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9-07-24 10:33楊芳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挑戰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

楊芳

【摘 要】當今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影響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一步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我們教育方式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革。在這場互聯網“風暴”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挑戰

一、互聯網帶來的機遇

1、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傳統的教育工作一般是“面對面”的形式,學生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才能接受相應的教育,獲得相應的知識,一旦錯過,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才能補救?;ヂ摼W傳播信息突破了地域、時間或者其他終端設備的限制,使得原本只能在狹小空間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具開放性開放性,面向了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充滿了多樣性,并且能夠全面地普及開來,知識之間也形成了交叉、互通的局面,極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來源,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而在時效性上,互聯網的信息傳遞速度無疑比傳統教育快得多,受教育者能更快的接收到更新的知識,互聯網對于數據保存功能使知識的傳授不再受時間的限制,受教育者能隨時隨地學習。

2、極大的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傳統的教育內容大部分來源于書本,內容在很長時間內無法有效更新,尤其是思想教育的內容,大多比較枯燥、乏味,其他的來源主要是教育者本身所儲備的知識,這對教育者資歷的要求較高,單調的知識一方面無法滿足受教育者求知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無法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互聯網帶來的的知識對于個人來說,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無窮無盡,因為新知識產生的速度大于我們獲取的速度,而這其中既有傳統知識,也有現代知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是浩如煙海的知識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互聯網已經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它不斷地更新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資源,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吸引力。

3、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現在的受教育者的嚴厲,之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很難產生學習的動力,但通過互聯網進行相關的教育,可釆用圖像、故事、實例等方式,能夠較大地提高了他們接受教育的興趣,尤其互聯網教育的可互動性,更是大大加強大學生們對于思想教育的熱愛。

4、“互聯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以及更多元化的途徑。平臺和途徑對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受教育者們無疑至關重要,它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加公平受教育機會,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橋梁。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的平臺更加開放,受教育者不再是單方面的接受知識,也可以將自己的得失、情緒等進行反饋。因此,在這樣一個多元化平臺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平臺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的幫扶那些有困難的受教育者,而作為受教育者也能更有效的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

二、互聯網帶來的面臨的挑戰

1、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信息全面鋪開,正在對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對大學生的言行舉止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網絡信息真偽難辨等情況時有發生,一些低級庸俗的垃圾信息和腐朽奢靡的價值理念時有出現,不利于學生正確觀念的養成;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虛擬世界的吸引使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手機等產生的極大地依賴心理,手機一離手,就會產生浮躁、不安等負面情緒,根本無法專心學習;另一方面,沉迷于互聯網的學生們往往會與周圍的人越來越疏遠,失去和人溝通的機會,惡性循環之下,越來越孤僻,影響他們的社會交際能力,長此以往甚至會破壞他們的身心健康。

2、“互聯網+”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改變教育的理念。教育工作不能單方面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教授他們迫切想要學習的,并且還要能提升趣味性,在這場教育改革中,充分了解受教育者們的需求,運用大數據思維,用數據說話,這樣才能讓他們愿意學習,并更加快速的接受知識。第二,要升級工作要求。要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便利條件,不斷完善管理、服務和育人的平臺和體系建設,增強部門間的協同,打造出學生滿意的媒體平臺,即時聽取學生意見,做到及時反饋、快速迭代。

3、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者權威的挑戰。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的,文化知識是教育者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這樣的教育方式主要體現了教育者即教師的權威性。但是在網絡的交流平臺上,文化信息多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對教育者的綜合素養要求更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度。網絡媒體信息文化傳播快、范圍廣,所以當教育者在傳授不具時效性的知識時,會受到學生主體的質疑,失去優先教育的優勢,從而挑戰了教師的權威地位。

4、互聯網教育為西方政治文化入侵提供了機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際文化交流日益擴大,互聯網使社會更加開放,是人類交往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密切,然而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開往的網絡環境使得西方文化有機會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進行滲透,如果不能進行有效地引導,甚至會使受教育者們的價值觀產生扭曲。

三、互聯網時代的工作思路

1.高度重視移動互聯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實際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人們往往只注重課堂上教育,認為只有在課堂上才能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尤其是在如今網絡高度發達的新時代,通多互聯網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更是簡單有效?;ヂ摼W教育具有隱蔽性、針對性、感染性、交互性、實例性等特點。往往能收到功半亊倍的效果。輔導導對此要充分重視,積極實踐。

2.培養學習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我們要打造一支學習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同時具備豐富的傳統理論知識和互聯網知識,有效掌握兩者之間的平衡,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不斷的提升自己,進而有效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特征,把書本上刻板的內容用更鮮活的方式展現出來;另一方面,要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聯系,開展點對點的輿論引導,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3.及時做好數據分析和前置性預警研判。運用教育大數據的研究來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數據分析,做好前置性預警和研判也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學生個體和群體數據特征的掌握,依據學生學習成績、消費行為、閱讀習慣、位置信息、網上行為等數據,可以對異常跡象作出預警預測,通過對輿情和網上行為進行監控分析,可以掌握學生關注點、興趣點、言論傾向和上網規律;通過對校內學生各類管理系統的一體化,協同學校各部門工作流程,實現“互聯網+學生事務”,為智慧校園建設做出貢獻。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已經到來,而且氣勢洶洶,無法阻擋。作為政治思想教育者,我們能做的、切必須做的就是直面這場風暴,努力抓住機遇,擴大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捷之處,同時盡量避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工作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教育者的只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小麗. 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策略——評《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J]. 中國教育學刊, 2015(11).

【2】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武漢大學, 2003.

猜你喜歡
挑戰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