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疾病患者認知功能的探索研究

2019-08-01 01:45黃輝敏葉明敏高晨潔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人格障礙認知功能差異性

黃輝敏 葉明敏 高晨潔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疾病患者與正常人群的認知功能的差異性。方法:選取嘉興康保醫療所隨診的精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1名臨床心理醫生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30名精神疾病患者為病例組,男10人,女20人。同時,選取同性別、同年齡30名健康正常人為對照組,男10人,女20人。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口頭知情同意,并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實驗對象。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認知功能測試 結果:病例組與對照組在視覺反應時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t=3.16,p=0.003),病例組高于對照組,且病例組的正確性(t=8.80,p=1.349)低于對照組(t=9.10,p=1.242);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分配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t=-2.86,p=0.006),病例組低于對照組。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第一項實驗正確數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X2=4.02,p=0.045);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第三項實驗正確數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X2=7.68,p=0.006)。結論:病例組和對照組在視覺反應時和注意力上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人格障礙;認知功能;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29-02

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社會認知功能,如面孔情緒識別功能、認知的情緒調節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1]。進一步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的增強或減弱[2]。而廣泛的大腦皮質參與了對不同情緒的加工與處理,對每一個情緒的識別都涉及諸多的大功能區,每一個部分的功能障礙都將導致情緒識別的障礙,產生認知功能的缺陷[3-4]。本項研究采用4個認知功能測試,探究精神疾病患者與正常人群的認知功能的差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6月,選取嘉興康保醫療所隨診的精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0人,女20人。同時,選取同性別、同年齡30名健康正常人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口頭知情同意,并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實驗對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經過知情同意后,約定時間在實驗室1對1進行測試,保障測試環境安靜,不受外界干擾,先進行問卷測試,后進行認知功能測試。

1.2.2 問卷測試 (1)自編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1.2.3 認知功能測試 采用北京師范大學心羽心理實驗系統:(1)錯覺實驗,繆勒-萊伊爾錯覺量測試,采用液晶觸屏,要求被試確定中間箭羽位置,計算左右長度差值,作為錯覺量。 線段長度135mm,箭羽長15mm。箭羽線夾角45°。(2)反應時測試,采用紅、綠色點數刺激,根據兩種顏色的點數相加之和,單數按左鍵,雙數按右鍵。計算反應時間及正確、錯誤計數3個統計量。(3)注意分配測試,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作為視覺刺激,低頻、中頻、高頻三種聲音作為聽覺刺激,計算注意分配值、單獨視覺、單獨聽覺、視聽混合視覺、視聽混合聽覺5個統計量。(4)注意力集中測試 共計3個測試,計算反應時間,計算正確數2個統計量。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整理采用Epidata3.0雙份錄入及唯一性檢驗,完成邏輯檢核。數據分析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完成一般描述性分析、均數比較的 t 檢驗,率比較用卡方檢驗,相關分析等,P<0.05作為統計學顯著性差異指標。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分析描述

本研究共計研究對象60名,病例組平均年齡(34.40±17.17)歲。對照組平均年齡(37.70±10.96)歲。兩組人員在性別(t=1.000)、年齡(t=0.160)上差異均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錯覺、反應時比較 病例組與對照組在視覺反應時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t=3.16,p=0.003),病例組高于對照組,且病例組的正確性(t=8.80,p=1.349)低于對照組(t=9.10,p=1.242)。在錯覺量上,病例組與對照組未見有明顯的差異。見表1。

2.3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注意力分配比較將病例組與對照組注意力分配實驗的5項指標進行比較,結果如下: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分配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t=-2.86,p=0.006)。而單獨視覺、單獨聽覺、混合視覺及混合聽覺上,病例組與對照組未見明顯的差異。見表2.

2.4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注意力集中比較 將病例組與對照組注意力集中3個實驗的耗時指標進行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反應時間(reactiontime,RT)簡稱反應時,又稱為反應潛伏期,是指從接受刺激到機體做出反應動作所需要的時間[5]。用時越短,協調及反應能力越好。吳緒旭等認為,抑郁型患者存在視覺注意反應功能的缺陷,大腦神經網絡信息傳輸特性明顯減低。這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本研究中,病例組與對照組在視覺反應時上存在較大差異,病例組反應時長高于對照組,且病例組的正確性普遍低于對照組。這證實了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大腦信息傳遞減慢,反應能力下降。

注意力障礙主要包括聽覺和視覺的注意力缺陷, 引起信息加工困難, 可表現為: (1) 注意力分散與監控注意障礙:對任務不能集中注意力, 因受無關刺激影響;自我控制力減弱, 被動注意仍保存; (2) 注意專注和轉移困難:過度關注原始信息, 注意力很難轉移到新的事務上[7]。向東等研究表示,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的躁狂期、抑郁期和緩解期存在有言語學習和記憶、選擇性注意力、執行功能、選擇性記憶等方面的損害[8]。本研究中,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分配上存在較大差異,病例組低于對照組;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第一項實驗正確性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注意力第三項實驗正確性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國內外學者研究基本一致,Politis等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有選擇性注意的損害,Koetsie等用持續性操作測驗評估抑郁癥患者的注意保持能力,結果發現抑郁癥患者的注意保持能力減退[8]。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精神疾病患者與正常人群耗時時間上無明顯的差異,這是否提示注意力存在一個波動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需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應用更全面的認知功能測試工具,以期得出更有說服力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李惠,陳增堂,唐云翔,等.分裂型人格障礙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功能[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4):270-274.

[2]廖堅,羅賢明,王維等.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腦灰質結構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9,42(2):89-91.

[3]馬慶霞,郭德俊.情緒大腦機制研究的進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8-333.

[4]楊麗珠,董光恒,金欣俐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大腦反應差異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5(3):224-228.

[5]葉廣俊.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25—628

[6]吳緒旭,陶丹紅,高靜芳,朱翔貞,韓耀靜,鄒瑩,陶明.抑郁癥患者的視覺注意反應與大腦神經網絡傳輸特征相關性研究[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02):139-143.

[7]羅愛軍,陳哨,單超. 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特點及非藥物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藥,2018,40(17):2683-2687.

[8]向東,陳良梅,藺華立.雙向情感障礙認知功能損害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8,17(11):1007-1009.

猜你喜歡
人格障礙認知功能差異性
探究攻擊型人格障礙伴抑郁癥患者的人性化護理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三不穩”“一沖動”
家長如何幫孩子擺脫表演型人格障礙
因材施教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單灶卒中后腦梗死部位與認知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老年認知信息平臺的設計研究
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刻板的強迫型人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