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

2019-07-24 10:33陸勇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新媒體互聯網

陸勇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手機電視、微信等一大批新型傳播媒介不斷出現并迅速發展,為傳統民族文化實現在更大范圍傳播傳承提供了廣闊平臺。面對復雜多樣的媒介環境,如何借用新媒體傳播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本文從三個方面入手,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民族文化傳播傳承面臨的優劣勢和出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互聯網;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傳播

一、緒論

2008年7月至今,筆者一直從事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因為工作原因,有了更多機會了解新媒體環境對傳統民族文化傳播傳承的影響。

在川東北的南部縣,至今還有皮影戲、剪紙、花燈等一大批民間手工藝絕活和地方民俗文化,這給該縣推行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這些文化資源僅在狹小范圍內以口頭傳授或師徒技藝相傳的形式傳承,傳播傳承范圍有限。一縣的地方民俗文化傳播傳承情況如此,更大范圍內傳統民族文化面臨的傳播傳承境況大相徑庭。

傳統民族文化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標志,在新媒體環境中,如何將原生態的傳統民族文化展現在現代人面前?如何在新興文化中保持傳統民族文化的特征不變色?如何借用新媒體傳播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現實問題。

二、民族文化傳播的困境

(一)民族文化地域發展不均衡

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傳統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傳播傳承所面臨的形勢。比如,南部縣升鐘水庫庫區有古西水縣衙遺址、地燈戲、“三句半”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者作為本地人,在工作前幾乎未曾聽說這些文化遺產,真正走近它們,還是因為采訪的緣故。本地人都知之甚少的文化資源,外地人人又能知道多少。諸如此類面臨傳播傳承困境的區域性傳統民族文化不在少數。而同是地方民族文化、廣為人知的傣族潑水節則是另一番傳播傳承景象。這種差別,雖與各地宣傳有一定關系,但深層次問題是傳播媒介選擇和使用程度不一樣,以致傳統民族文化傳播傳承呈現地域不平衡之勢。

(二)社會傳統民族文化的創新力度不夠

傳統民族文化是一個社會、民族長期的積淀,內容包羅萬象,熱衷于傳播傳承這些文化的人總是不占多數,傳播的乏味總是不能擴大影響和調動大眾參與傳統民族文化傳播傳承的興趣。近年來,川劇等一些地方劇種面臨劇目老化、劇目短缺、從業人員新老更替吃力、創新不夠等制約發展的因素,這折射出了傳統民族文化社會影響力不高的問題,但深層次原因是其創新和傳播傳承的力度還不夠。

(三)適應現代媒介環境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播機制不夠健全

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播傳承需要有適合時代發展形勢和外部發展條件的運作機制。麥克魯漢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訊息,意思是說,媒介傳播怎樣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介本身就是作為訊息符號而存在的”。[1]目前,普通大眾面臨的媒介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供人們選擇的信息越來越多。雖然當下有一些文化類網站,但要么是專業性網站,其內容具有一定學術高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要么是網站商業味兒濃,易對普通大眾獲取信息、了解民族文化形成方向誤導。因此,傳統民族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傳播機制健全程度直接關系著其傳播傳承效果。

(四)傳統民族文化影響力減弱,新興文化興起

伴隨著網絡媒體興起,這些媒體的附屬文化也迅速形成。網絡文化就是其中代表,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傳播也形成了潛在影響。網絡文化的內容和形式迥異于以往所有文化,并對傳統文化形成沖擊,就現實情況而言,二者是一種既沖突又融合的現象。[2]這種兩面性就為我們提出了傳統民族文化與網絡文化兩者在新媒體環境中需尋找生與存平衡點的問題。

三、現代傳播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傳統民族文化使用技能漸弱

隨著傳播方式應用程度加深,新傳播方式和工具正改變著我們身上固有的傳統文化因子和思維方式。書信,父輩熟悉的通訊方式。信息不暢的年代,看到異鄉親人的親筆信,心中總會有見字如面的感覺?,F在,人與人之間這種交流形式已基本被電子郵件取代。長久下來,能寫一手好字、愿意花時間練一手好字的人不再是大多數。每天我們看到的文字作品就像工業品一樣,有了統一規格形式,卻沒有了個性美。傳統民族文化中的很多珍貴遺產都面臨著內似境地。

(二)傳播方式多元化為民族文化實現大范圍傳播提供了可能

一大批新媒體的出現,增強了人們了解本民族、本族群、本地域之外文化的可能性,使一些珍貴文化遺產傳播范圍不再局限于一隅,實現了更大范圍共享。在四川大小涼山,彝族人民創造了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的彝文化。近年來,隨著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光纖信號不斷地以聲景并茂的形式將許多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帶出了大山,被更多人所熟知。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源源不斷地傳向大山深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三)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資料保存過程中,互聯網規避了傳統紙質保存載體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簡化了資料保存程序,且大幅延長了保存時間,為更多人了解學習不曾親身經歷的異域民族文化提供了更大可能和獲取面。

四、調整民族文化傳播途徑與方法,使其傳播傳承適應現代媒介環境

(一)建立完善的民族文化傳播引導機制

在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管理及引導機制,引導傳統民族文化實現良性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社會應共同維護新媒體環境中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播秩序;每個個體應用文明的行為方式開展接受和傳播傳統民族文化的具體活動。環環相扣,合力傳播傳承前人留下的寶貴文化資源。

(二)完善教育制度,營造良好社會基礎

傳播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經是教育。少年是一個人形成特有民族性格至關重要的階段。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當地教育工作者用課間操的形式傳播民族舞蹈,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承效果。同樣,在大范圍的教育環節里,讓學生既學好自然科學,又掌握傳統民族文化精髓,傳統民族文化無論在怎樣的媒體環境中都將實現傳播傳承。

(三)加強不同民族文化間的融合,促進民族文化創新

“文化并無優劣之分,只有地域之別,不同種族、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是存在差異的,但這種差異并非完全不同、相互之間格格不入的,相反,不同的文化之間總有共通之處,正是這種共通之處才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盵3]如中西醫之間的差別與聯系就是兩者之間可以互補的基點,互相學習互補,兩個具有截然不同風格和理論體系的醫藥體系就能不斷豐富完善。這種交流在充實其它民族文化的同時,擴大了自有民族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也推動了文化創新,讓傳統民族文化在不斷吸收和重組中獲得新突破。

五、結語

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媒體推動了社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播范圍和文化,給傳統民族文化在新的媒體環境中尋求傳播傳承提供了新途徑、實現更大范圍傳播傳承提供了可能。在新的媒體環境中,我們需要將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新的傳播手段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傳播傳承寶貴的傳統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麥克魯漢精粹》[加]埃里克.麥克魯漢 弗蘭克.秦格龍編,何道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黨政干部學刊,2007(8):40-41.

[3]臧燕,《淺析新媒體語境中的文化傳播》,湘潭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傳統文化新媒體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