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精神衛生社會工作者的培養

2019-07-24 10:33嚴涵瀟孟莉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

嚴涵瀟 孟莉

【摘 要】隨著精神障礙患病率及各類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的逐年上升,各國都普遍重視精神衛生領域的發展,在這些國家中,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和社區康復的重要性均得到肯定,他們的社會工作者發展起步早、具有更加規范的管理、具備十分專業的能力,對于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推動作用。本文力圖總結分析其他國家精神衛生社會工作發展中值得借鑒的經驗,促進我國精神衛生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推動精神衛生事業發展。

【關鍵詞】精神衛生;社會工作;國外精神衛生社會工作

精神衛生社會工作(Psychiatric Social Work)是涉及社會工作與精神醫療雙重領域的專門學科和實務領域。一般而言,涉及精神疾病防治及精神衛生措施中的社會工作實施,即可稱為精神衛生或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臺灣亦稱為精神病理社會工作(趙環、何雪松,2009)。在許多國家的精神衛生領域,都強調綜合服務團隊的建設,在團隊的組成人員中,社會工作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國際精神衛生領域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概況

(一)美國

2005年美國的《精神衛生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具有一支龐大的精神衛生工作者隊伍,其中包括4萬多名精神科醫生,20多萬名心理學者、精神科護士以及社會工作者。這樣規模龐大、涉及領域豐富的綜合隊伍,一定程度上為美國的精神衛生領域提供強大的推動力(譚友果等,2008)。與美國相比,在專業人員的配備方面,我國還存在很大的空缺。我國約每萬人中方擁有1張精神科病床每31000人中擁有1名精神衛生工作者每12600人中才擁有1名精神科醫師,其中的差距在10倍以上。而在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方面,我國尤為缺乏差距達20倍以上(季建林、王祖承,2000)。

從美國的精神衛生領域發展情況來看,社會工作者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相比我國還需要加強相關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組建龐大的精神衛生工作者隊伍,促進精神衛生領域的發展。

(二)英國

在《精神衛生法》的引領下,再加上傳統精神病院的道德情況受到責難,從六十年代起,英國開啟了“去住院化”治療的進程,即從精神病院的封閉環境,向社區精神衛生護理的過渡,社區護理政策總體上意味著精神病院之外的選擇。在這一過程中,社區精神衛生團隊迅速地發展起來。最早的社區精神衛生團隊出現在七十年代末,其特點是由顧問精神科醫師所領導的跨部門專家小組。社區精神衛生團隊的發展,憑借其靈活的形式,有力地支撐了社區精神衛生政策的執行,提高了精神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各項服務的可及性(李明、趙宏斌,2008)。

(三)日本

在日本有專門從事精神健康的社會工作者(PSW),已經有60年的歷史。以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為重點,在探索自身專門性問題的同時,探討人與環境的關系,以尋求環境的調整和變革的視點為根據,堅持用‘支持生活者的觀點開展社會工作實踐活動(荒川寬,2008)。日本精神衛生領域的從業人員,截至1998年6月,精神科??漆t師大約有12000人,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臨床醫師為10161人,精神科護士有34866人,精神科社會工作者有4338人,臨床心理學家大約為1200人,作為臨床精神科醫療成員的組成部分,精神科社會工作者是要達到國家統一標準的專業人員(淺井邦彥、季建林,2000)。

二、對我國精神衛生社會工作者培養的啟示

(一)重視社會工作者在人才團隊中的作用

首先,社會工作者不僅僅是需要關注患者本身,也要關注患者親屬、生活環境等,試圖以患者為中心,為其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利于患者康復期及康復后的正常生活;其次,由于涉及的工作對象多元,因此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加大,要處理與患者有關聯的各方面事務;最后,社會工作者能夠對患者的康復起補充作用,執業醫師和護士更多的是治療患者的疾病,即使康復后的患者,在將來融入社會仍存在許多不適和問題,社會工作者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社會支持網絡,從而使患者不僅生理上康復,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夠融入社會生活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專業醫師的工作進一步補充和優化,更加凸顯多學科團隊在精神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重要。

(二)完善制定精神衛生各類工作人員的工作細則。

與其他國家相似,我國也在努力打造一支綜合專業的服務團隊,涵蓋專業精神科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這些不同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在同一個工作領域甚至同一所醫院或社區進行工作時,需要一定程度的配合,也涉及到一些專業間的融合,那么更加需要明確制定工作細則,提高精神衛生工作者的專業性和規范性。與張明園等(2002)在對《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內容釋析時提到的相似,需要盡快制定配套的相關規范性文件,如社區康復機構標準與康復工作技術規范、非精神科醫師接受精神醫學知識的繼續教育辦法、精神衛生各類人員的資格管理辦法等。

三、總結

本文梳理出在國際精神衛生領域中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照亮我國精神衛生領域社會工作的前進道路,但是良好發展契機的出現也應該引起我們社會工作者的反思。更多的需求、更多的關注就意味著社會對我們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精神衛生領域的社會工作者需要提供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有關社會、經濟、文化、情緒、人際關系、家庭以及職業生活方面的多元服務,同時也要合理科學的劃分與精神科醫生、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的專業服務邊界和責任,以達到各司其職、專業合作,為患者和家屬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如何能夠達到效果最優化,如何能夠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仍舊是值得研究和努力的部分,需要我們在面臨大好發展前景時仍然保持冷靜的心態應對,踏實做好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專業的建設。另外,本文基于相關內容梳理,有一些結論和建議,但僅未進行深入探究,希望之后的研究能夠有所涉及和推進。

【參考文獻】

[1]張明園.全球化和中國的精神衛生及其政策[J].上海精神醫學,2009,21(01):1-6.

[2]張明島,張明園,謝斌.《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的制定背景和內容釋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2(01):5-9.

[3]劉繼同.中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時代來臨與實務性研究議題[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7(04):100-108.

[4]周蔚,肖水源.國外現行精神衛生政策概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4,28(10):721-728.

[5]荒川寬,史宇暉,劉繼同.日本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足跡[J].社會工作上半月(實務),2008(12):26-28.

[6]趙環,何雪松.精神衛生社會工作新的發展方向[J].社會福利,2009(09):39-40.

[7]譚友果,何映月,李金龍.美國精神衛生體系的概況及對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啟示[J].四川醫學,2008(04):473-475.

[8]周勇. 美國精神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27-132.

[9]淺井邦彥,季建林.日本新精神保健福利法及其目前的精神衛生發展政策[J]. 上海精神醫學,2000(01):36-38.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
優勢視角在學校社會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以系統觀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