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觀察

2019-07-25 06:58蔣攀峰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關節鏡脛骨經皮

蔣攀峰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 新鄉453099)

有數據顯示[1],脛骨平臺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脛骨平臺骨折發病有明顯的雙峰特征,青壯年患者一般是高能量損傷,老年患者則多為低能量損傷。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若治療不當,會出現膝關節僵硬、疼痛、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其行走功能[2]。本研究旨在探討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9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9例。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 23~61 歲,平均年齡(39.62±4.03)歲;Schatzher分型:Ⅰ型8例,Ⅱ型32例,Ⅲ型8例;致傷原因:高空墜落傷31例,交通事故傷9例,重物壓傷6例,其他2例。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9.46±3.86)歲;Schatzher分型:Ⅰ型 7例,Ⅱ型28例,Ⅲ型14例;致傷原因:高空墜落傷34例,交通事故傷8例,重物壓傷4例,其他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認可。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脛骨平臺骨折;Schatzher分型Ⅰ型~Ⅲ型;新鮮骨折;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代謝性骨病、開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綜合征者;合并器質性疾病、精神障礙者;病理性骨折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硬膜外麻醉,根據Schatzher分型確定最終的手術入路方式,充分暴露整個脛骨平臺和脛骨上段,清除骨折斷端的血凝塊以及軟組織后于C型臂X線機直視下復位,在骨缺損處進行填塞植骨,C型臂X線機直視下調整,復位固定滿意后放置引流管。觀察組采取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切開膝關節前外側,進入關節鏡,關節鏡下全面、仔細探查脛骨平臺關節面的損傷情況,清除關節內積血、軟組織碎片,沖洗關節腔;重點探查關節面移位的方向、程度、骨折塊形態、軟骨缺損及塌陷程度,對平臺出現塌陷的骨折患者,骨窗抬高塌陷的骨折塊,并采用前交叉韌帶定位器對塌陷的骨折塊進行定位,插入1枚克氏針,于關節線下脛骨結節外下方作切口,充分暴露骨折處后找到骨折復位的參照平面,以直徑10 mm空心鉆鉆入骨性隧道,再利用頂推器頂起塌陷的骨塊,于關節鏡下調整滿意后再進行植骨填塞。通過之前的小切口插入合適長度的鋼板,置入細克氏針作為導針以及參照針,鉆孔,根據骨折程度采用多枚螺釘進行固定。術后常規放置引流管。

1.4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2)采用膝關節Rasmussen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根據恢復程度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其中27~30分為優,20~26分為良,10~19 分為可,9 分及以下為差[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歸類、整理、排序、統計和分析,運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 i n) 切口長度(c m) 完全負重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4 8 4 9 t P 9 9.6 2±3 4.7 1 1 0 2.3 2±3 5.6 2 0.3 7 8>0.0 5 8.9 9±1.6 4 4.6 7±0.5 2 1 3.4 5 9<0.0 5 9 6.7 9±8.9 5 8 2.3 1±7.6 2 8.5 8 6<0.0 5

2.2 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均較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4 8 4 9 1 1.2 1 8 2 9.4 2 9<0.0 5<0.0 5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1 5.6 3±2.0 1 1 5.7 2±1.8 9 0.2 2 7>0.0 5 2 0.6 9±2.4 1 2 8.3 2±2.3 1 1 5.9 1 3<0.0 5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的發生是因強大的內翻或外翻應力合并軸向載荷的結果[4]。受傷過程中,股骨髁對下面的平臺施加了剪切力和壓縮應力,可導致霹裂、塌陷,或兩者共存。脛骨平臺作為人體重要的負荷結構,周圍解剖結構復雜,加上損傷機制不同、骨折形態不一,且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治療難度較大。

既往針對脛骨平臺骨折主要是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但是其對患者的創傷較大,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不夠理想,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有一定局限性。關節鏡是光學器械的一種,于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可通過關節鏡有效探查關節內所有的部位情況,對更加全面、仔細地了解患者受傷情況有重要幫助,還能夠處理因骨折導致的合并損傷,有助于積血、骨折碎屑等的清理[5]。同時,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只需要在骨折遠端作一個小切口,對關節內環境的干擾極小,對骨折部位的血供影響也比較輕,為骨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愈合環境,有利于創傷后期的恢復,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風險,并且滿足了患者的美觀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長度、完全負重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具有切口小、損傷小、無需切開關節囊的優勢,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脛骨平臺骨折后易粉碎,松質骨壓縮又容易造成骨缺損,另外還常合并半月板、韌帶等損傷,通過利用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可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保證關節的穩定性,極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6~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兩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膝關節Rasmussen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關節鏡下復位聯合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治療,手術創傷小,利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的盡早恢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猜你喜歡
關節鏡脛骨經皮
經皮迷走神經刺激對抑制控制的調節機制*
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抗抑郁膽堿能機制的探討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SLAP損傷合并岡盂切跡囊腫的關節鏡治療
一種用于經皮脊髓電刺激的可調便攜式刺激器設計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前后聯合入路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有限內固定聯合外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對比觀察
關節鏡術后電話回訪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