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設

2019-07-24 10:33李曉東趙鑫赟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新媒體

李曉東 趙鑫赟

【摘 要】在網絡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日益成為了大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品。這也使得網絡成為了人們獲取新聞報道、生活信息的重要途徑和工具。人民群眾獲取社會信息的途徑,也從傳統紙質傳播媒介逐步轉移到互聯網上。因此,網絡也日漸成為了信息交流和文化宣傳的重要方式。所以,加強互聯網媒介的主流文化建設,是事關國家文化繁榮、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環節。健康有序的互聯網環境是主流文化建設與傳播的重要前提;加強互聯網監管,是主流文化傳播的有力保障;避免低俗、腐朽的文化,是主流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與宣傳,是促進我國高度文化自信大環境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文化競爭力的強有力的基礎和保障。因此,重視新媒體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設是事關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時代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主流文化;文化自信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p>

一、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堅實基礎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296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9.6%。目前我國網民數和寬帶上網人數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的網民數量規模大、覆蓋范圍廣,因此,有效利用網絡新媒體是進行文化宣傳、弘揚主旋律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們要將網絡新媒體作為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在確保網絡環境健康向上的同時,我們還有增強網絡新媒體途徑中的信息權威性,避免不實信息通過網絡向大眾傳播。例如2017年11月發生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在公安機關調查結果出來之前,該事件被某些媒體和個人過分歪曲編造,并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社交軟件中廣泛傳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恐慌。雖然在公安機關最后公布的調查結果中,依法懲治了違紀違法的人。但從此次事件中,也反映出了目前我國網絡新媒體環境存在的誠信等問題。

積極健康、向上向善、有利人民是總書記對網絡環境建設的基本要求。只有干凈的沃土,才能開出美麗動人的鮮花,烏煙瘴氣的環境只會衍生病毒。網絡是新媒體傳遞信息、宣傳思想文化的主要載體和基礎需求。健康有序的網絡大環境,能夠促進積極向上的思想在人民生活中傳遞,有利于正確的價值觀念在人民的生活中傳遞,有利于優秀的文化在人民的生活中傳遞。如果網絡空間變得烏煙瘴氣、生態惡化,則會使消極的、落后的文化侵蝕人們的思想,使腐朽敗壞的價值觀念影響人民的文化生活。因此,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是新媒體背景下,主流文化建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二、加強網絡新媒體監管機制

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成本低、傳播范圍廣、內容豐富等諸多特點,加之現如今電子通訊設備的技術進步,使得網絡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加便捷。人們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具備自媒體特征的社交軟件發布信息,方法更簡單,內容更豐富。但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而其內容的好壞也受到了影響。例如在近幾年有許多在網絡上造謠傳謠的案例發生,某些人借助片面的信息,詆毀政府公眾形象的事件屢屢發生。雖然相關部門在過后發布官方回應,但其事件本身也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社會影響,因此,加強網絡新媒體的監管力度是保障網絡環境健康有序的重要手段。

首先,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的審核,讓一些不實信息和謠言封殺在搖籃里,避免大規模傳播帶來的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其次,加強網絡用戶的身份審核和信用評級,對于經常傳播或轉發不實信息的用戶給予相應的教育或警告,加大網絡造謠傳謠的處罰力度。再次,可以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網絡評論專員隊伍,對于網絡上的謠言和低俗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批判和反駁,為公眾帶來客觀的評價以及清楚地認知。

三、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面宣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p>

在當代,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在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弘揚主旋律正能量。

在新媒體背景下加強主流文化建設,我們也應當注重虛實結合、統籌兼顧的原則,既搞好現實中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又搞好虛擬世界里的文化宣傳。例如在目前用戶數量居多的微博、抖音的自媒體社交軟件上,許多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可以注冊賬號,并且可以不定期更新一些消息,有效的進行權威性消息的發布和正能量的傳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時有效的打破一些網絡上的不實信息,并給予公眾具有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官方回應。因此,可以讓更多領域或相關部門,加入到新媒體的隊伍中,為廣大群眾進行更多的服務,也可以使公眾對網絡上的各種事件有更加清晰和客觀的認識,分享和宣傳社會正能量的事件,降低負能量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也更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對整個社會氛圍和文化環境能夠有清醒認知,這也是我們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效途徑,更是為了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十九大報告原文[EB/OL]人民網,2018.3.13

[3]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4.26

[4]賴遠妮,廖亮.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大學教育,2015.11

[5]仇道濱.現實與虛擬交織下的文化自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的特點和發展規律[J]山東社會科學,2013.02

[6]何亞娟.新媒體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J]新聞戰線,2018.10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新媒體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