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皮爾伯格電影中“家”的元素

2019-08-12 01:31吉韻光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斯皮爾伯格元素

吉韻光

摘要:斯皮爾伯格作為當今好萊塢中可以將商業與藝術完美的結合的優秀導演,通過電影給人們傳遞“美國夢”的主流價值觀。與此同時,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風格也十分多變,動畫片、恐怖片、劇情片、戰爭片等不同類型的電影他都積極嘗試,并都得到了市場和電影獎項的雙重青睞。但是無論他的電影中的故事和電影類型怎么改變,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總是隱隱飽含著“家”的元素。本文從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和成長經歷入手,淺析斯皮爾伯格電影中“家”元素的運用。

關鍵詞:斯皮爾伯格;“家”元素;家庭影響;潛在意識觀點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093-02

一、歸家之路

(一)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的“歸家故事”

無論是斯皮爾伯格上世紀早期的電影,還是本世紀的電影,在電影的主線故事或是片中角色的背景設置或電影起因目的設置中,好像總是包含著“歸家”這一元素,而筆者將其稱為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的“歸家故事”。

1982年的《E.T(外星人)》,主要講述的是地球小男孩埃利奧特幫助他的外星朋友E.T尋找歸家之路的故事。這是外星人的“歸家故事”。

1993年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電影主人公辛德勒通過金錢救助被納粹壓迫的猶太人,最后讓眾多猶太家庭團聚并最終指引他們重建家園的故事。這是猶太人或者說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平民重建家庭與希望的“歸家故事”。

而《人工智能(AI)》這部1998年的科幻電影,給觀眾呈現了在未來世界中,人工智能機器男孩大衛被領養家庭拋棄后,尋找失去的愛與家庭的故事。這是機器人的“歸家故事”。

緊接著在20世紀末1999年上映的,影響世界的《拯救大兵瑞恩》,電影劇本大綱就是二戰時期一個普通美國母親的3個兒子在戰場犧牲后,美國軍方派出一支8人敢死隊尋找她最后幸存的兒子——瑞恩,并讓他踏上歸家之路的故事。這是在戰場中士兵的“歸家故事”。

2004年,再次與湯姆漢克斯合作的斯皮爾伯格拍攝了電影《幸福終點站》,給觀眾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男主角維克多的家鄉東歐發生了政變,導致男主角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這一時期只能暫時待在肯尼迪機場,而就在男主角孤獨無依的時候,他遇見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人,讓一個瀕臨絕望的人看到了幸福和奇跡的故事,這是“異鄉人”在陷入困境時的“歸家故事”。

從以上筆者所列舉的電影中不難看出,斯皮爾伯格電影中“歸家故事”的重復存在和使用,但是專屬于他的“歸家故事”元素卻在每一部電影中以不同的故事呈現,沒有重復,而且甚至代表了不同種族和不同人群。將同一種元素(故事內核)運用的如此嫻熟又不使觀眾有相似感,這可能就是斯皮爾伯格區別于其他商業片導演的原因之一。

(二)“歸家”元素存在原因

對于斯皮爾伯格“歸家”的產生,筆者將其歸結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上。

其一,斯皮爾伯格作為猶太人的尋根心理。

由于圣經上《最后的晚餐》故事中的描述,許多歐洲基督教信徒都認為猶太人是背叛耶穌的叛徒,這導致猶太人一直處在一種被排擠、歧視,甚至屠殺的恐懼環境之中。這種可怕的偏激的心理讓信徒們無處發泄,因此在二戰期間到達頂峰,讓猶太人受盡了折磨:有的被凌辱,有的被殘暴的殺害。正如《辛德勒的名單》中蘇聯紅軍對被解放的猶太人所說:“你們千萬不要去西方,那里的人恨你們。我要是你們,也不會去東方?!?/p>

斯皮爾伯格并不是出生在二戰期間,但是二戰期間所發生事情對于所有的猶太人來說都是段痛苦的記憶,這段記憶對他的影響也很大,這也是他拍攝《辛德勒的名單》的靈感來源之一:在1989年他進行美國歷史中學課本的抽象調查中發現,對與猶太人“二戰”中600萬人被屠殺的歷史,有些美國中學歷史課本根本沒有提及,提及也僅僅只是一個對“二戰”歷史的注腳,因此他決定拍攝一部有關大屠殺的電影。作為一個出生在美國的猶太人,他電影中的“歸家”元素,可能是他作為猶太人的一種尋根心理,一種作為一名猶太人,從血液和骨子里滲透出的猶太民族對“家”的尋找和回歸訴求。

其二,源于斯皮爾伯格自身童年家庭情感缺失,導致成人后他的“歸家之心”。

斯皮爾伯格的童年其實是不幸的,在這個家里他沒有兄弟,沒有人能夠陪他玩耍,也沒有人能夠讓他傾訴。由于自身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在學校也沒有人能夠和他交心。再加上后來他所經歷的父母離異,都表現出他的童年是不夠幸福而且孤單的。由此可見,他的很多電影都是在闡述自己的一種修復想法:希望自己曾經缺失的那些情感能夠在電影中找回。而在這種修復方式里,都有對“歸家”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突出。這種“歸家”元素的突出,其實表現的正是渴望回歸家庭的斯皮爾伯格自身,電影故事中的主人公亦是斯皮爾伯格潛意識的化身,所以他的電影中往往結局充滿希望與美好,也正是他給自己童年的遺憾“補償”。

二、父母之愛

(一)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父母之愛”的缺失

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而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就是父親與母親,而在斯皮爾伯格電影“家”元素的運用中,父母卻總是有一方缺失,或者并不圓滿的表現。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會表現一種缺失的感情,《E.T(外星人)》中主人公的家庭感情只寄托于母親這一角色,而造成了“一直在墨西哥工作”的父親形象的缺失。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主人公辛德勒,他的家庭也并不是從一而終的美滿,唯一的丈夫與唯一的妻子這兩個家庭存在的必要因素,除了辛德勒自身家庭中的殘缺,電影里也表現了無數猶太人家庭的破碎,體現了不同家庭不同夫妻角色的缺失。

在《人工智能(AI)》的故事情節中,雖然人工智能機器男孩大衛本來就沒有家庭,但是在他被收養,學會“愛”與“情感”之后,在他對家庭的概念中,也僅有母親的愛,缺失了“父親”的角色。包括影片最后大衛沉睡前的“美夢”里,也只是有“媽咪”和大衛兩個人,這就說明大衛并沒有或者厭惡“父親”的角色概念。

猜你喜歡
斯皮爾伯格元素
好萊塢勵志片兩種保守類型創作元素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旅游業吸引游客的諸元素
徽州元素在手機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魚有多大
王家衛電影中的后現代美學元素
“賣身契”成就國際大導演
“賣身契”成就國際大導演
電影大師的傳奇人生
斯皮爾伯格:成功并非偶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