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扶溝縣自然災害及其自救

2019-07-24 10:33陳濤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自救自然災害

陳濤

【摘 要】扶溝縣地處黃河下游豫東平原,黃河潰口,扶溝必災。黃河水退,泥沙淤積,沙土透氣性強,保墑性差,蒸發旺盛,旱災頻發。旱澇災害繼而引發蟲災、饑荒、瘟疫的發生。近代扶溝抗災行為多由政府主導,下層百姓無力抗災。提高警惕,防患未然,對于扶溝縣未來抗擊自然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扶溝;自然災害;自救

一、扶溝縣自然地理情況

扶溝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史載“土壤有平曠,地勢無崎嶇”??h境西北偏高,東南略低,沿西北東南方向,境內分布數條黃土崗,因地勢較高,黃土崗地帶少洪災??h境東南部,地勢低洼,平均50米,形成縣境西南盆地。

二、近代扶溝縣自然災害的成因

扶溝縣水災可以分為黃河泛濫引起的洪澇以及自然降水引起的農作物被淹。近代扶溝歷史上,黃河曾經5次泛濫,其中4次集中于夏季,1次發生在冬季。自然降水引發的洪澇災害為8次。夏季正值華北地區降雨時節,黃河水滿,勢必順低洼處奔流,扶溝縣位于黃河泛濫區,每逢黃河泛濫,扶溝必定受災。此外,扶溝地勢相對平坦,大規模的集中降雨,雨水不能及時排泄,長期滯留,勢必淹沒莊稼,導致作物減產。前文也已論述,扶溝縣境西北至東南有數道黃土崗,因此,這些地區遭受洪水破壞的程度較輕。

旱災在近代扶溝歷史上發生的頻率多集中于春夏兩季。造成旱災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自然降水偏少是導致旱災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其二,扶溝境內土壤多為沙土,沙土透氣性強,蒸發旺盛,保墑性能差。其三,扶溝縣的灌溉水源主要依靠賈魯河,但是賈魯河流域面積并不能覆蓋全縣。

蝗蟲災的發生原因多樣。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旱澇災害都會引起蝗蟲泛濫。例如:“久旱不雨,蝗蟲為害”。

引起近代扶溝饑荒的原因,除去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于旱災、洪災、蟲災引起。旱災,直接導致扶溝縣大規模饑荒的爆發,以至于“人相食”。同樣,洪水災害對農作物的破壞不容小覷,蝗蟲也是饑荒爆發的罪魁禍首。

三、近代扶溝縣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

近代扶溝縣災害頻發,見著于史的救助行為往往由政府組織領導,其中,地方官在災害救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領導作用。民眾自發的救助行動應該也會存在,但是翻閱《扶溝縣志》并未發現相關記載。

(一)政府賑濟

仔細核查明朝中央政府的救濟行為,其救助的主要主要對象是因黃河泛濫而造成的災民,對于干旱、蟲災、疾病引起的災害,并無實質救濟行為。通常情況下,明朝政府普遍認為,黃河水泛濫容易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然而,干旱、蟲災等一系列災害并不能對百姓的住所造成太大的沖擊。

(二)疏浚河道

扶溝地勢平坦,夏季降雨較為豐沛,但是平坦地勢,對于洪水泄洪極為不利,為了抵御洪水災害,扶溝地方政府在疏浚河道方面用功尤深。

據記載,扶溝知縣孟憲章“督浚大浪溝,寬深倍昔”,此處大浪溝乃春秋戰國時期的洧河,疏浚大浪溝對于緩解古城鄉、柴崗鄉的水患大有裨益。八月十三日,黃河在鄭州石橋潰口,扶溝再次遭災,大浪溝再一次淤塞。新任扶溝知縣熊燦“督飭居民協力疏浚大浪溝,泄水甚利,民皆稱快”。同年,為了解決鄢陵縣與扶溝縣的水患災害,平息兩縣人民的糾紛,熊燦會同鄢陵知縣親往大浪溝勘察,“明議準扶民在周營、許埠口建水閘,控制大浪溝水量”,這一次的勘探,兩縣樹碑為據,立規三章。水閘的建立對于防止大浪溝洪水的大量涌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預防撲滅蝗災

近代扶溝歷任知縣,尤以熊燦官聲卓著,主政扶溝期間頗有政績。其中,熊燦在預蝗滅蝗方面,尤其值得被后世扶溝人民懷念。之后,扶溝發生蟲災,熊燦“捐薪俸到各地收買害蟲,蟲方滅”,在扶溝縣南榆林等地方,突然有蝗蝻入境,熊燦調集民工,并力搜捕,又設局收買害蟲,“自捐錢一千三百余緡,不旬日,蟲盡滅,未成災”,四月,為了防止再爆發蝗蟲啃食莊稼災害,熊燦親自前往去年蝗蟲停落之處查看,“見有松土高起處,即令人搜掘,盡滅之”。由于熊燦恪盡職守,防患未然,在其扶溝知縣任內,扶溝再無發生蝗災。

除此之外,扶溝應對自然災害的機構還有常平倉,據記載,“縣成立勸學所,地址在常平倉舊址”,由此推測,扶溝縣境設有常平倉,但其在災荒之年如何發揮作用,《扶溝縣志》并無明確記載。

四、結語

近代以來,扶溝縣自然災害頻發,究其原因,地理位置、季節降水、土質是導致旱澇災害多發的重要原因,而旱澇災害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引發蟲災、饑荒的發生。饑荒之年,民眾無糧果腹,餓殍遍野,大量尸體不能及時掩埋,進而又導致瘟疫發生,在瘟疫等傳染疾病的肆虐下,民眾根本無力進行防御和自救,只能聽天由命??v觀現存扶溝文史資料,在災害面前,下層百姓缺少積極自主的賑濟行為,多以官方組織倡導的賑濟為主。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慮,今后扶溝縣的自然災害應該以防治旱澇災害為主,積極探索抗治旱澇災害的應急預案,真正做到“旱能灌,澇能排”。除此之外,應該加強對民眾抗災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民眾自身抗災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申沁生.明朝中后期衡州府祈雨活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2016-05-28 .

[2].楊洋.自然災害對明朝滅亡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6-05-01.

猜你喜歡
自救自然災害
區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思考
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問題及對策研究
面對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完善研究
西班牙“自救”全民吃蔬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