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本地“非遺”活動調查

2019-08-07 07:38廖靜陳煜然
中國藝術時空 2019年4期

廖靜 陳煜然

【內容提要】為響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主會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嶺南古琴藝術在此期間開展了共十四場相關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嶺南古琴的斫制、傳承活動及其當下發展的特點介紹。本文就嶺南古琴藝術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開展活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優缺點以及取得的成效進行陳述,并做出思考與總結。

【關鍵詞】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嶺南古琴藝術 斫琴 古琴進校園

2019年6月7日至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適逢端午節假期間,廣東省廣州市作為主會場舉辦了“非遺”宣傳展示的活動?;顒右灾袊?0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為重點,舉辦展覽、展演、座談、論壇等系列活動。其中,共計123項本地活動在廣州開展,具體包括“‘粵劇保護的觀眾經驗學術論壇”“遇見廣式生活—廣州非遺開放日”“你最識玩—廣州非遺體驗游”“各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扒龍舟端午民俗活動”。精彩紛呈的“非遺”活動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現出我國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筆者參加了在此期間開展的嶺南古琴藝術活動,并對與其相關的共計14場活動進行了調查采訪?;顒映跏?,在“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展演中,嶺南琴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表演了嶺南琴曲《碧澗流泉》,意趣盎然的琴聲與舞臺屏幕中意味無窮的《千里江山圖》相得益彰,引人入勝。此后,由包括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七木琴社、謝東笑古琴工作室、陳一民梓元琴坊、天虹琴館在內的不同主辦方舉辦的嶺南古琴相關體驗活動,分別在“遇見廣式生活—廣州非遺開放日”“你最識玩—廣州非遺體驗游”活動中開展,活動內容涉及嶺南古琴的斫制、嶺南古琴的傳習、嶺南古琴當下發展的特點及其雅集活動。筆者將重點陳述與嶺南古琴的斫制、嶺南古琴的傳習及嶺南古琴當下發展特點相關的活動。

一、嶺南古琴的斫制

6月8日,“古琴斫制體驗課”活動在陳一民先生的斫琴工作室梓元琴坊開展,陳一民先生是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斫制技藝”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師承嶺南古琴的宗師楊新倫先生。

陳一民先生強調古琴斫制注重選材和斫琴腹。老木是制作古琴的最好選材,與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變形、開裂,木性相對比較穩定,且琴人彈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氣?!盵1]陳一民先生說自己曾經做過百納琴[2],因此遇見很小的一塊老木也會保留下來,選好材后就對其進行塑型,并輔以仲尼式、伏羲式等不同的名字。陳一民先生表示,現在很多古琴都是機器制作,如果想要琴的音色好,琴的聲池最好使用手工斫制,邊斫邊聽音色,不斷進行修改,同時琴要多彈,琴的面板為天,底板為地,彈琴可以震松木的分子,使其聲音更加通透。斫完琴腹后,還有做底板、試音、合琴、安裝配件、裱布、刮膩子、上徽位、收光、推光、擦漆、拉弦等十幾道復雜的工序。

宋代朱長文在《琴史·盡美》中說到:“琴有四美:一曰,良質。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皆備,則為天下善琴?!盵3]嶺南派古琴的斫琴功夫便體現在這“良質”與“善斫”之上。陳一民先生表示做一把琴真的費心思,其中最難的是上灰胎和磨琴腹。上灰胎是一道反復的工序,過程中既要保持灰胎厚薄均勻,又要經過反復陰干、打磨、補灰。在打磨灰胎的時候,需要上弦進行試音,如果試音時沒有沙音則表示灰胎打磨好了,否則需要繼續打磨。除此之外,許多人對生漆鹿角霜灰胎中的生漆過敏,這也增加了斫琴的難度。

陳一民先生作為非遺項目“古琴斫制技藝”的傳承人一直致力于斫制出音色好的古琴,他希望不僅是嶺南的古琴能夠在社會上流行、傳承,嶺南古琴的斫制和修復古法也能繼往開來、世代相傳,并為見到此次前來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們感到十分欣慰。

二、嶺南古琴傳習活動展示

國務院辦公廳在2005年發布的第18號文件《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充分發揮“非遺”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要積極開展對“非遺”的傳播和展示。[4]本次廣州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會場,在“你最識玩—廣州非遺體驗游”的活動中推出了三條體驗游線路。其中一條線路為“跟著小小傳承人,傳習嶺南古琴”,此活動在廣州市海珠區文化館的嶺南古琴藝術館和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校園內分別展開。

(一)嶺南古琴藝術親子公開課

海珠區文化館的嶺南古琴藝術館常年設有關于嶺南古琴的講座、體驗課、雅集等公益活動,在此次體驗游的活動中,嶺南古琴藝術館舉辦了在日常公益活動中以兒童和青少年為教學對象的親子公開課的成果展。

6月9日上午,6位平均年齡在10歲左右的“小小傳承人”為大家介紹和演奏了多首嶺南琴曲,小傳承人們年齡雖小,但都已堅持學琴多年,能演奏較高難度的曲子,如著名琴曲《醉漁唱晚》;嶺南琴派代表性傳曲《碧澗流泉》《雙鶴聽泉》;弦歌《春游》《喜園中茶生》《桃夭》;中英文弦歌《登鸛雀樓》以及二人合奏傳統琴曲《酒狂》等。小傳承人個性鮮明,演奏風格皆有所不同。演奏完后,由小傳承人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家長們教授嶺南古琴的基本指法和入門琴曲?;顒蝇F場氣氛活躍,甚至有在場的嘉賓和家長為小傳承人的專注和堅持感動落淚。廣州市海珠區非遺保護中心的葉蘇紅說:“小傳承人就是嶺南古琴的未來?!?/p>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七木琴社的顧問羅靜敏女士在活動中和大家分享時談到,孩子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不僅不會耽誤學習,反而能通過對琴曲的學習理解潛移默化地加深對古代詩詞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鍛煉他們的定力。因此,她鼓勵家長要耐心地培養孩子學古琴,鼓勵孩子要多參加比賽,家長要引導孩子走上他們理想的人生道路,同時更好地將古琴文化發揚光大。

已有80歲高齡的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長羅健敏先生作為嘉賓參與了現場的活動,他贊譽廣州市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并對活動現場的家長們深深鞠躬,為他們對古琴的選擇和對孩子的培養感到敬佩和欣慰。同時,他也對這些習琴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都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英才。[5]

(二)嶺南古琴藝術進校園

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是廣州市古琴藝術(嶺南派)傳承基地,當天體驗游活動可分為對傳承基地的介紹、學生的演奏展示、已畢業學生學琴的心路歷程分享三大板塊,集中展示了這所學校在近十年來傳承嶺南古琴的活動歷程和發展狀況。

昌崗東路小學校長阮校長對學校開展嶺南古琴藝術傳習活動情況進行了介紹。自2010年學校邀請嶺南琴派傳承人將古琴藝術帶入校園后,這里便成為了廣州市古琴藝術傳承基地。學校的日常授課由七木琴社的老師承擔,注重拓寬嶺南古琴的研習路徑,致力于讓古琴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禮儀教育、古詩詞吟誦吟唱相結合。希望讓學生們在彈琴時凝神聚氣,身心居正,用禮儀表達對古琴、古人的崇敬,用心跟古文化對話;在彈唱吟誦詩詞時修正平仄的讀音,圓腔正字;將對古琴的理解從單純的彈奏上升到琴學的高度,在感受古琴的歷史文化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神。阮校長希望學生們把習琴的興趣變成志趣,培養出像寧蘭清老師這般把古琴作為畢生事業堅定地走下去的學生,也希望參加此次活動的游客們和昌崗東路小學能繼續結緣,繼續支持嶺南古琴藝術活動的開展。

學生的演奏展示,主要以二至六年級的學生彈唱弦歌為主,多為7-9人一組的合奏形式。比如低年級的學生一起彈唱弦歌《南風歌》和《春游》,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學琴,手指較稚嫩無力,因此在習琴過程中必須要克服疼痛這一關;中年級的學生一起彈唱弦歌《花非花》《蒹葭》《游子吟》;高年級的學生學琴兩年以上,古琴演奏能力較強,他們身著漢服以兩個聲部的輪唱形式誦讀、吟唱、合奏了作品《三字經》;還有已畢業的學生單獨演奏弦歌《大魚》和嶺南傳曲《桃夭》《瑤族舞曲》。除此之外,現場師生還以古琴傳統教學中“一對一”的對彈方式演奏了《酒狂》,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彈琴的細節和方法。

最后,以古琴為特長考入廣州市第二中學火箭班的謝君予在活動中講述,她是為數不多的被廣州市第二中學主動邀請去參加入學面試的學生,只因她是“應試洪流中的一股清流”,在應試之余始終保持著對古琴的熱愛。在每次大考前夕,她都一定會坐在琴桌前彈幾首琴曲,轉移學習的壓力,給自己一個良性解壓的方式。她認為,古琴是傳統文化學習的一扇門,弦歌使古詩多了韻律感,這使她對古詩文的興趣與日俱增。她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將嶺南古琴文化發揚光大,希望在校的學子們能堅持學琴。在昌崗東路小學和七木琴社十年如一日的傳承活動中,學生們登上了大大小小的匯演和比賽舞臺,有以古琴專業考入星海附中的學生,也有以古琴特長生被重點學校錄取的學生,畢業后還在堅持繼續學琴。在此次活動中,已畢業的學生帶著對母校的情誼和傳承嶺南古琴的信念與在場的師弟師妹們、活動參與者們共同分享了他們的習琴心得與體會。[6]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點任務是要傳承發展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等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等各領域。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高雅藝術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7]在此次的體驗游活動中可以看到,老師針對昌崗東路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置了不同難度的曲目來進行古琴的教學,并且讓學生在演奏古琴時結合古詩詞進行誦讀、吟唱,這體現出學校和琴社對傳承嶺南古琴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覺,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三、嶺南古琴的當下發展

6月6、7、10日,筆者有幸參加了由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與其他機構單位聯合主辦的“己亥芒種‘態運動”“ 嶺南古琴與嶺南飛針”“嶺南古琴與頌缽”三場體驗活動。以上活動的開展就涉及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二十四節氣、中醫針灸、古琴藝術三個項目,還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中醫項目、嶺南派古琴藝術和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嶺南飛針。

(一)嶺南古琴與中醫學—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嶺南古琴發展于嶺南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中,有其自身特點,但嶺南古琴作為古琴的分支流派之一,其琴學理論與中醫理論頗為相通,同源于中國傳統哲學。

根據寧蘭清老師[8]的介紹,古琴的形制、音色以及演奏強調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從形制上來看,“琴制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歲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上圓象天,下方法地……”[9]以琴象征天地、年月等。其次,古琴因形制不同產生了四十多種款式,不同款式古琴的命名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其一是以歷代先圣命名,如伏羲、神農、仲尼;其二是以大自然物象命名,如蕉葉、連珠;其三是以歷史故事命名,如鳳求凰。但是,不同款式古琴的各個部位都有琴頭、琴額、琴頸、琴肩、琴腰等相似于人體結構的稱呼,此形制又是對人的一種模仿。在此次活動著重介紹了一把鶴鳴秋月式的“聽月”,一把神農式的“古岡”。從古琴的音色來看,古琴泛音的空靈、散音的厚重、按音的抑揚分別象征了天、地、人的聲音。在活動中,筆者在古琴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了彈奏,同時欣賞了嶺南琴派代表性琴曲《碧澗流泉》《鷗鷺忘機》《雙鶴聽泉》等。其中,老師細述了《鷗鷺忘機》的故事,以“人能忘機,鳥即不疑;人機一動,鳥即遠離”來說明彈琴講究主體精神狀態與客體環境交融,需心無雜念、身心合一。魯新華教授[10]也補充道:“中醫的思維也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盵11]中醫重視的六氣分主于二十四節氣,如春季的風、冬季的寒、夏季的暑、夏秋之交的濕和燥等,節氣中過度的自然氣候就可能成為病邪的源頭,《黃帝內經》指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順應節氣,天人相應,是中醫祛病養生的理論基石。[12]節氣的變化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健康,因此中醫學也注重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己亥芒種‘態運動”適逢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節氣—芒種,據魯教授介紹,芒種時節的卦象為五陽一陰,天暑下逼,地濕上蒸,不宜大汗淋漓,宜用慢的狀態養護,比如筆者在此次活動中體驗的“顛一顛”的狀態運動和站樁。余瑾教授[13]也指出:“……人的意識的能動性掌握道身體五行的規律,……調動人的意識能動性和人精神意識的能量,然后再與古琴和頌缽的音律融合呈現出和諧的狀態?!盵14]寧老師提到:“古琴是手指上的太極,人在彈奏古琴時,右手呈左右運動,左手呈上下運動,右手‘欲斷弦,左手‘入木三分,彈琴不僅同時調動人左右大腦的思維,也為人的經絡‘打太極?!盵15]嶺南古琴與嶺南飛針亦是如此?;顒咏Y束,有體驗者表示:“古琴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高不可攀了,感覺很貼近生活?!币灿畜w驗者表示:“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沒想到古琴和中醫學能結合得如此之好,參加這次活動我了解很多的傳統文化,感謝廣州舉辦的此次活動,十分惠民?!盵16]

(二)嶺南古琴與頌缽—修身養性、道法自然

嶺南古琴與頌缽都是修身養性、道法自然之器。蔡邕的《琴操》記載:“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盵17]寧老師介紹:“古琴制作的源起,便是修身養性,道法自然的樂器?!盵18]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指出“內有五臟,以應五音”,古琴的演奏便是以宮、商、角、徵、羽五音為基礎。同時,《道德經》中有記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9]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古琴的散音、泛音、按音的聲音音頻與頌缽音頻的振動相結合,能夠透過物理性的波動,對人的身體由外至內進行調節,以使身體的頻率回歸到原本自如完好的狀態。

“頌缽來自于北印度的喜馬拉雅山脈,距今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蓖蹑面美蠋焄20]介紹,“頌缽成分是銅和鋅,其元素添加的成分的多少就決定了頌缽聲音的品質和泛音的豐富性?!盵21]頌缽不僅是容器、法器,更是一種泛音十分豐富的單音樂器,頌缽的泛音及其聲音頻率波能與人體內細小的原子產生共振,對人的情緒起到很好的調控作用。王老師強調,不同的頌缽有不同的聲音,能夠安撫自己的心靈與情緒。

在此次活動中,筆者與其他體驗者們先是隨著古琴、頌缽老師的合奏進入了午休,午休后又一起享用了活動精心準備的茶點,隨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活動感受,其中一名從事孕產健康的工作者分享:“我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古琴在古代是風雅人士的樂器,通過這次活動希望能將古琴、頌缽帶入我所做的孕產領域,讓這些藝術更加生活化?!币幻麃碜员本氖乱魳方逃墓ぷ髡叻窒恚骸耙魳肺幕尣皇菍I學習音樂的人體會到其中的美,并且能在體會美的過程的同時身心又得到受益。音樂不是只給個人、專業人士的,是大眾都可以享受的,我回去之后也要去好好傳播這一觀念?!盵22]

除了上述的活動外,與嶺南古琴藝術相關的活動還有嶺南傳曲《鷗鷺忘機》公開課、嶺南古琴文化體驗課、嶺南古琴和廣繡傳習工坊和“左琴右書—嶺南古琴六月雅集”等活動。前來體驗“非遺”活動的人們在了解古琴文化知識、賞析古琴音樂、體驗古琴彈奏的間歇之余,也了解和體驗了同為“非遺”的精致廣繡,在氣韻生動的書畫中感受“左琴右書”的態度和意趣。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總則第四條要求,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從以上活動的開展及體驗者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同源于中國傳統的不同“非遺”之間有著極強的包容性,在當下社會的傳承發展中,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共同的思想觀念,更是在國家政府單位以及傳承人的努力下更加真實、生活化地走向大眾。 [23]

四、思考總結

總體來說,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嶺南古琴藝術相關活動始終貫穿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公益性強,吸引各領域的人士前來參加,為嶺南古琴與廣州市民提供“相互認識”的平臺。說明嶺南古琴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廣州逐漸形成了集交流、合作、創作、傳承、發展為一體的文化空間,處于政府支持、古琴社團配合的良性發展狀態。

嶺南古琴藝術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它的獨特魅力,也讓人們有機會更近距離和全面地了解這一“非遺”的歷史和現狀。比如有體驗者在“小小傳承人,玩轉嶺南古琴”體驗游活動中表示:“古琴我是第一次接觸,以前只知道它是風雅人士的修身養性的樂器,通過今天的體驗我非常有興趣帶上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古琴,因為我覺得傳統文化是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去接觸、認識,才能傳承的?!币灿畜w驗者表示:“很久以前就聽過古琴的聲音,特別喜歡,今天終于有機會見到古琴,體驗到古琴,特別開心?!盵24]當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的嶺南古琴藝術相關活動也存在如活動主辦方沒能按預設的時間準時開展活動,出現推遲的情況;活動主辦方活動場地過??;活動中媒體攝錄閃光燈、噪聲較大,影響活動的品質;參與者女性偏多,年齡集中在中年等等一些問題,但并沒有妨礙這些非遺項目在保證本身發展特點的前提下,以更加生活化的形式走向大眾。

本次廣州市作為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在本地開展的“非遺”體驗活動項目繁多、形式多樣,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與、體驗。超過萬名游客通過期間的體驗課、網絡直播課、“非遺”演出、“非遺”展、民俗現場導賞、義診等活動,體驗了諸如制作波羅粽、沙河粉等小吃的地道廣式生活,盡情領會了嶺南古琴、粵劇、廣東音樂、廣繡、扒龍舟等本地“非遺”的魅力。多數體驗者都有一致感受,在體驗活動中不僅接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是在學習中受益良多,激發了自己主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在尊重“非遺”自身特點的情況下,“非遺”傳承人和參與者面對面交流,使參與者對“非遺”的體驗感更親切和真實,細心感受,“非遺”不再是“遺產”,而是逐漸融入在人們日常的一種文化生活。

注釋:

[1] 羅蘇理:《斫琴的選材》,《樂器》2011年第12期。

[2] 百納琴,用小塊木拼接膠粘而成的古琴,通常用小方塊或小六角為基本材料。

[3] 易國存:《中國古琴藝術》,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年版,第142頁。

[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中國政府網,2006年。

[5] 6月9日上午,廣州市珠海區文化館三樓(嶺南古琴藝術館),葉蘇紅、顧靜敏、羅健敏在“跟著小小傳承人,玩轉嶺南古琴”體驗游活動中的講話。

[6] 6月9日下午,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千禧校區),謝君予在“跟著小小傳承人,玩轉嶺南古琴”體驗游活動中的講話。

[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新華網,2017年。

[8] 寧蘭清,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嶺南古琴文獻叢書主編、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教授、七木琴社社長等。

[9] 蔡邑 :《皇佑新樂圖記琴操漢鐃歌十八曲解集—琴操》,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頁。

[10] 魯新華,嶺南古琴中醫養生基地顧問專家、廣東省自然醫學會藝術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委會副主委等。

[11] 6月6日上午,廣州市珠海區文化館三樓(嶺南古琴藝術館),魯新華教授在己亥芒種“態運動”活動中的講話。

[12] 田合祿、田蔚:《中醫運氣學解密—醫易寶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第3頁。

[13] 余瑾,嶺南古琴中醫養生基地顧問專家、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表達性藝術治療協會副會長等。

[14] 6月6日下午,廣州市珠海區文化館三樓(嶺南古琴藝術館),余瑾教授在己亥芒種“態運動”活動中的講話。

[15] 6月6日上午,廣州市珠海區文化館三樓(嶺南古琴藝術館),寧蘭清老師在“己亥芒種‘態運動”活動中的講話。

[16] 6月6日上午,廣州市珠海區文化館三樓(嶺南古琴藝術館),筆者對前來參加“己亥芒種‘態運動”活動的體驗者進行采訪。

[17] 蔡邑 :《皇佑新樂圖記琴操漢鐃歌十八曲解集—琴操》,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頁。

[18] 6月7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東區環路128號德勝創意園5號樓(音果空間),寧蘭清老師在“嶺南古琴與頌缽”活動中的講話。

[19] 張迤邐 :《國學知識一本通》,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版,第216頁。

[20] 王婷婷,缽音睡眠調養家、國際頌缽協會常務副會長、國際養生自然療法培訓學院副院長、中國頌缽專業學術委員會副會長等。

[21] 6月7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東區環路128號德勝創意園5號樓(音果空間),王婷婷老師在“嶺南古琴與頌缽”活動中的講話。

[22] 6月7日下午,廣州市番禺區東區環路128號德勝創意園5號樓(音果空間),參加“嶺南古琴與頌缽”活動的體驗中的心得分享。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中央政府門戶網,2011年。

[24] 6月9日下午,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千禧校區),參加“跟著小小傳承人,玩轉嶺南古琴”體驗游活動的體驗者的心得分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