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實施鄉村振興“三農”問題

2019-07-24 10:33高俊營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實施三農鄉村振興

高俊營

【摘 要】“三農”是指“農村、農業、農民”,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我國的經濟基礎,因此“三農”問題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關系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梢?,“三農”問題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轉型,“三農”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依然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們,農業依然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農村剩余勞動力依然得不到合理的安置與疏導,農民素質依然處于較低水平,農民負擔依然過于沉重。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實施;鄉村振興;“三農”問題

1、我國“三農”問題的特點

1.1“三農”問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問題

“三農”問題并不是一個短期的、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問題?!叭硕嗟厣佟币恢笔俏覈r村的一個特色,目前全國有農村人口近9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0%,其中農業人口達7億。從農村人口數量和比例來說,我國這一情況都可謂是舉世無雙的。隨著耕地面積的逐漸減少,數量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必須得到安置和分流,而不能再滯留于農業和土地上。同時,糧食問題也是一個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據統計我國至2030年糧食需求約為6.4億噸,但在耕地面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糧食的供需平衡,卻是一個關系著國家穩定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此外,農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問題,一方面是人地矛盾,一方面是生態環境惡化,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2農民善分不善合

農民合作是提高農村產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國農民卻有著“善分不善合”的顯著特點,在合作精神上遠遠不足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我國農村厚重的農庭觀念和落后的經濟基礎,使得合作精神的提升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要想過渡到西方人的合作精神需要一個質的突破。我國目前這種以血緣和親情關系為紐帶的傳統合作方式,還遠非現代農業所需求的合作。面對“家庭”所產生的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可以說受到了嚴重的束縛,但要由國家和社會來代替家庭的大部分社會經濟功能,卻并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1.3鄉鎮問題是我國最重要的問題

當前,鄉鎮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實際上我國經濟建設和民生發展的很多問題,都在實質上與鄉鎮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直接關系著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關系著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現代化建設,關系著我國二元社會結構的消除。鄉鎮問題,實質上是我國政治與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現,突出了我國政治權力與經濟權力的不對稱,權利系統的不均衡,作用形式不規范國,目標取向不一致,財權與事權脫離等問題。

2、“三農問題”的由來

2.1中國政策是“三農問題”產生的首要原因

我國的發展戰略是不均衡發展戰略,不均衡發展戰略造成了我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發展不平衡的同時,也造成了行業的發展不平衡。建國以后,我國為了加速工業化進程,不惜通過工農產品的“剪刀差”和農業稅兩種形式,從農業中抽取大量的資金發展城市。與此同時,國家為了發展資金密集型的城市大工業,國家又不得不建立一套排斥農村人口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城市二元結構態勢逐漸明顯?!俺抢锶恕薄班l下人”兩者之間逐步產生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城市、農村在政策的照顧和社會資源的占有上有了先天的不平等。

2.2中國文化是“三農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如果非要對我國今日的農民進行褒揚的話,應該有兩個詞最為貼切:勤勞儉樸、吃苦耐勞。直到今天,我們還常常聽到“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甜”的苦訓,他們為了生存,一輩子埋在土里,天天重復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從來不會仰起臉來看看前方,欣賞一下美麗的天空,他們經過千年封建思想的洗禮,已經形成了目光短淺、思想保守的典型老農形象。因而,二十幾年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春風至今還沒有把他們吹醒,一些腐朽的封建思想仍然束縛著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而形成了今天的三農問題。

3、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方法

3.1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優質農產品加工轉化。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特別是精深加工;加快對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鼓勵采用新技術先進工藝,提高加工能力和產品檔次。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只有建立起嚴格的、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才能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儲藏、保鮮、運銷業,實現多次增值增利。要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放手發展價值高的經濟作物。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優質名牌產品,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3.2加快農村財稅體制改革,減輕農民負擔

加大基層政府改革力度,減員增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要從過去直接抓生產經營、催種催收,轉到落實政策、行政執法、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強化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職能。要精簡和優化教師隊伍,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建立和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證義務教育經費投入。 積極扶持農村商品生產經營,著力扶持龍頭企業;引導和鼓勵農戶自愿建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要建立有效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繼續抓好農村中小學亂收費、農村用水用電亂收費、報刊攤派、各種要農民出錢出物的達標升級活動等專項治理整頓。

3.3建立完善農村教育機制,勞動用工機制,增加就業率

建立完善的農村教育投入機制。努力實現9年免費義務教育;同時,設立農民技術培訓專項資金,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通過民辦公助等方式,對青壯年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推進農業人口非農化進程。應加快改革以戶籍制度為標志的城鄉二元分割,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從法規制度上為農民就業和有序流動創造條件。同時,建立農民工最低工資制度和工資發放保障機制,徹底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工資拖欠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實現務工農民與城市職工同工同酬,積極探索建立務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為農民創造良好的社會制度環境。

3.4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加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投入,保障包括農村貧困老年人在內的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補助標準,加大農村醫療救助投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疾病防疫監控體系,防治農村地方病、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加快農村衛生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農村醫務人員準入關,健全農村藥品供應制度,保障農民用藥安全。降低農民就醫費用,為農民提供高質低價的醫療服務,保證農民安全就醫。

4、結束語

綜上而述,雖然我國三農問題異常龐大、復雜,其形勢嚴峻,給人一種沉重渺茫、險象環生的感覺,但只要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空間,趨利避害,揚長去短,發揮優勢,農業、農村、農民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韓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J].農村工作通訊,2018(02):50.

[2]凌經球.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問題的思考[J].桂海論叢,2017,33(06):21-25.

猜你喜歡
實施三農鄉村振興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新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