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對就業的影響研究

2019-07-24 10:33韓佳賓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就業

韓佳賓

【摘 要】2019年是繼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化之年,經濟運行中的就業問題依舊非常突出。技術革命將對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對就業結構尤其技能結構帶來的影響更不可忽視。本文再梳理技術創新與就業的文獻基礎上,分析了二者的作用機理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意見。

【關鍵詞】技術創新;過程創新;產品創新;就業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是民生之本。技術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然而,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并沒有都創造出良好的就業環境。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一直以來面臨著尖銳的就業矛盾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因而我們在關注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同時,有必要厘清技術創新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即技術創新的就業效應。在分析中國技術創新、人口與就業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研究技術創新與就業的關系,揭示它們之間內在的數量規律,制定促進就業的創新指導思想,提出實現途徑和政策建議,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從理論意義方面,技術創新與就業創造的復雜關系仍不明朗。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已經是百年論爭的主題,在新的科技革命時期,它又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新的科技革命從微觀到宏觀沖擊著整個社會經濟系統,改變著增長、就業和物價的運行軌跡,同時,就業或失業與收入分配和社會穩定緊密聯系在一起。

從現實意義方面,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就業結構失衡需要創新來解決。21世紀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世界范圍內的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既要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又要把創造就業機會、緩解國內巨大的就業壓力作為重點工作。只有正確掌握技術進步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把握科技發展與就業的正確關系,才能正確制定中國科技發展戰略和教育、就業計劃,協調經濟、科技與社會的發展。

二、技術創新與就業的文獻綜述

關于技術創新和就業關系的討論,可以追溯到 1964 年(Say,1964),學者們試圖從理論和實證上來找出創新和就業這種模糊關系背后的作用機制。而關于這一爭論的實證研究,在 20 世紀 90 年代廣泛開展,而且以發達國家為主,發展中國家的研究相對薄弱。理論分析結果的莫衷一是推動了實證研究的發展,但是,不同的學者運用不同的數據及不同的計量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當前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此問題的研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關于這三種觀點,國內外學者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證,具體如下:

第一種觀點認為,技術進步對促進就業增長有積極的影響。馬克思首先提出“就業補償”理論,后經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家多方發展,其主要含義是,市場機制能確保產生一個自動的補償,以抵消節約勞動的技術創新帶來的就業損失。Brouwer、Kleinknecht 和 Reijnen(1993)應用創新調查的面板數據,對這一效應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產品創新對于 20 世紀 80 年代荷蘭的就業增長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Smolny(1998)用2405 個德國企業的面板數據分析了工藝和產品創新的影響。此外,有大量的實證認為創新對就業具有較強的正面影響。

第二種觀點認為,技術進步一方面會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生產規模沒有擴大的前提下,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機器、流水線代替工人,而另一方面使得傳統產業部門衰退、產生新興部門,原有傳統部門中勞動者的技能不符合新興部門的要求,產生結構性矛盾,兩方面作用的結果使就業人數整體減少。這種技術創新對就業的破壞效應在古典經濟學時代就受到了關注。李嘉圖認為,機器會替代勞動,物化的技術進步會毀滅舊的工作。技術創新總體上減少就業,失業人數上升,同時也改變就業的整體結構。中國理論界也十分關注技術創新對就業的影響的研究,爭論主要集中于技術創新是否加劇中國失業問題,主流觀點認為技術創新及相應的資本深化過程,使得以國有工業企業為主的企業資本密集程度迅速提高,不僅不吸收新增勞動力,還要不斷排斥大量富余人員(張軍,2003),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持續下降、失業壓力日益嚴峻。

三、技術創新對就業的作用機理

創新可分為產品創新和過程創新,前者可以帶來一種新產品,后者則使生產現有產品的生產率提高。過程創新所帶來的生產率提高會降低一單位產出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數量,包括勞動力投入,因此過程創新傾向于降低就業,這種替代效應的大小依賴于過程創新是資本節約型、勞動節約型還是中性型。產品創新具有生產率效應,因為新產品的生產方法不同于現有產品。不考慮生產率效應,產品創新對就業的影響也是模棱兩可的。新產品的引入如果不損害現有產品的產量的話,那么產品創新會帶來就業的增加。內部研發活動往往是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產品往往與現有產品存在替代性,很多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目的是為了替代已過時的舊產品。這樣,新產品會導致現有產品產量的下降,從而產品創新未必會帶來就業的增加。

技術進步的發生會對就業產生沖擊效應,即替代效應;但同時也會增加就業量,即創造效應。二者同時存在,總效應取決于二者的程度。對于擁有高技能人才,從事情感分析等腦力工作,如教育行業等,科技創新不容易將其替代。低技能人才如理發師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也不容易被替代。反觀中等技能人才,由于從事重復性程序化工作,如白領,極易被技術進步所取代。

四、政策建議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以及考慮到技術進步的迫切性,基于文章研宄的結論,本文給出以下幾點政策性建議。

第一,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提高研發能力與科研水平,完善創新環境。解決就業問題,需要企業更加注重創新,尤其是更高層級的創新,而不局限于自動化設備的使用這類過程創新,唯有如此,才能增加對于勞動力的需求,緩解就業壓力。企業層面的創新的落地同樣需要國家的扶持與激勵,同時要求國家不斷完善創新機制,尤其是資本市場上對于真正的創新型企業的識別、扶持、激勵的配套方案要不斷完善,解決企業創新需要較大資金投入的難題。

第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更加注重高素質勞動力的培養。使創新機制得以完善,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精尖技術研發對于勞動力的綜合素質要求越高,雖然我國目前高等院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數量不斷提高,但是和歐美發達國家相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無論是在類似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算法的人才培養方面,還是在基礎性的理論研究方面,由于關鍵型人才的缺乏以及配套激勵和考核機制的不完善,培養的高精尖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并不能滿足企業和市場的需求。

第三,完善工業失業人員和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機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失業補助機制,滿足失業人員在尋找工作的待業期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要做好工業失業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再就業的相關措施,鼓勵其在自身的能力范圍之內和經濟水平之下以創業代替就業,并對其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同時也要建立健全崗位信息的披露機制,避免出現失業人員就業難和用人企業招人難的雙難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Aghion,P. and Howitt,P.,Growth and unemploy?ment.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Vol.61,No.3,1994.

[2]先萍、李正友:《技術進步對就業的綜合作用機制及社會福利影響研究》,《中國軟科學》2004 年第 5 期。

[3]龔玉泉、袁志剛:《中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機理》,《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 10 期。

[4]何平、騫金昌:《中國制造業:技術進步與就業增長實證分析》,《統計研究》2007 年第 9 期。

猜你喜歡
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就業
銀行業金融產品創新:現狀、效應與策略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