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探究

2019-07-26 03:17顧鵬
法制與社會 2019年19期
關鍵詞:認罪認罰刑事案件新形勢

摘 要 刑事案件的社會危害性很大,它不但會擾亂社會治安,還會影響到國家法制建設的公信力,對國家法律的執行力和權威性提出挑戰。新形勢下,國家對于刑事案件提出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很多人認為,該項制度會導致“刑”“罰”之間出現矛盾,破壞了法律體系的完整度。其實不然,經過多年來的司法實踐可以看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能夠優化公檢法圍繞“刑事案件”的審訊步驟和處理流程,實現“簡案快審,難案精審”的執法目標。

關鍵詞 新形勢 刑事案件 認罪認罰 從寬制度

作者簡介:顧鵬,河南恒翔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10

刑事案件案件在最近幾年案發次數逐年下降,其代表著社會法制建設的完善,但是社會上刑事案件并沒有完全杜絕,應存在此類案件對公眾的生活造成一定安全影響和權益影響。認罪認罰制度在刑事案件審訊及判決中的司法實踐,能夠從側面為司法秩序保護提供基礎,但是針對于刑事案件的入罪選擇,還需要堅定立場、解構具體案件,才能做出最公正、科學的判斷?;诖?,本文將結合刑事案件的表現及影響,深度解析認罪認罰制度的執行與推廣步驟,并圍繞存在問題,提出科學建議。

一、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制度推行的必要性及現狀表現

法制社會中,“道德”和“法律”是評判犯罪的根本前提,但是如果人的思維和思想發生改變了,其法治社會的環境狀態、法律制度的評判依據也就發生了變化?!罢J罪認罰制度”就是基于社會道德、社會文化角度下,推行的一種法律制度,該項制度的推行優勢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社會上優勢的思想、精神和行為,讓道德成為社會法律責任的又一衡量標準。

認罪認罰制度是建立在對刑事案件審判體系下的一項制度,該項制度的推行意在提高公檢法的執法效率,并配合社會對于法制道德概念的理解,啟發公民對于違法的自省、自查意識,使公眾對于法律的權威性有更完整的認知。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刑事案件中的罪犯是訴訟主體、刑事犯罪事實是主要訴訟證據,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滿足認罪認罰制度條件下,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有自省、自查、自述表現后,制度會傾向于“從寬辦理”。從法制角度,犯罪者的犯罪自省行為是對自我犯罪的一種側面救贖;從司法實踐角度,主動認罪認罰的行為可以解決執法資源、降低執法難度,提高刑事案件偵查、偵訊的效率,解決國家公檢法的執法資源。

由此可見,認罪認罰制度的提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提高司法做出準確、快速及科學的判決和裁定,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司法程序也會簡化審判程序、步驟,用于取證校驗、分析調解,無形當中,提高了司法效率、提升了司法信譽。

二、新形勢下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制度的應用探究

(一)認罪認罰制度的應用問題

在刑事案件入罪研究伊始,必須先要解決兩大理論問題,一是明確刑事案件的概念和內涵,二是進一步明確、提出刑事案件的相關外延界定判斷標準,以便更立體、客觀的判斷案件的形式與內容。認罪認罰制度是通過對刑事案件入罪情況進行解析后,明確犯罪者犯罪行為的責任權屬,并依據認罪、認罰的態度,對犯罪者從寬處理。

認罪認罰制度適用于任何一種“犯罪”,當犯罪事件發生之后,犯罪行為會因為犯罪意識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如:有些犯罪案件,其犯罪開始時,犯罪動機是不明確的,只是情緒上的條件反射,在這種情況下,其犯罪意識如果向明確、帶有目的性的方向變化,則代表其惡性犯罪的事實。又如:如果犯罪過程中,其犯罪意識逐漸清醒,自我認罪、認錯的態度明朗,則犯罪行為或犯罪事實則會變輕。認罪認罰制度雖然不是從犯罪意識角度上評判犯罪行為、犯罪事實的犯罪責任,但其從本意上也是對犯罪意識的考量與理解,想要希望通過對犯罪意識的合理評價或分析,給予犯罪者充分的理解與寬容。

通過認罪認罰制度來界定研究刑事案件的具象表現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刑事案件主體、行為人,提出犯罪者的犯罪刑事犯罪行為本身是否有惡意、極強的目的性,如果有,符合認罪認罰制度的寬大處理范疇,則便可依照制度條款,進行處理。但是如果刑事案件案件本身的犯罪事實存在極大的危害性,對受害者人身危害過大、并且存在累犯慣犯的情況,則認罪認罰制度是犯罪者逃脫法律制裁的一個保護屏障。法律在沒有明確界定的情況下,如在認罪認罰制度上面對刑事案件選擇一視同仁,則會讓司法實踐缺乏公信力;如在認罪認罰制度上面對刑事案件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則會讓司法實踐缺乏權威性,可以說認罪認罰現實應用中的“兩面性”是司法實踐必須要面對并且妥善處理好的一個問題。

(二)完善、優化刑事案件中實施認罪認罰制度的建議想法

上文總結分析后,可確定刑事案件中實施認罪認罰制度的必要性和建設性,筆者現結合其他文獻資料中的觀點和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內容如下:

1.強化刑事案件入罪在刑法體系中的定位

以往,刑事案件在“違法”“犯罪”性質上并沒有極端的判斷與思考,因為大多數刑事案件造成的危害是比較多的,在客觀的犯罪環境下,如果犯罪事實是確定的、犯罪危害也是確定的,則即便可以被納入到認罪認罰制度,從情理上人們也是不接受的。因此,對于刑事案件的入罪,認罪認罰制度還是要有相對明確的入罪要求和條件,使其在刑法體系中,擁有準確的評判定位。

現如今,我國對于刑事案件的司法實踐中,評價體系和標準可以說是在不斷完善,但是要想讓其成為司法實踐最有利的屏障、最完整的依據平臺,還需要融入認罪認罰制度,從制度上提高刑事案件犯罪情況解釋、理解與分析的空間與權力。隨著法律意識與思考的逐漸成熟,刑事案件入罪在刑法體系中定位的強化趨勢已經變得明朗,這一舉動和政策導向,也告誡、警示了存有刑事案件僥幸心理的犯罪者們,維護了司法權威的同時,也讓認罪認罰制度有了落腳點,擁有基本的刑罰判斷依據和處罰依據,細化刑罰體系中刑事案件的入罪范圍,也是為認罪認罰制度尋找實施前提。

2.針對性解決認罪認罰制度的實施處理問題

一起刑事案件案件可能會誘發多種刑法罪責和危害影響,在這里面,刑事案件行為人有的犯罪影響是主觀意愿執行的,而有的則是間接造成,所以針對于同一刑事案件行為而誘發的“多重罪”,司法機關應針對每一個案件罪責的影響,以及犯罪者認罪認罰的行為意愿,進行細致判斷,以便做到論罪公正、公平。認罪認罰處理既要保持它的高度統一性,也要具有絕對的針對性,在司法實踐中,認罰認罪制度的補充條款可以為其執法處理行為提供說明力保障。

同時,任何一種立法規定都需要制度來支撐維護,刑事案件也是如此,認罪認罰制度是支撐該項法律法規的制度基礎,對于認罪認罰制度也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與說明。如:對于刑事案件行為主觀犯罪意圖明顯的行為人,司法應該主持、支持刑事案件行為人對刑事案件對象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通過經濟補償的辦法,鼓勵認罪認罰對象增多,其認罪認罰的信息量擴大。這樣既保證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平衡了他們之間的利益矛盾和關系,還提高了認罪認罰制度在具體實施中的具體影響力。

3.對“高發”“高?!毙淌掳讣獑犹貏e審查處理程序

我國現行司法程序中,對于刑事案件犯罪的審查和辦理是有明確規定的,然而由于高發、高危的刑事案件案件,存有一定社會特性、波及產生的社會影響深遠。對于這類案件中犯罪者的認罪、認罰行為,其對刑事案件偵查工作的利好影響,需要進一步作用分析,以便于準確量刑。

首先,檢查機關應啟動特別審查程序。如:對刑事案件主體、犯罪者的身份、行為、意識思想進行詳細的研究,也可以尋求公安機關、人民群眾的力量,對其認罪認罰行為進行判斷與了解,做到審查有度、調查細致深入。刑事案件審查過程是對案件還原的過程,特別審查處理程序,是消除、突出亦或是完整還原刑事案件犯案過程、審判過程的一個手段和步驟,它既能夠加快刑事案件的監察效率,又能夠確保案件各個細節問題不被遺漏。

其次,針對于刑事案件事件本身,抽取分析動機目的、原因、影響,以及其他要素內容,合理評估認罪認罰行為的實際影響,并給予相應的處理。認罪認罰雖然是犯罪者對于自身犯罪行為的一種自我表述、自我態度,但是該表述和態度也是可以造假或投機取巧的,所以圍繞認罪認罰行為,不僅要從實際影響入手進行評判,更應當從犯罪意識轉變以及犯罪意識自我認知的徹底程度上進行合理評判與分析。

最后,對于“高發”“高?!毙淌掳讣?,還應當對刑事案件造成的社會影響進行清晰的認知,也就是說,即便案件符合“認罪認罰制度流程”,犯罪者對所有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認罪態度也誠懇,但是也要考慮該犯罪事實后犯罪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如果影響惡劣,則必須重罰,如果寬縱,則會誘發社會上一些不正向、不公平的聲音出現。為了社會安定和諧,刑事案件納入到認罪認罰制度,應當考量案件的社會影響,因為不利的社會影響會破壞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總而言之,刑事案件案件中實施認罪認罰制度應當有權威、細致、全面立體的討論和研究,這需要嚴格的審查程序來配合,同時,完善的審查程序也要與認罪認罰制度的思想精神交互配合,既體現法律的溫度、又突出法律在法制監管方面的嚴明和公正。

三、結論

綜上所述,刑事案件中實施、推進認罪認罰制度是社會法制建設成熟的表現,雖然它存在的現實困境、發展問題還有很多,但是隨著立法構想、政策手段的豐富和積累,有關于刑事案件的入罪研究會更加透徹、完善,其延伸出來的社會影響也會更加積極,被公眾所廣泛接受、推廣。認罪認罰制度的推進,對于新形勢下刑事案件的從寬處理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該項制度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推進刑事案件的高效辦理,但也會誘發司法漏洞,造成制度實踐過程中對于法律效力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推行使用中必須慎之又慎。

參考文獻:

[1]琚明亮.論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視角[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9,12(2):23-28.

[2]孔慧娟.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階段的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9(11):33-34.

[3]張凱涵.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探討[J].法制博覽,2019(10):69-70.

[4]張連剛,衡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考量[J].行政與法,2018(8):101-108.

[5]胡婧.刑事審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8.

[6]顧永忠.關于“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個理論問題[J].當代法學,2016,30(6):129-137.

猜你喜歡
認罪認罰刑事案件新形勢
我國興奮劑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之評價研究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探討
芻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目的考量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
關于盜竊刑事案件認定的幾點思考
對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