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伍復學大學生學校適應的相關因素探究

2019-07-24 10:33黃孟月樸秀英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相關關系抑郁

黃孟月 樸秀英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雖然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相對良好。但是學校適應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并且與性別、學習成績等因素呈顯著相關性。依據研究結果,本論文提出了促進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的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退伍復學大學生、學校適應、抑郁、相關關系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生兵役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大學生已經成為征集高素質青年入伍的主要群體。2013年征兵改革后,第一批保留入學資格的退伍大學生已經回到了大學校園,校園內誕生了退伍復學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其身上兼具了退役軍人和在校大學生兩個角色。從部隊到校園,在這個適應過程中退伍復學大學生難免面臨著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諸多問題。

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大學生參軍入伍人數已達107.8萬人,2018年大學生應征報名和參軍人數更是實現“雙增長”,而這其中,大部分大學生士兵都會選擇服役兩年后重返校園。在面對“退役軍人”與“大學生”的角色轉換中,退伍復學大學生都不可避免的出現適應性問題,例如計穎指出復員大學生在角色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學習上有選修學分和學習績點的問題、生活規律及作息時間難與周圍同學相協調、在價值觀上與周圍同學發生碰觸、人際交往出現隔閡、對參軍入伍價值產生質疑、有自卑情緒。王林還指出退伍復學大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這些問題涉及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諸多方面。因此,面對日益壯大的退伍復學大學生群體,對退伍復學大學生進行適當干預,關注其學校生活、心理健康等勢在必行。

現今學術界對退伍復學大學生的研究相對較少,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退伍復學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歸因分析,對于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現狀及身心健康和社會支持情況的研究較少。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106名退伍復學大學生,其中吉林省31人,內蒙古自治區23人,江蘇省、江西省各9人,山東省6人,四川省4人,安徽省、河南省、北京市各3人,甘肅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湖北省各2人,福建省、廣東省、云南省、上海市、天津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1人;各軍種的退伍復學大學生均有涉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武警部隊。研究對象的年齡(周歲)均在20-2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2.8歲。

(二)數據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數據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主要統計方法有頻數統計、相關分析等。

三、主要研究結果

(一)研究對象的人口社會特征

從性別上看,男性有78人(73.6%);女性有28人(26.4%)。從民族上看,漢族有95人(89.5%);少數民族有11人(10.4%)。從是否獨生子女來看,是獨生子女的48人(45.3%);非獨生子女的58人(54.7%)。從年級上看,現所在年級為大一的有14人(13.2%);現所在年級為大二的有19人(17.9%);現所在年級為大三的有38人(35.8%);現所在年級為大四的有27人(25.5%);研究生有8人(7.5%)。從所屬軍種來看,陸軍54(50.9%);武警部隊25人(23.6%);其他為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從當兵時長來看,當兵2年的103人(97.2%);當兵2年以上的3人(2.8%)。從復學時長來看,復學1年以下的50人(47.2%);復學1-2年的37人(34.9%);復學2年以上的19人(17.9%)。

(二)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相關因素

首先,退伍復學大學生中的學校適應,最小值是63.00,最大值是144.00,平均值為102.17。

其次,分析與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存在相關關系的因素有,抑郁、性別、學習成績(參見表一)。具體如下:本研究中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抑郁與學校適應有顯著關系,且呈負相關(r=-.718*),即學校適應能力越強,抑郁程度越低。因此要想保持退伍復學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對提高其學校適應能力是至關重要。

在人口社會學變量中,學校適應與學習成績(r=-.256**)有顯著相關性,呈負相關,即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主觀感覺較好的退伍復學學生的學校適應能力低,這可能因為退伍前學習成績較好,但是退伍后無法短時間內彌補在學習上出現的斷層,結果總是達不到預期期望,從而出現不良情緒,影響學校適應;同時學校適應在性別上也有顯著相關性(r=-.247*)。

因此高校在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對退伍復學學生的性別、學習情況加以關注。結合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以幫助退伍復學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四、結論

根據研究結果為了改善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從大學生個人、家庭個、學校層面可以做以下工作。

第一,為提高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校適應,學校應當完善學校政策,建立健全組織機構與工作機制。首先,學校應貫徹落實國家和政府關于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優惠政策,向退伍復學大學生進行政策解讀,并且下發到各學院徹底落實,避免出現國家有政策學校不執行,學校有政策學院不知情的現象。其次,學校要構建一套系統的工作體系,完善退伍復學大學生各項復學手續的辦理流程;可以通過設立退伍復學大學生工作辦公室,并安排專門人員負責退伍復學大學生的相關事宜,協助退伍復學大學生與學校各職能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同時學校還應當專門建立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學籍檔案,時刻關注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業完成情況。

第二,學校要在學業、學校生活以及征兵工作的開展等方面建立系統的干預機制。研究發現學校適應與學習成績有顯著相關性(r=-.256**),所以學校要充分了解退伍復學大學生服役前的學習情況,幫助退伍復學大學生彌補學習上的斷層。學校分配寢室時,應盡量將退伍復學大學生安排在本專業的寢室,以便促進其與新同學的人際交往。

【參考文獻】

[1]王林.高校退役復學大學生融入性問題的探討與研究[J].太遠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121.

[2]計穎.復員大學生角色轉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理論導報,2009:59.

猜你喜歡
相關關系抑郁
地區公路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探究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以數據新聞獲獎作品探析數據新聞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