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聾人手語語言特征

2019-07-24 10:33沈馨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聾人手語隱喻

沈馨

第一章 引言

語言學家本杰明·沃爾夫相信人們的思想是由他們所講的語言決定的:“語言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并決定我們的思維內容?!蔽譅柗虻募僭O有一段曲折的歷史。不同于“語言是否決定了人們的宇宙圖像”,心理學家萊拉·博格迪特斯基(Lera Boroditsky)將問題替換成,語言是否選擇性地使認知偏向。i因此,對于聾人語言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或許能夠讓我們了解其設計認知方式的不同。

對于大部分聾人來說,手語是聾人的第一語言,本國口語是第二語言。日常交流中常常是手語與文字結合的方式。手語的學習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20世紀中期,加勞德特大學的英語教授威廉·斯托克(William Stokoe)最先提出了手語也是一門語言。1960年其出版了《手語結構:美國聾人視覺溝通系統概要》 (Sign Language Structure: An Outline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he American Deaf) ,書中論述了手語是復雜句法和語法結構的語言,表達了手語是一門真正的語言的重要觀點。其觀點轟動了社會,證明了手語的語言地位。本文第一章通過韓國手語法、新西蘭手語法的頒布施行與發展的論述,讓我們看到了手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地位的逐步確認。美國手語的傳播,告訴人們手語如同音樂一樣,是不能用文字描述的視覺動態語言,是聾人文化精神的載體。手語詩歌、手語音樂、手語舞蹈的創作更表達了手語作為語言的美妙。

第二章 早期語言環境的重要

我國有些教育觀點認為,從小學習手語是不利于聾人以后融入社會發展的。有很多家長會在聾童小時候堅持教其發聲說話,不允許其打手語。甚至有些老人認為學會了打手語,聾童就再也不會“說話”了,且打手語是低劣的隱蔽的不正規的,因此從小禁止聾童進行手語的學習。

如今,也會有些聾生有羞于打手語的困擾,不愿意在公共場合打手語,一是不想暴露自己是聾人的事實,不希望被特殊看待;二是人多的地方打手語尤其一些生動形象的打法容易包含比較夸張的表情動作,看上去不禮貌。

從科學層面分析,手語的學習對聾人腦力發展與語言能力的發展十分重要。因為不能直接學習發聲語言,視覺看到的手語便是最重要的語言種類。依據個體的情況不同,有的先天重度耳聾的聾人,其父母也是聾人,早期就能接收到豐富的手語刺激,能夠很快學習掌握手語,其早期語言經驗也對之后語言學習溝通帶來了很好的鋪墊。而另一部分先天的聾人,因為父母是健聽人,不會手語,出生后缺乏適當的語言刺激,在小時候就無法順利溝通,沒有很好的手語氛圍,這部分聾童早期語言經驗相對于普通人較為匱乏,這也對他們后期語言的學習與溝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美國喬治城大學(Goergetown University)兒童語言研究者Newport經過實驗與調查,比較了三組開始學習手語的時間不同的聾人,發現手語的習得年齡對其手語的理解和發展可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語言學研究者Mayberry等人發現,手語習得年齡越小,手語句子回憶的正確率越高ii;還有研究者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聾童聽障損傷發生之前如果有一定的聲音語言經驗,也可以促進手語學習iii;因此,各種科學研究與社會調查發現,在認知、行為層面,無論何種形式的早期語言經驗都對后面語言能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聾人開始學習手語的時間越早,其對手語理解能力和產出熟練度就越強。

在腦機制研究方面,一篇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技術的研究報道考察了中國手語在聾人左、右半球大腦皮層的功能定位情況,發現手語與有聲語言的絕大多數功能區是疊合的,與正常人和美國手語的研究結果相似,聾人的視覺性語言優勢半球也是在左半球,手語同口語產生一樣,需要多個腦區的協同合作。iv

第三章 靈活的肢體語言

一、手語的隱喻與轉喻

手語作為肢體語言,在我們聽人的交流中也經常被使用。聾人在用手語進行溝通時,常常自己開發創造群體內互通的手語,也經常整改規約手語中一些繁瑣、不符合邏輯、沒有創意、難以記憶的詞匯。

國內最規范的手語教材要屬20世紀90年代初期和中期就相繼出版的《中國手語》。盡管本著常用、通用、規范與易編性原則進行編纂和修訂,但是早已不能滿足聾人需求。

特教學院的陸艷艷老師也發現,有一些遠方來的聾生,手語往往帶有當地特色,與本班學生有所差異。但是聾生們往往能求同存異,相互借鑒,還能做到取其精華,陸老師說:“他們有時候覺得這個同學對于這個詞語句子的手語比劃更加生動、更加準確或者更加方便,那么他們就會統一都像他這么比?!?/p>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符號系統,還是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反映。認知語言學中隱喻和轉喻理論是研究手語本質及其認知機制的重要途徑。本節通過中國手語與美國手語中的特色,以及聾人的使用情況來具體分析其語言認知中的異同以及手語表達的特點。

隱喻,是將本體的認知投射到喻體的過程。隱喻的本體和喻體可能屬于不同領域,但是它們在物理上或生理上有一定的相似,從而形成本體和喻體從一個認知領域向另一個認知領域進行投射。v

在手語的隱喻中,有以手形、位置和方向、運動過程為基礎的象形式隱喻。

例如“快樂”一詞,中、美、德、日等國手語的表達都很相似,都是雙手掌在胸前自然伸開向上向外運動,而日本手語,更加歡快,雙手掌上上下下運動。因為基于認知經驗,方位詞中的“上下”、“內外”、“遠近”映射在情感、社會中也形成了相應的抽象概念。如“上”表示褒義的積極的好的一面,而“下”則相反。

例如“太陽”一詞,在中國手語中是雙手拇食指搭成大圓形后再模擬太陽升起的運動軌跡。這就運用了手形和運動過程兩種隱喻方式來表達太陽一詞。在美國手語中,太陽的打法為五指捏在一起對著自己的頭快速伸開五指。類似于中國手語中“燈”的打法。這模擬了太陽的位置和陽光照耀下來的、光線灑下來的運動形象,隱含了位置和運動過程兩種隱喻。而在表達“陽光”一詞時,美國手語僅需要將太陽打法減速,伸開五指后慢慢向自己頭的方向運動。這恰恰也也是轉喻的體現。

猜你喜歡
聾人手語隱喻
手語學習,只為更懂你
聾人文化身份認同的類型及影響因素芻議
《活的隱喻》
自然手語在聾人大學生手語中的使用調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為例
美國聾人文化略觀
聾人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