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紀實攝影社會價值與內涵本質的演變

2019-07-24 10:33張笑菡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社會價值人文主義

張笑菡

【摘 要】紀實攝影作為當代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其社會價值,還是審美價值,都是現今社會不可忽視的。紀實攝影是在時間的洗禮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它也具有強大的歷史價值。在還原歷史的真實背后,體現了多彩的生活狀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隨著時代的發展,紀實攝影的社會價值還在不斷更新,其內涵本質也得到了更深刻的表現。

【關鍵詞】紀實攝影;社會價值;人文主義;發展演變。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1839年,達蓋爾發明了攝影術,從此人們可以把時間在視覺上定格。隨著膠卷以及相機的發明,攝影走進了千家萬戶。如今,數碼媒體的飛速發展,使我們進入了全民攝影時代。攝影的門檻也越降越低,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普通工人,都可以在攝影藝術上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

攝影誕生之初,是以記錄為目的的。于是紀實攝影作為攝影藝術的一條重要分支,其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得到了肯定。從歷史的維度上看,紀實攝影更加關注社會和時代,是對歷史的感知。而這二者的主題是人類,那么自然離不開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這就是紀實攝影的總基調。但現今的紀實影像,與九十年代的大相徑庭,隨性的構圖,顏色的改變,主題的寬泛……這也表明大眾對紀實攝影仍有一定的誤讀,造成其照片在真實性的基礎上,缺少了一定的意義,導致紀實影像的泛濫。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紀實攝影?而紀實攝影是怎樣將其自身的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完美過渡到歷史價值的呢?本文將通過對紀實攝影社會價值與內涵本質的演變進行分析,揭示紀實攝影是如何向社會大眾傳遞具有價值的信息。

二、紀實攝影發展演變的過程

紀實攝影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人們對此都有一定的認識。達蓋爾發明銀板攝影術后,攝影來到了大眾身邊。從一開始對風景人物單純的記錄,到“畫意攝影”時期藝術層面的發展,攝影便在其社會功能上又添加了一層審美功能。在二十世紀初,法國攝影師尤金·阿杰特首先開始了紀實攝影,他將老巴黎的街道,建筑,公園那些在他看來美不勝收的場景統統印在了自己的底板上。他的影像除了記錄功能外,還充滿了審美趣味。雖然那時對紀實攝影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確實是在拍攝紀實攝影了。紀實攝影的巔峰時期是美國農業安全總局FSA時期,這是一場由政府組織的大型紀實拍攝。這場運動開始指向社會問題,有意推動社會變革,同時也將人文關懷散發的淋漓盡致,攝影師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直到1967的“新紀實”攝影展,再一次打破了傳統紀實的手法。以威廉·克萊因和羅伯特·弗蘭克為先導,產生了一大批具有自我認知的攝影師。像戴安·阿勃絲,她執著于拍攝妓女、同性戀等邊緣人群。她的影像完全不符合大眾的審美,甚至有些背離了攝影傳統的美感。但并不違背紀實攝影的大方向,而是散發了更強烈的人文關懷。攝影師們主觀意識的進一步深入,為紀實攝影開辟了更深更廣的道路。

中國則一直是延續著西方攝影的發展,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在1839年鴉片戰爭后,才逐步打開國門。1981年,翻譯家王慧敏將《國際攝影》中一詞翻譯為“記錄攝影”,后改為“紀實攝影”,這是紀實攝影一詞首次在中國出現。沙飛作為中國早期紀實攝影的代表人物,拍攝了一系列戰地影像。雖然他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革命,但不得不承認他的照片擁有強大的歷史價值。因當時政治方向的失誤,導致中國的攝影藝術發展有了偏差。直到“四月影會”的誕生,它在高度的政治壓迫下,依然強調發現人性美,喚起大眾的審美認知。經過很長時間的沉積與醞釀,中國紀實攝影在九十年代終于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換。解海龍、盧廣、趙鐵林等一大批攝影師崛起,他們關注社會邊緣人物,并將濃郁的人文關懷寓于自己的照片之中。紀實攝影不再僅僅是對生活的抓拍,而是加上了不同的人文色彩,揭示了遠離大眾的真實場景。

三、紀實攝影內涵不斷深刻的原因

真實性是紀實攝影的本質,在此基礎上,紀實照片所蘊含的意味也越來越豐富。從簡單的記錄性質發展到充滿平等、尊重、自由的情感表達。

首先,是人們對關注點的轉換。紀實攝影不是簡簡單單的記錄,攝影師應對于自己所記錄的對象進行辨別。紀實攝影是真實的,但是真實和真實感的傳達是不一樣的。真實感也就是照片所具備的人文價值,同時也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情感,這也是紀實攝影的核心。在揭示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攝影師將目光轉向了社會弱勢群體。紀實攝影也從紛亂的社會題材中退出來,轉向了人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人們對審美價值要求的不斷提高。紀實攝影同時也是造型藝術,比如亨利·卡蒂?!げ剂兴?,他的作品是輕松的,充滿了浪漫色彩,更加追求攝影藝術的審美價值。紀實攝影一方面是發現,發現那些可以喚起共鳴的人和物。另一方面就是創作,技術層面不能丟失,用過一定的構圖,用光手法,使總體審美程度上升。馬克·呂布曾說過:“我們要找回孩童時代的眼光、發現快樂和對周圍事物永恒的驚奇?!?/p>

四、紀實攝影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首先,紀實攝影要有一定的意義,并實現其歷史價值。如果畫面過于單薄,只是依靠不同的影調,稍有改變的構圖,是沒有辦法達到很深的廣度的。如今的攝影師不再需要很高的門檻,攝影器材和技術都在高速發展,但攝影師的心不能浮躁。針對某一現象,一定要沉下心來,深入感受,用心拍攝。不應受外界的干擾,努力去發現事物表層下深埋的含義,找出事物與大眾之間的共鳴。要讓自己的作品在經過時間的檢驗過后,仍能留下深刻的歷史價值。

其次,每一幅紀實照片都要有動人的情感所在。如果是單純的表面記錄,是無法打動讀者和觀眾的。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應該有攝影師獨立的思考,將自己的照片賦予濃郁的人文精神。影像不一定是灰暗的,發人深省的,也可以是陽光的,讓人感受到快樂的。如果可以打動人心,那么也將自然而然的推動社會的前進。充滿感染力的照片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像解海龍的《大眼睛》,侯登科的《麥客》,盧廣的《艾滋病村》等等,無疑不使人為之動容。

最后,在新媒體廣泛傳播的環境中,各大媒體會將圖片有選擇的傳送,接受者無法對影像做出正確的的判斷。在這個快生活的時代,如果紀實影像不夠具體系統,往往會造成讀者對情感把握不完整,缺失應接收到的信息。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創作時,要將自己的情感加以梳理,結合客觀壞境的變換,最大限度的展示出最真實的情感。

五、總結

紀實攝影是對這個世界的客觀記錄,但又不只是客觀記錄。紀實照片讓我們看到百年來世界的巨變,讓我們看到幸福的回憶,屈辱的不堪,讓我們為之動容,這就是紀實攝影的魅力。把最真實的影像,融入不同的情感,使其發揮最強大的力量,來推著整個社會的前進。紀實攝影是表現是沒有盡頭的,但他的本質是永遠不變的。在這個開放而又多元化的世界,紀實攝影產生的社會價值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參考文獻】

[1].李潔軍.中國式紀實攝影的思考[N].中國電影報,2018.12.

[2].馮陽.‘審美介入融入中國當代紀實攝影的價值體現[D].河南大學,2018.

[3].張笑宇.表現與成因_淺析中國紀實攝影觀念與實踐的演變.[D]浙江大學,2017.

[4].鄭寧.對紀實攝影歷史性的思考[J].視聽,2018.11.

[5].李燕.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表達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8.5.

[6].顧錚.當代攝影文化地圖[M].浙江攝影出版社.2016.1.

[7].劉剛.紀實攝影的本質內涵_本土特色和未來發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7.6.

[8].鄭寧.對紀實攝影歷史性的思考[J].視聽.2018.11.

猜你喜歡
社會價值人文主義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視化技術的歷史概念教學探究*——以《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為例
淺談人的本質與價值
創新管理,完成鞍鋼自主集成的冷軋2130工程生產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