而使財務工作者不再局限于本單位的財務工作,跨越空間距離,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異地辦公”。而實現這些功能的組織,就是會計共享中心。

會計共享中心歷史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一些大型企業如福特公司就已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目前大多數世界五百強企業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會計共享中心。2014年,財政部也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鼓勵單位將管理會計信息化需求納入信息化規劃,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等相關扶持政策,計劃在未來5~10年使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水平接近或是達到世界先進。很多國內央企也響應號召,如中石化、寶鋼、中廣核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會計共享中心。

二、會計共享中心的建設意義

會計共享中心之所以得到大多數大型企業的青睞,是因為它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投入產出效益,意義有如下幾種:

(一)集中資源優勢,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對大中型企業來說,下屬成員單位發展水平并不均衡,特別是一些剛成立的單位,員工數量較少,而基礎業務覆蓋面又較廣,人才緊缺與業務發展之間的矛盾較多。鑒于這些企業的未來不確定性較大,無法大規模配備員工,而建立會計共享中心即可較好地緩和這類矛盾。大型企業集團完全可以利用會計共享中心既有的人力資源優勢,滿足新公司的需要,一方面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另一方面減少新設單位萬一失敗帶來的損失風險。

(二)節約成本

會計共享是財務的一場革命,不同于傳統財務,會計共享模式下,每名會計人員將負責會計核算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實現了“工廠式”運作,按照泰勒的“分工”理論,將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減少財務人員需求,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三)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加強業財融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一直是財務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企業管理層對財務人員所期望的。建立會計共享中心后,未參與會計共享的財務人員不再將精力放在重復性強、又耗時間的會計核算等工作上,可以專心財務管理工作,加快向管理會計轉型。同時,會計共享也因統一的核算規則、流程,從而極大地提升會計核算準確率與合規水平,將有效地降低會計核算風險。

(四)建立企業大數據中心,挖掘數據潛力

會計共享中心成熟運營后,將直接掌握各共享單位的幾乎所有財務數據,這將為建立企業的大數據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各企業對同類業務的財務反映也將直觀呈現出來,財務人員可對此深入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業務實質,推動業務的變革。

三、會計共享中心建設的關鍵步驟

(一)會計共享項目組的建立

項目組是會計共享中心建設的組織者,人員結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會計共享中心建設的成效。從各企業建設會計共享中心的良好實踐來看,由企業“一把手”或財務總監任組長,并從各下屬單位抽取財務骨干,是一般企業的通行做法。

(二)組織變革

會計共享中心的建設,必然對原有的組織結構造成沖擊,特別是原來成熟的單位,將面臨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的分離。由于大多數員工對組織變革有天然的“不支持”心理,這就需要管理層有足夠的決心去推動組織變革。尤其是企業“一把手”,更是要做會計共享項目的堅強后盾,在遇到阻力時仍可以繼續推動,確保會計共享項目的成功。在具體業務劃分時,需要對各單位進行充分地調研,與已運營的會計共享中心深入地對標,最后再經過反復地論證,進而謀求員工的支持。

(三)制度與流程的統一

統一的制度與流程是保證會計共享中心順暢運作的前提。衡量會計共享中心建設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便是流程是否比原來更便捷、更順暢。雖然各單位同屬一個集團,但因歷史等原因,各單位的流程、制度并不相同,甚至有巨大的差異。從會計共享的建設實踐來看,制度與流程的統一也是最難克服的部分之一。以某大型國有企業為例,為統一會計核算流程、制度,先后經歷了三次專家討論才最終完成總體設計,直到會計共享系統落地,項目組仍在與相關部門溝通制度統一問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會計共享推進過程中,需要組織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既有的原則,否則不斷妥協,就會存在會計共享項目流產的風險。

(四)信息系統的實施

1.信息系統實施商的選擇

目前,“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均有成熟的會計共享項目實施經驗,對企業來說,不一定選擇最好的,而要選擇最適合的。實施商不但要對企業原財務系統非常熟悉,還要滿足企業對會計共享中心功能的期望,比如與金稅系統的連接,銀企直聯、OCR發票識別、財務機器人應用等,都是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需要考慮的。

2.信息系統的選擇

以ERP系統為例,會計共享信息系統必須具備如下特點:一是要與原系統完美契合,數據可以自動抓取,盡量減少人工輸入;二是要與外部系統端順暢聯通,比如銀行、稅務系統等;三是要最大化便利員工為要旨,盡可能提高界面“親和度”,員工易上手,才能更容易接受新系統。

(五)會計共享中心的復制與推廣

復制與推廣雖然是會計共享中心建成之后的工作,但卻是最體現建設成果的階段。因而,在開始建設會計共享中心時,項目組就需要考慮后續大規模復制的需要,不能僅僅滿足于中心的建成,而應將其建成為具備復制能力的共享中心。與復制推廣相配套的培訓、宣傳也必不可少,因而在建設過程中,如有未來共享單位的財務骨干人員重度參與,將有利于推動會計共享中心的落地。

四、會計共享中心的難點

(一)人力資源配備

人力資源配備是會計共享中心最大的難點。由于會計共享中心工作的主要特點是重復性較強、附加值較低,導致共享中心吸引力不強,人力資源配備異常困難,甚至出現“不愿進、搶著出”的被動局面。這就需要組織者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比如創新職務晉升通道、建立市場化用人機制等,并將會計共享中心打造成全集團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增加吸引力。

(二)會計共享人員脫離業務

會計共享人員與業務人員只能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聯系,缺少了面對面溝通,更多時候只是面對數字,有可能造成財務人員對數字與業務之間的聯系缺少敏感度,導致部分財務人員對各企業的真實狀況缺乏了解,難以達到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效果。這就需要會計共享管理層加大員工輪崗頻率,持續深挖財務數據,利用大數據中心的優勢,提高財務分析的水平。

五、結束語

會計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夠極大地提高國有大型企業的管理效率,可以統一集團企業的核算標準,使財務服務質量及服務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并能打通原有會計管理中的核算壁壘。在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組織者對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保證項目如期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陳虎,孫彥叢,財務共享服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10.

[2]陳劍,梅震,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組織變革
央企中績效管理體系重建中的員工心理契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